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
明天就是高考出成绩的日子
19年衡水二中张锡峰同学的视频又被顶上我的b站首页了,没点进去前的标题就已经显示了内容。
那可真是2021笑看2019遍地卷论
犹记得二月份衡中也上过一次B站热搜,热搜词条是《寒假放了个寂寞》
“高考是惠及大众的一条赛道,衡水模式也让很多孩子实现了阶级跃升。我绝对不敢劝那些已经在奔跑的孩子停止奔跑。我的意思是,好的社会,不应该只有一条赛道。人的价值也绝对不止一个评价标准。而且,人绝对不应该被单一赛道和单一评价标准给异化。”
这句话很对,我是这句话的受益者,我也是这句话的无奈者。
我是有名校情结的
我去过一次北大,踏进校园的那一刻,我真实的知道了,此生我很可能不会以学子身份迈进这里。
平心而论,我是个只会耍小聪明的人,没有坚持,没有一鼓作气便直接进入再而衰三而竭。我的初中在我尝到一些荣誉之后便开始稀里糊涂,在完全没有“努力”和“探索”之下踏进了高中。而高中生活是初中生活的复制,在一小段时间的辉煌之后松懈了努力,做了大量无用功后一事无成。
成熟太晚,明事太慢,行动太迟。
2018年我作为理科生高考失利,然后我选择了复读,理转文去接触文科。
意识到不该用浑浑噩噩的状态行事,试图用以前没使用过的劲头重新开始。是的,我承认在复读后半部分,那种想含含混混的日子又回来了,并且自己也有妥协的意愿了。
第一次复读的成绩不算好,并没到我想要的预期,总的来说它和我第一次高考的成绩,其实没什么两样。
家人朋友同学是觉得我成功了的,当然用我现在的心境去看我当时的成绩,的确不错。
2019年的全国卷二文科500多分,仅仅能去一个三本。
人总是不满足的。
我选择了第二次复读,像是永远打不败的魔鬼,这一次我却没有上一次的劲头,我像在混日子,总想着当时为什么做错,为什么在考试时写错答案。忽略了眼前,稀里糊涂地写着题,看着书,脑子里空空如也,害怕失败且做着可能失败的事情,焦虑恐慌结果却把脑子里有的忘的一干二净,有兴趣了的东西就学,没有兴趣的东西自我催眠扔在一边。
2020年疫情让我直接提前滚回了高考结束后的放假日子。
我改不了自己的惰性之前,我真有可能一事无成。我没有拿出端正的学习态度,在磨无所事事的时间,无理取闹的态度,大概是我学习道路上最大的错误。
在许多外人看来,我很努力,表面上我确实做了很漂亮的事情,可是那些都是自欺欺人,我自己很懂我究竟干了什么!
我知道去锦州师专是我这么多年错误的惩罚,可是我不想认命,我依然会疯狂攻击这个假学校,这个如果不能摆脱等同于判我死刑的地方。
我很唏嘘衡中的孩子们,当作息时间,跑操时间,吃饭时间都成了压缩机时,那样的高考机器下生存,对于一些不能接受的人来说是真的折磨。
可是我一方面又在憧憬这样的学习结果,我羡慕因为努力而学习提高的人,我在浪费自己的时间后意识到了其实自己可以抗压,可以做得更好之后,除了后悔还有什么?
高考机器令人惋惜,没办法,分数就是第一位,差一分就是不行。不得不承认,衡水二中的状元、考高分的就是多,苦尽甘来也不是没有道理。除非哪天高校招生不依据高考成绩了,那衡中模式才会真正成为笑话罢。所有的学校都在向衡水二中看齐,可是衡水的体系能乱学吗?师资力量,学生本体,家长信念,无一不是这种体系下的实验品和牺牲品。
真正成功的教育应该是在于人而不是在于考试。就是成功的应试教育也在于提高效率而不在于延长时间。话是这么说的没有偏差,可是高考很重要的印象早已经根深蒂固,对于寒门弟子来说确实如此,高考已经是他或她们改变人生最好的办法了,但相对于精英阶层来说,资源分配到位高考又能怎么样呢?
在“被内卷化”高考的这个问题上我是自相矛盾的,我相信这个社会也是自相矛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