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凉之都武威郡的“凉州酒文化”: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武威大马文化传媒 NO.0060 - 2023新年特辑
“杯小乾坤大,壶中日月长。酒逢知己饮,诗向美人吟。”酒与文人骚客的关系,可谓是密不可分。
诗酒一家,诗仙李白能作诗千篇名扬天下,酒的功劳不可小觑。无酒无诗,索然无味;有酒无诗,味如鸡肋。

只有在醉酒之后,诗兴大发,才是有酒有诗。如陆游《对酒》“九环宝带光照地,不如留君双颊红。”所言的“小酌浅醉”;如李白《将近酒》“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所言的“癫狂之醉”;如杜甫《饮中八仙歌》“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所言的“惊世大醉”。
喝酒要分场合,讲排面,武威人最为注重这一点。一人不饮酒、空杯不对月、杯满再敬人等,这都是武威人喝酒时定下的规矩。
武威无茶,茶屋多。武威人爱酒爱茶,在茶屋喝酒是武威独有的人文特色。甚至在武威,还延伸出“凉州茶屋一条街”这样独具特色的人文街区。


来武威旅游,必须来一次茶屋。每家茶屋都有一样拿手的绝活,爆炒土公鸡、牛排、羊肉这类“西北硬菜”必不可少。
装修高档的凉州茶屋,还有一些关于凉州历史文化的简介。有些茶屋老板,也是懂点【凉州学】的,所以不惜重金请了一些知名的画家、作家、艺术家在茶屋留下不少笔墨。这引得一些风流才子千里驱车来凉州,就为见一眼真迹。
姑臧凉州与“酒文化”一直就很有缘份,《后汉书》有记载:时天下扰乱,唯凉州独安,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可见,早在东汉建武八年(0032 年),凉州就有了姑臧夜市(凉州不夜城)。
凉州城内酒肆遍地车水马龙,酒城凉州名不虚传。姑臧夜市(凉州不夜城),就是汉朝最大的夜市,这是中国史书中第一次明确记载的夜市在西北盛极一时。
曹魏黄初二年(0221 年),立凉州葡萄酒为国酒,魏文帝曹丕为此特颁《凉州葡萄诏》,凉州葡萄酒显赫于京师、苏州、杭州、扬州、南京、福建。从此凉州葡萄酒以味美醇厚驰而名扬 天下,尤其是江南一带对凉州美酒更是青睐有加......
曹丕《凉州葡萄诏》:“旦设葡萄解酒,宿酲掩露而食。甘而不涩,脆而不酸,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悁。又酿以为酒,甘于麴米,善醉而易醒。道之固以流涎咽唾,况亲食之耶。他方之果,宁有匹之者。”

喝得酣醉,恍惚之间像是王家卫电影《东邪西毒》中的黄药师般,心中万般无奈...
黄药师是这样说的:“不久前,我遇上一个人,送给我一坛酒,她说那叫‘醉生梦死’,喝了之后,可以叫你忘掉以前做过的任何事。我很奇怪,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酒。她说人最大的烦恼,就是记性太好,如果什么都可以忘掉,以后的每一天将会是一个新的开始,那你说这有多开心。这坛酒本来打算送给你的,看起来,我们要分来喝了。”

▲“凉州软儿梨”,武威人的解酒神器(拍摄/制图:武威大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不管你是小酌、微醺、浅醉、沉醉、酣醉、烂醉、酩酊、癫狂、骇俗、复醉...当酒醒之后,坐看宾客满朋也是醉态百出时,应得再读一遍唐朝诗人岑参在凉州花门楼醉酒后留下的诗作:“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诗与酒不是文人骚客的专属。诗与酒是人生路途中的哲学药剂,是实现生命价值的手段。醉后作诗,不是附庸风雅更不是胡言乱语,而是从社会教条、功名利禄、爱情婚姻中短时间的解脱(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待到酒醒之后,就回家吧!家,是最温暖的港湾。

