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别再骂《哪吒》了!它的“二次延期”并非作弊,而是影迷们的选择

2019-09-17 19:37 作者:隔夜也很宅  | 我要投稿

有点儿无语。

我刚刚正在撰写《哪吒》“盖棺票房”的文章(剩余不到10天,而如今单日票房也矮化到200+万了,于是我便做出了49亿应当会是《哪吒》终点的预判),也刚刚点击了发布。

然而过去的一整个下午(9月17日),微博却刷起了如此热搜话题---

“哪吒密钥第二次延期”

目前排位第22,共计阅读数也超过了7200万人次,讨论量过万条,相信在接下来的时间还有继续蹿升排位的可能性。

当然,相信各位看到热点标题后也都能够清楚这其中的内涵所在了---

上方截图为“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最新发布的“《哪吒》延期通告”,正式宣布这部曾在暑期档屠榜整整两个月时间的国产动画,延期至10月26日下映。

而前文我也说了,这部动画电影目前已然跻身49亿位阶,如果按照原定的速率来算,这应当就是最终的票房“宿命”。不过在这一纸“延期通告”的影响下,我相信50亿大关已经不再是不可逾越的天花板了。

那么好了,一部有史以来最最最接近“国漫崛起”希望的动画作品,也是屡屡在国内电影市场创造奇迹的影视佳作(中秋3天几乎保持了单日2000W以上),那你们觉得如此延期作为,是否理应得到所有影迷的欢迎呢?

然而事实告诉我们“想多了”---

“给足你面子了,能不能适可而止?

“有一说一,再延期就过头了”

“不如延期100次,直接超越泰坦尼克吧”

“和复联4一个样,都是为了争第一”

“没意思了,为破纪录而延期”

在相关资讯评论区中,无不是清一色的吐槽,似乎把过去两个月苦心经营的“国漫骄傲”,瞬间撕毁成了“国漫耻辱”,让人不忍直视。

但问题来了,《哪吒》相关工作人员真的是在唯利是图,尽干些毫无底线的龌龊事情吗?而上述网友的吐槽真的符合客观道德评判?他们真是在手抬宝刀屠斩恶龙?

不好意思,对于他们的态度,我一丁点都不认同,甚至还要做出如此回怼的说辞:生气?不妨审视一下自己的无知吧!

当然,我们不玩虚的,我们用客观的理据进行回怼。

首先,只要我们细细琢磨,其实不难发现网友气愤的原因在于以下这一大点:

认为《哪吒》作弊了,压根没有遵守电影放映的1个月时间规则,这是一种不择手段的利用时间规模来进行商业价值榨取的龌龊行为。

上述观念的关键在于“作弊”二字,在网友看来这即可能是《哪吒》工作人员采取了某些肮脏手段获得的,也可能是国家见其丰功伟绩而特意赏赐的。

总而言之,这都是一种“区别对待”的行为,是一种会对原本电影市场的规则造成不可逆转伤害的表现。

所以网友便络绎不绝的站到了道德高地,并予以《哪吒》二度延期的行为猛烈吐槽咯。

是的,虽说我理解网友激愤心态出现的动机,但不好意思,我完完全全不认同他们所认为的“真理”

说白了,究竟哪门子规定描绘了电影作品一定要以1个月为期限的?

什么?你说别人家就是这样的,所以这就理应是约定俗成的规定?

呵呵,如果你们曾有过如此想象,那不好意思,你们难逃愚昧和无知的标签了。

价值锚点原理

我们不妨先跳出电影圈,看看生活中出现的几个例子---

在一般的大宗商品外包装上,我们总能看到“价格XXX”的字样。比如2元,那此时我问你,如果某个商家不遵守这个价格,擅自销售5块钱,或者贩卖到1块,那你们有何感想?

再如某某公司每个月都会评定优秀标兵,但有意思的是一直以来都是一位叫做“李某某”的员工获得。那我问你,如果你进去工作了,并在某一次因为绩效超越李某某的原因而得到了这个赞誉,那你又会如何看待呢?

