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哇史颂》 下 作者:普腊班扎

第五十章 1 且说国王行猎。车马兵器不胜其数,军队浩浩荡荡往深林而去,丛林茂密,芦苇野草遍地。 2 狩猎队伍形成合围之势,车轮疾驰,林惊鸟散,猿猴骇然。 3 喊声惊天,山呼海啸,林火高燃,远望如阿耆尼神焚烧肯达瓦林。 4 动物四下逃窜,争先恐后,盲目奔走,正入包围。 5 猎物垒如城堡,多如牛毛,野猪、公牛、水牛、糜鹿、野兔、蜥蜴、野猫、猿猴、犀牛。 6 捕尽林中动物,皆对国王英武无所抵抗,仿佛已取狮子林中之王而代之。
第五十一章 1 试问动物之王:国王围猎森林,有何对策?坐以待毙或是逃之天天?或是如螃蟹般奋起抵抗,至死不退? 2 仿佛这也是狼对森林之王的建言,麋鹿、野鸡、羌鹿、野兔异口同声回答:除了逃跑别无他法。逃跑寻找安全的藏身之所。 3 公牛、水牛、黄牛、老虎一同说道:苍天啊!这些该死的鹿,实在是低等动物,逃跑或是等死都不是英雄所为,反抗仍有生存希望,这是义不容辞之责。 4 森林之王狮子回答:双方都言之有理。但是需要区分情况对待。如果面对恶人,显然需要逃跑或是抵抗。因为落入敌手必死无疑。 5 如果在湿婆 佛陀面前,我们当然应该跟随为信徒。现国王围猎,我们只能坐等死亡,由不得尔等贪生不愿献出生命。 6 只因无上权力的国王是一切生命的终结者,作为湿婆 佛陀后人受命为王,死于其手,罪孽得以消除,尤胜投湖。 7 如果每个人都折磨我们,那么世上岂非都是敌人?我惧怕三界轮回,所以不如远离。我希望如果见到国王,便献出生命。能死于其手,不再为禽兽。
第五十二章 1 仿佛受到命令“聚集”一般,当围猎军队和靠近的时候,动物们如闻号角,纷纷回跑。 2 再说骑兵猎队,遇到正在慌忙聚集的野猪群,十分可怜!许多母猪被猎,留下幼崽无助挣扎。 3 公猪扬蹄欲走。三五成群,强壮、高大、凶猛、愤怒,双眼通红,大声咆哮,利牙如刃。
第五十三章 1 猎羚羊麋鹿队伍高声呐喊。中有一一只奔跑在前,被刺破身体,血流如注,疲不择路。其余相互践踏,死伤无数。 2 队伍持矛戟围猎归来。散落野鹿尸体堆积成山。野牛和一些动物散兵游勇发起袭击,围猎队伍四下逃散。 3 有的躲到灌木,有的躲到丛林,还有的爬到树上,争相爬往树顶。最可怜者莫过于滑落树梢之人,被野牛以犄角顶撞。 4 其余人员纷纷驱车增援。矛刺戟戳,投石踩踏,兽群退却,响声如雷,追逐猎杀不胜其数。 也有婆罗门和佛教徒参与围猎,被猛兽追赶,仓皇逃窜。此刻,忘却宗教规矩,忘却经纶法典,忘却自身身份,参与这场浩大行动。
第五十四章 1 国王驾高大金色车骑,由雄壮水牛牵引,直奔丛林深处,捕捉一切受惊猎物,野兽慌不择路,所行之处,尸体无数。 2 野猪、蜥蜴、麋鹿、野兔惊恐,国王驱车追赶。文臣武将在国王车后捕猎,砍杀、捕捉、刺伤许多动物。 3 土地平坦开阔,丛林低矮透光明亮,鹿群容易被捕猎。国王心满意足,休息并与众臣相见。听群臣讲述捕猎情形,欢声笑语一片。
第五十五章 1 国王尽情享受围猎乐趣。纵横群山森林,疲惫后返回行宫,召来美女相伴。在森林如同战场,国王亦不忘动物功德,不忘禁滥杀生戒律。 2 国王想念城邦华美,归心欲返程。择时启程往巴奴哈根、巴尼尔、塔里琼安。在韦温城留宿又往古瓦拉汗、车隆和达达玛。途经加陆唐、帕加尔、巴罕江安。 3 次日又经丹巴克、拉布特、哇尤哈到博拉纳。经班达坎、巴纳拉及到班达马延并过夜。折向南部,往西到火山脚下加加威。受到群众热烈欢迎,并在此陵庙举行了祭祀仪式。
第五十六章 1 陵庙已经历史悠久。由国王的先祖克尔塔纳加腊修建。陵庙中只安葬先王的遗体。因为他早年信仰了印度教和佛教,这里也是湿婆教和佛教信徒朝拜之地。 2 陵庙底部是印度教风格,顶部为佛教风格,高大宏伟。内有湿婆雕像,华美霸气。带着皇冠的不动如来雕像巨大无比,但已被毁坏,展示着“空”之真谛。
