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库尼格R-3“蟋蟀”轻型军用卡车

2021-05-31 23:53 作者:萌蜀黍是我  | 我要投稿

       历史背景↓

       随着一战前后汽车的普及和坦克的出现,战争逐渐走向摩托化和机械化,该国便逐渐需要一批性能更加优异而且可靠的地面运输平台,以实现军队后勤的高度摩托化。

       1926年,库尼格(Kulnigg)公路运输技术公司提出一项名为“通用型军用卡车”即Rostinac-Abosim Ganatap(该国语言)的设计构想,该构想要求研制一种整备质量在2~3吨之间,理论上可以携载最重为1吨左右的货物以最高超过每小时40千米时速行驶的军用地面运输车辆。而当时该国相近量级军用卡车中,额定载重最大者仅有约700~800千克,最大行驶速度则勉强超过每小时30千米,可见该设计构想的性能指标远远超过该国当时在役同类车辆的水平。

       该构想最大的特点则是要求车辆能够具有强大的可改装性,可通过加装不同的武器系统和设备获得所需的功能,而不仅限于运输,这也意味着在这种构想下的卡车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和较短的时间满足军队对不同功能车辆的多样需求,以一种平台实现多种用途,可有效降低战争对工业体系的需求,从而提高军队作战的效费比和作战效率。

       1927年底,军事部门通过该构想的评估验收,并同意该构想的提出单位着手研制实车,随后库尼格公司于1928年初开始该型卡车的研制工作。同年该公司首先研制成功I-D45/28型直列4缸汽油机,该型发动机比之前该国自行研制并装备的最好的同类发动机更加优异,功率和扭矩均有所增加,且体积和重量相对并不大。这款发动机的成功研制,成为该型卡车问世的重要前提,在其发动机完成研制时,该公司即确定以此为该型卡车的动力来源,后在多次测试和调整后,该型车于1929年底正式定型并开始投入批量试制,首批于1930年初开始服役。

性能诸元↓

乘员:2人

全长:4.690米

车体长:4.690米

总宽:2.380米

车体宽:2.130米

离地间隙:0.380米

车体高:1.886米

总高:2.001米

整备质量:2.872吨

额定载荷:1.000吨

额定载员:12人

发动机:库尼格I-D45/28型直列4缸汽油机

功率:45马力(33.56千瓦)

扭矩:70牛米

驱动模式:前置后驱

整备功重比:15.67马力/吨

整备扭重比:24.37牛米/吨

轮胎:17.5-70-2T型越野轮胎

制动系统:前轮戈契尼30M型防抱死制动器,后轮戈契尼35M型防抱死制动器

转向轮偏转角:25度(前轮转向)

悬挂系统:前轮40-20型内置板簧减震器,后轮50-20型内置板簧减震器

档位分配:4前1后

最大行驶速度:46千米/小时

最大倒车速度:5.7千米/小时

理论公路行程:470千米

理论越野行程:90千米

外壳厚度:2毫米

车窗厚度:3毫米

内构概述:该型车头部安装发动机和散热器,其后为驾驶室,两名乘员以并列形式位于其中,分为驾驶员和领航员,其中驾驶员负责驾驶车辆,领航员负责通信及帮助装卸人员、货物,驾驶室后为载货斗,油箱位于载货斗下方两侧,排气管位于车头底部。


评价↓

       优势:该型车较为轻便灵活,操控较为灵敏,生产和维护成本低,相对适合大批量使用和进入相对狭窄的街道。

       缺陷:由于动力和结构的限制,该型卡车的运载能力较弱,行驶速度较为有限,难以满足大件货物运输或快速运输的需要。


图片↓

前视图
侧视图
俯视图
飞坡测试
连续波浪地形测试(上坡末段)
单边桥测试
飞谷测试


库尼格R-3“蟋蟀”轻型军用卡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