事实上上述两个例子所列举的“价格XXX”也好,“优秀标兵”也好,这其实都只是一个参考指标而已---用经济学的术语来形容,这就是一个“价格锚点”。

它们的作用在于能够给商家和员工一个明确的定价范围和努力标准,而非一定要执行的销售价码,也非是一定要“李某某”做优秀标兵不可的规定。

同样的事情我们在电影行业也能够看到---

所谓的“1个月放映期”,这绝非是商业电影领域约定俗成的规则(它并非如同电影审核般的强制要求,也非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5000万演员限薪的制度要求),它只是一个能够符合最大公约数电影营收利益的“时间锚点”---对于绝大多数电影来说,1个月就已然是它们的票房终点,再继续下去也不大可能掀起任何的风浪。

这里涉及一个业内常识:“密钥延期”操作其实压根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商业秘密,只需要发行方向“中影数字”或前文提到的“华夏电影发行”两家公司发送申请,然后等待几天时间,即可完成所谓的延期操作---童叟无欺,任何国产电影都可享受的公平待遇(对海外电影有限制,这也是《复联4》为何没有延期的原因)。

下面是某百科词条所强调的申请标准:决定一部电影是否要延期,主要依据“电影版权方”的意见。

同时,最强有力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上海堡垒》,你们真认为它是被骂下线的?

不好意思,如果它的票房能够一路倔强,那它绝对会持续上映1个月乃至更多。但事实告诉我们,就在它上映10天之后,其单日累计票房已经掉出了前十位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片方出于宣发成本和票房营收的考量,最终在远远不够1个月的时间点妥协下映了。

另外,对于那部曾在暑期档直扛《哪吒》的《烈火英雄》也同样如此---

此部作品也做出了延期一月的行动,但很可惜,如今单日票房也仅有28万而已,只有《哪吒》的1/10。

我满打满算给它一整天下来有50万吧,那延期一个月又能有怎样的作为呢?

什么?你们觉得1000万也是钱啊,怎么就没作为了?---前提得真有1000万啊!

要完好解释这个事情,我务必给你们科普一下“稀缺”的理论---

稀缺理论

50万的单日票房是建立在目前1.03%的排片率基础上的,但你们真认为这个排片率是一个恒定的数值,即便再延期一月,《烈火英雄》也还是能够保持下去?

不可能的,一家电影院的排片量是极为稀缺的东西(一部电影通常就会霸占2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而一家电影院所拥有的放映厅也是极为贫瘠的)。所以,随着时间推移,当人们已经逐渐不对某些“老电影”感兴趣的时候,这部作品即便申请了延期,那也不再可能得到电影院的青睐,自此完完全全消失在排片名单之上。

值得一提,除了一部电影本身的热度会随着时间逐渐消弭之外,事实上新上映的作品才是更大的影响因素---而这就是所谓的“用户注意力”的争夺。

“用户注意力”是一样稀缺的东西,人们往往前往某个商业中心能够给予影视作品的时间也就只有几个小时而已,折算过来顶多就是两部(绝大多数情况为1部)。

那如此说来,你们觉得一部日渐息微的“老电影”能在这方面和另外一大撮风头正劲,甭管身边朋友还是影视大V都正在撰文推荐的新电影来较劲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所以常规意义上来说,一部商业电影它的寿命大多就只有1个月,而如同《烈火英雄》这般的暑假强档则存有续命1月的可能性。

不过也就如此了,再来也是白搭了。

但《哪吒》不同,正如前文给大家阐述到的“中秋三天依旧能够维持单日2000万以上水准,平常时间也能够保持在200-300万的位阶”

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吗?那就是即便未来一月档期被严重压榨,话题舆论被别的新作强势夺走,但《哪吒》也能够轻而易举的多攫取1-2亿的票房。

这可是妥妥的抵得上半部《大鱼海棠》了啊!

所以归结来说,所谓的电影延期并非什么肮脏龌龊的“作弊行为”,它只是一种可供所有国产玩家自行选择的参与方式。

而同时所谓的“1个月放映期”也仅是市场通过最大公约数求值后的一个“时间锚点”,它的作为并非强制影视作品务必遵守这个时间,而是提供一个建议,好让发行方能有大致的方向。

真正决定一部影视作品能够上映多久(《上海堡垒》例子),是否延期(《烈火英雄》例子),是否值得二度延期(《哪吒》例子),这全都得依仗“消费者的钞票”来投票的。

千万别低估了商业电影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了,如今并非只要将影视作品排上好的档期,就能够自然而然的获得不菲收益的。

过去从未出现过如此一劳永逸的状况(你认为的烂片也能够获得高额票房,殊不知人家的已经将竞争转移至天价小鲜肉和CG特效之上了),而未来也不可能存在。

所以我会说,你们所谓的憎恨《哪吒》二度延期,这其实只是一种愚昧的认识罢了。

好了,今天内容就到这里,欢迎在下方评论区发表你们的看法。

请收藏和转发,谢谢!

别再骂《哪吒》了!它的“二次延期”并非作弊,而是影迷们的选择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