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番外:洛阳篇(下)

2021-05-31 23:49 作者:夕雨原  | 我要投稿

前排提醒:看完正文后记得UP在后面写的手札。

       洛阳城内熙熙攘攘,好生热闹。

       “阿娘今日真好看,像仙女一般。”是的,这也是长歌教给秦昭的,若在草原和大漠便唤阿塔阿娜,若是在中原便唤阿耶阿娘。

       长歌今日着淡绯色压边清水蓝小袖短襦,梧枝绿团花月白齐胸衫裙,裙头处有红金配色珠花长流苏压襟点缀,配着宝相花暗纹水红披帛,加之绾着单螺髻,整个人显得隽秀非常。

       长歌正要答话,隼却盯着秦昭问道:“只是今日吗?”

       小家伙迎上自己阿耶冰冷的目光,缩了缩脖子,一脸真诚地说道:“阿娘平日里也很好看,不同的好看。”

       长歌看着父子俩笑出了声,捏了捏秦昭的小脸,“我们阿昭也好看”,末了看了眼隼,又道:“当然了,阿隼也是极好看的。”


       路过街角旁的一个摊档时,秦昭看中了一个彩绘泥塑老虎,不过需要投壶才能赢得奖品。共取八矢,中壶者记两分,贯耳者记一分,得分越多可换的奖品越多。

        可惜的是,第一根箭矢掉在了地上。

        “阿昭,别着急。还记得阿耶先前是怎么教你射箭的吗?眼神瞄准与手中抛掷的方向要一致,集中注意力。来,我们再试一次。”秦昭点点头,重新调整姿势,屏气凝神,很快便把握了要领,连着两箭都投中了壶耳。

       秦昭以为他的阿娘会夸奖他,但是阿娘只是说阿耶教得不对,还说自己六岁时便胜过自己的那几个兄弟得了全壶,阿耶自然是不服的。二人添了铜钱,又取过新的箭矢比试起来。秦昭看着阿耶和阿娘玩得不亦乐乎,可是为什么摊主叔叔看起来好像不太高兴的样子。

       秦昭拽了拽隼和长歌的衣角,小声地提醒道:“阿耶,阿娘……”

       最后他们也只要了彩绘泥塑老虎,还是以长歌的连声抱歉收场。


        秦昭满足地捧起小老虎端详起来,回去草原之后要把它放在自己的床头上。

       长歌看着秦昭的样子,似是想起了一桩旧事,“阿昭,待你明年生辰时,阿娘送你一头猞猁如何?”“那阿耶就送头小狼给你吧。”

       “那我也可以喂它们吃东西,带着它们一块去狩猎吗?”

       “自然是可以的。”

       这时,三五结队的人群经过。“听说了吗?有位先生要在虚竹茶楼里面讲《古歌》!”“此话当真?”“阿言消息一贯灵通,你还不信他么?”“我们快些去,晚些该没有位子了。”

       长歌拦下其中的一位公子,“阁下方才所言可是早些年的话本《古歌》?”

        “是啊,你们若也想听,就得抓紧了。”

       隼见长歌有兴趣,便提议:“走吧,一起去看看。”


       虚竹茶楼里人头攒动,好不容易才找到座位坐下来。

       隼对说书没有太多兴致,只是留神看着秦昭,别让他吃太多桌上的糕点了,结果余光却瞥见长歌脸上的表情越来越凝重,早没有了刚来时的兴奋和喜悦。隼忙问道:“长歌,怎么了,可是有何不妥?”

       长歌摇了摇头:“不妥,不妥,处处皆是。虽然已经过去许久,但我怎么不记得话本里还有这位先生说的蒙顶这么个人物?缘何她的故事这般长?甚而她的故事里头,竟还有部分是原先在话本里女主角经历的事情。”

       隔壁桌的一位儒生打扮的老伯听见了二人的对话,对长歌说;“这位娘子瞧着这般年轻,却也瞧过《古歌》。你有所不知啊,前些日子有位富家千金碰巧读了这话本,却又觉得里面少了她想看的故事。随后得知白先生要在此演出,便花了好些价钱买通店家主人,逼得白先生要按照那小娘子的喜好来讲。唉,若不是白先生说得精彩,不知这话本还要被糟践成什么样子。”

       长歌听罢,向老伯拱手:“多谢阿翁告知。只是经此一番,话本里面的故事便少了许多韵味。白先生技艺了得,实在是可惜啊。”

       老伯摆摆手,“不谢不谢,难得遇见有缘人,老夫高兴。”

       自打从茶楼里面出来,隼注意到长歌整个人就神色恹恹的。

       “还在想话本的事情?”

       长歌越想越气愤,“阿隼,你说,怎生有人会喜欢这种故事?原先的话本意境开阔,我少时读来便惊叹连连。真是不明白那位小娘子是怎么想的!”

       隼一脸认真地回应道:“你说得在理。我一会便去城中打探一番她家住何处,帮你问问那个有钱人家的女子究竟作何想法。”

       “啊?”

