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欧朗简史-一款脱胎于老捷达平台的年轻化车型
大家好,我是Ray。
这是我第一次写汽车历史介绍专栏。可能存在不足的地方,望各位多多包涵并提出建议。
今天的主角是一汽欧朗,它是一辆基于老捷达平台大幅革新而来的年轻化车型。由于销量很差,这款车对很多车友来讲都比较陌生。那就请听我细细道来。

2011年,一汽在上海车展上发布了GO概念车。这款车采用了非常年轻、犀利的外观设计,可见一汽当时正计划推出面向年轻人市场的车型。

2011年广州车展,GO概念车的量产版本正式首发,被命名为欧朗。

欧朗最初在开发阶段代号为A130,原计划命名为奔腾B30。但由于一汽当时给奔腾品牌的定位较高,主打中高端市场,不适合推出这种小车型。于是,一汽新推出了欧朗子品牌。
Oley(欧朗)的名称源自西班牙语系的Olé,正是那个在足球场上最为人熟知的欢呼。一汽用此词对应的英文发音Oley来命名新产品品牌,可见其主打年轻人市场的品牌定位。
2012年上海车展,欧朗正式上市,推出了6款车型。


动力方面欧朗搭载了一汽自主研发的代号为ET1的1.5L发动机,最大功率75kW,最大扭矩135N·m。传动系统匹配5MT和4AT两种变速箱。
欧朗基于大众第二代捷达的PQ32平台打造。一汽在该平台的基础上改进了车身,强化被动安全性能(具体上是纵梁横梁更加粗壮,与第五代Polo使用的PQ25平台相似),并称其为PQ32+平台。当然,该车很多配件依然和老捷达通用。

然而推出后销量不佳,该车在生命周期内月销量只有100辆左右。个人认为是对产品规划的随意更改和不协调的外观设计(与原型车GO概念车相比丑太多,可能是大众PQ32老平台的兼容度问题)。
除了这些,还有主导设计远离市场。据当时的报道显示,欧朗的生产、市场营销由一汽轿车承担,但产品设计开发由汽研,也就是一汽技术中心完成,集团营销管理部负责品牌发布,多个部门之间需要极大的沟通和默契才能成型。然而,一汽轿车的很多员工都认为,他们在市场上收集到的消费者的反馈并没有被汽研的人采纳,可见这些部门并没有成功达到默契。

2013年底,一汽推出了欧朗的两厢版本,但也并没有成功挽救这款车奇差的销量。

2015年,一汽将奔腾品牌下探,推出了奔腾B30,这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欧朗的后继车型。因此,欧朗正式在此时宣告停产,为欧朗车系推出更多车型的计划也搁浅了。2020年,奔腾B30停产,一汽集团旗下A级及以下轿车全部消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