阅读更多:
2023新年快乐,武威大马文化传媒的小姐姐推荐你来武威文庙打卡拍照


编辑后记:
凉州城就是武威城,凉州即特指武威郡,武威古称雍州、凉州、雄州、渠搜、雍凉、盖藏、姑臧、翅城、赤乌、龙城、神鸟、西凉、屠各、独孤、休著各、酋涂、浮图、休屠、大凉、西州、武定、武兴、凉城、莲花城(狼山城)、七级城、不夜城、盖鸟城、阴山城、卧龙城、凤鸟城、展翅城、雍凉之都、天府之国、文武之都、雍城、侠都、凉都。《后汉书·光武帝记》注释:“武威郡,故城在今凉州姑臧县西北,故凉城是也”。
姑臧,先设雍州,后改凉州,之后又改雍州,后又改名为凉州,因此称武威是“雍凉之都”。凉州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很早。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月氏、乌孙等北方民族聚族而居。周为雍州之地,春秋以前为西戎占据,秦为月氏驻牧地。武威郡西汉时始置,隶属凉州刺史部,治所姑臧(今武威市凉州区)。西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刘彻为显示大汉帝国的武功军威,在原匈奴休屠国领地置武威郡,武威由此得名。后历代王朝都曾把武威设置为西北的文化、军事、政治中心。
凉州(武威)是古代中原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并一度成为我国北方的佛教中心。著名的凉州词(凉州曲)(凉州令)、西凉乐、西凉伎都曾在这里形成和发展,对保存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传播西域文化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历史上,武威曾是凉州刺史部、雍州牧、雍州刺史、雍凉都督府、凉州牧、凉州刺史、凉州大中正、北魏凉州镇、北魏姑臧镇、河西节度、凉州总管府、凉州都督府、西凉府、甘肃提督、凉州总兵、凉州镇守使、凉州府、甘肃巡抚、甘凉道、甘肃总兵、正一品凉州将军府的政府驻地。
按照历史地理学来看:中古时期的武威郡包括今天的黄河西岸所有地区,具体分别为:白银市景泰县、白银市平川区、白银市靖远县、白银市会宁县部分、兰州新区、宁夏中卫市、吴忠市部分、兰州市皋兰县、兰州市永登县、武威市全境、金昌市全境、青海省互助县部分、青海省门源县、青海东部诸县,内蒙古阿拉右旗、内蒙古阿拉左旗、内蒙古乌海部分。因武威地处黄河以西,故也被众多史料典籍称之为河西之地、河右之地。
武威是雍凉文化的发源地,因此武威又被誉为“雍凉之都”。武威地势平坦,有着河右之地最大的堆积平原,自古就是控制三大高原(蒙古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西域的中心城市,汉代时期凉州就有着“国家番卫,天下要冲”的称号。东晋时期,北有姑臧,南有建康,姑臧是华夏两大中心之一。北魏时期,姑臧是北魏的两大经济中心之一。隋唐时期,凉州是唐朝三大经济中心之一。《凉州箴(雍州箴)》中说:“每在季王,常失厥绪。上帝不宁,命汉作凉。”
凉州(今武威)是西北首府,是西北第一大城,有着数不胜数的历史古迹和历史名人(西北胜迹、西北胜族)。知名史学家钱穆先生的弟子严耕望说「凉州赛于长安」,就是说凉州(武威)比长安还要繁华鼎盛。「凉州学」「敦煌学」知名学者齐陈骏先生指出:“古代真正的西部文化在凉州,而凉州的中心,则是武威郡”;齐陈骏先生认为西部文化“是中原汉族的农业文化、西北的游牧民族文化,以及西来的西域文化相互融合的融合体”。
实际上凉州文化是洛阳文化的承续,凉州金氏(武威金氏)金日磾虽在西汉大放异彩。但纵观凉州历史,凉州武力豪族(凉州集团)是东汉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的时候,正式登上历史舞台的。东汉六大家族,与凉州关系密切,武威窦氏更是举足轻重,深刻影响着东汉的进程。东汉末至曹魏时期,太尉段熲、太尉贾诩、明元郭皇后、雍凉大都督司马懿等,都与凉州(武威)有关。
曹魏权臣司马懿之孙,司马昭长子司马炎建立西晋。西晋文化本为魏晋风骨,来自曹魏。西晋继承了曹魏的文化遗产,而西晋的士大夫阶层中,又以京兆杜氏、河内常氏、河东裴氏、陈郡谢氏、安定张氏、武威贾氏、河内司马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河东魏氏、陈留江氏、广平陈氏、赵郡李氏、赵郡冯氏、太原王氏、范阳卢氏、中山王氏(武威王氏)、颍川荀氏、东阳陈氏、荥阳郑氏、敦煌索氏等为文化核心,这群人仕西晋司马家,后代因八王之乱、永嘉之乱大多避乱西北前凉姑臧与凉州本地的武威贾氏、武威阴氏等共同治理凉州,开办学校,故汉文化并没有在十六国时期退出历史舞台,而是保存在了西北前凉。
正是由于这一群人来到西北的核心凉州才有了前凉的盛世。而后,后凉延续了前凉的文化和建筑遗产。而后,南凉继承北凉、西凉。而后,西凉、北凉亦继承南凉。而后,北魏攻灭十六国中最后一个政权北凉,亦全盘吸收北凉之文化于人口。北魏拓跋鲜卑汉化的过程,凉州移民功不可没。北魏裂东魏、西魏,此余脉依旧不断。
东魏变北齐,属于北魏的正规军。西魏变北周,属于北魏的杂牌军。故文化上,凉州系主要在东魏,但是在北齐和北周时期,凉州文化对他们的影响非常之大。北周北齐归于隋,隋唐余脉姑臧遗风正就是如此来源。洛阳和凉州的文化接力,让陈寅恪先生连连惊叹。十三朝古都洛阳和西北第一城凉州城(西北首府武威郡),就是如此的文化渊源。
*本文为武威大马文化的文章,所用图片皆由武威大马文化实景拍摄/制作。*本文如有错误遗漏,还请各位方家批评指正。武威大马文化,立足凉州、瞭望全国、纵览国际,将为您提供审慎科学的凉州文化IP咨询。我们期望通过宣传推广,梳理唐诗《凉州词》背后的文化脉络,建立一个以武威为核心的「凉州学」学术体系。*「西北胜迹」「西北胜族」「五凉文化」「奇闻趣事」「西北地理」「西北美食」「武威大马文化说三国」「西北历史」系列文章,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