       “长歌,你若是真的喜欢原来的话本,我们便将方才的茶楼买下来,请上那位白先生照着原先的样子讲。莫要再与那不相干的人置气了。我记得李兄在信里同我讲过,这附近有家胡记汤饼,做的羊肉汤饼鲜美爽口,不妨一试。”

       这时,秦昭摇了摇长歌的手,“阿娘,阿昭有些饿了。”

       长歌自然知道隼是在开导她,“我竟不知你与卫公私下还有书信往来。怎么,那家铺子可有貌美的胡姬?”

       “……”

       “阿昭,走,吃好吃的去喽!”长歌笑得一脸明媚。


       迫近黄昏,迎面吹过来的晚风仍然带着夏日的余温。

       隼和长歌拉着秦昭的小手,觉察出儿子的步子越迈越小了。

       “阿昭,玩了一天,累了吧。”长歌温声问道。“嗯。”秦昭迷迷糊糊地揉了揉自己的眼睛。长歌正想要伸手去抱,“还是我来吧。”隼蹲下来,轻柔地将秦昭背起来。秦昭找了个舒服的姿势,把头靠在他的阿耶宽阔的肩膀上。

      “阿耶,我们接下来要往何处去?”

      “听你阿娘的。”

      “阿昭,阿耶阿娘带你到苏州城吃六月黄,好不好?”

      “阿娘,什么是六月黄呀?”

      “就是一种蟹,不过与寻常的蟹不同,六月黄还没完全长大。”

      “阿娘,蟹是什么样子的?”

      “它们生活在水里,有八条腿,还有两个大钳子,很是威风……”

UP有话说:

1.淡绯、清水蓝、梧枝绿、月白、水红都是中国的传统颜色(UP就是在中国传统色卡上面找的)。压襟是古代女子挂在胸前的配饰,自唐代出现,流行于明清时期。宝相花纹其实跟佛教有关,它是吸纳了多种花卉要素组合嫁接而成的,在服饰、瓷器、铜镜等上都有应用。齐胸衫裙其实就是很多人说的齐胸襦裙,具体形制和名称都有待商榷(希望如果有汉服圈的朋友看到的话,求放过。UP虽然没有穿过汉服,但也算半个汉服爱好者,查了很多文献和论文也没有找到准确的说法。)单螺髻就是形似螺壳的发髻。以上所提到的内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上网找图片看看。另外,长歌的全身装束全是UP自己臆想出来的,如有雷同那就雷同吧。(我不喜欢与人争吵)

2.投壶是古代士大夫宴饮时做的一种投掷游戏,也是一种礼仪。在战国时期较为盛行,尤其是在唐朝,得到了发扬光大。晋代在广泛开展投壶活动中,对投壶的壶也有所改进,即在壶口两旁增添两耳。贯耳就是投入壶耳的意思,全壶就是箭箭全中的意思。随着历史的发展,投壶逐渐下移到平民百姓中去,至于会不会在街边设摊来玩就很难说了。

3.长歌想起的旧事是她十岁生辰时,李建成送了她一头猞猁。长歌唤她做“阿豹”,还想着日后能够带它去狩猎。这个情节见于《长歌行》原作作者夏达17年9月5日的微博。长歌八岁的时候,她的二叔给她送了把小弓,那时长歌最远就能射到三十步了。这个情节见于夏达17年9月3日的微博。(以上为达叔在更新《拾遗录》期间的小彩蛋,《拾遗录》可以说是《长歌行》的前传,虽然是短篇漫画,但有重要人物的故事补充,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网上就有的)

4.话本小说在唐代就已出现,从敦煌发现的《庐山远公话》、《韩擒虎话》、《叶净能话》等作品、残缺的《唐太宗入冥记》都属于这一类,但话本的真正兴盛是在宋朝。其实文中的说书用“说话”更为恰当(但很容易让人和现代汉语里的“说话”混淆,所以UP弃用这个称呼了),“说话”就是说故事的意思。《古歌》来源于汉乐府诗集中一首诗的名字,并没有这个话本,UP瞎编的。蒙顶源自于蒙顶茶,是中国传统绿茶,产地是四川。那位说书先生为什么姓白,大概是因为白说了吧。

5."娘子"称呼是对未婚与已婚女人的通称。"娘子"不仅仅是丈夫对妻子的爱称,还是未嫁或已嫁女子的通称。所以,古代经常用此称呼年轻女子。“阿翁”是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6.汤饼其实就是面条。唐朝时以羊肉为主导肉食。另外悄悄说一句,长歌十四岁的时候确实是长安城内一等一的纨绔,常常会跑到酒馆里喝酒,还穿胡姬的衣服学她们跳舞。(这个是《拾遗录》里面的情节)

7.六月黄,即指“童子蟹”,这些刚刚经过第三次脱壳的雄性“童子蟹”。六月黄主要是吃公蟹,以壳薄肉嫩黄多著称,往年每到阴历6月,也就是公历7、8月才上市。不只是苏州,上海等地都有。(长歌为什么会知道,自然是因为先前四处游历已经和隼一起尝过了呀)

8.紧赶慢赶终于赶完了。这篇番外就算作是儿童节特辑吧,隼和长歌一定会是很好的父母,小阿昭也一定会好好地长大。在7月前UP都不会再更新了,得好好歇一阵了。小小预告一下,下一篇内含彩蛋。感谢大家看我啰嗦。(鞠躬)


番外:洛阳篇(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