第五十七章 1 据说,在如来雕像消失之时,有一位帝师 圣洁、虔诚、忠诚的佛教徒,被选为大祭司。 2 曾经到访此圣地并留宿陵庙。虔诚朝拜雕像。此举引发陵庙住持怀疑,问道:佛教徒缘何朝拜湿婆造像。 3 到访圣人讲述了这个陵庙的历史,宏伟的如来雕像曾经在顶部,只是现已难再辨认。当其再次回到这个陵庙的时候,惊讶地看到如来消失了,无比遗憾。 4 塞伽历1253年是雕像消失的时间。消失之时,雷电直贯入庙宇。圣僧所言不虚。只是如何再修复这座古老陵庙? 5 陵庙精美难以形容,犹如凡间天宫。大门、围墙、塔銮、大殿美不胜收。内部饰以怒放的铁力花。边上壁画有金光闪闪之美丽公主。 6 国王如痴如醉享受美景。蕨类植物在水中生长多如牛毛,在烈日下往东行走,离开陵庙,穿过山谷往北加浪岸川而去。
第五十八章 1 国王由加加瓦启程前往巴达魔岩村,在钟加朗地区停留。田进入林中,寻找美景。往山谷中修道院走去,山谷开裂仿佛张嘴把人吞入腹中。国王以民谣诗歌形式描绘所见景色。 2 赏罢美景,车骑早已就位等候。往西抄原路返程,到达杰班行宫,队伍出城相迎,城中守卫羡慕得以面圣者。 3 三时国王与众人宴。国王坐于最前,其二位叔叔紧随其后。马塔珲和帕古汉的国王、王后则坐在国王边上稍远处,宴会进行多久且按下不表。
第五十九章 1 次日早,车队启程。诗人与一些随从沿路往拉布、杜谷。在巴洋安停留,拜访亲戚,由于造访突然,受到的款待并不隆重。 2 经过巴纳沙拉和桑坎安多。二时国王已到达城郭之外。队伍一路浩浩荡荡:大象、马匹、水牛、公牛、车骑、步兵挤满道路。 3 队伍排列整齐有序。帕章女王与其丈夫、随从于最前。其后不远处,是拉森女王与丈夫、随从。他们的车骑华美无比,熠熠夺目。 答哈女王、温克尔女王紧随其后。接着是济瓦纳女王与其丈夫、随从。队伍的末端是数以千计的大臣和武将随从。 路边百姓争相观望。层叠拥挤等待国王车队行经。女子纷纷倚门观看,有疾走飞奔者腰带散开,衣服脱落仍不以为意。 6 稍远处,人们争高爬树。无论老少,拥挤坐于树干上。更有甚者爬上高耸的椰子树,毫无羞怯,渴望围观,全然不顾。 7 锣鼓齐鸣宣告国王到来,围观百姓皆寂然。国王经过后,有大批随从绵延不绝,紧随其后:大象、马匹、水牛。
第六十章 1 跟在队列之后是物资挑运队伍,挑着胡椒、红花、棉花、槟榔、椰子、酸果、芝麻等物品。 2 再往后是重物挑运队伍。物品沉重,行动缓慢。右手拎狗、左手提猪,背上篮中放着鸡鸭,挑夫被压弯了腰。 3 有一挑夫挑各种物品于一筐:刺槐果、青苹果、竹笋、佛焰苞、罗望子、水坛、簸箕、盘子、锅...仿佛就要坠到地上,引来笑声一片。 4 国王队伍回城。各自散去回家。众人都在分享途中乐事,亲戚朋友皆乐。
第六十一章 1 国王并未在宫中久待。不久,塞伽历1282年,国王启程前往缇里布和森布尔。在林中捕猎动物。 2 塞伽历1283年,国王前往帕拉举行祭祀仪式,游玩金波以自娱,纵情于拉旺温塔尔、巴利塔、蒙古里。 3 自巴利塔往南攀爬山路,树木稀疏,缺水干枯。到达罗达雅后留宿数夜,被海边美景吸引,沿海滩而行。 4 离开罗达雅朝新平村而去。意欲朝拜先祖陵庙。佛塔已损毁,远望西斜,亟待修复扶直。
第六十二章 1 在尚可辨认的碑文题词中,记载曾有修复。丈量其长宽,取东部高山宫殿之地为陵庙一部分。作为补偿,替代以巴加达腊的金庭、毗湿奴拉勒。 2 返回之时,取道军宫,到加亚纳巴德拉往东。在巴吉拉拉斯米停留并于苏腊巴瓦纳陵庙过夜。翌日早启程,停经贝格尔,午后回城。所有随从人员各自散去。
第六十三章 1 且说早晨国王会见群臣。贵族勇士于最前,大臣于其后,整齐立于大殿。首席大臣卡查马达上前启奏:陛下将要举行一场圣典,请不要忘记。 2 太后特里布瓦纳有命,国王应举行皇祖母腊查帕特尼的安魂礼”。仪式定于塞伽历1284年,所有王子重臣都应贡献食物祭品。 3 首席大臣如是殷切进言,国王龙心大悦。午后,智者、贤者、文臣武将以及曾经获得过国王封地赏赐的大臣们以阿尔亚·拉玛腊查藩王为首,云集于王前,共同商议典礼仪式所需用度。 4 临近望月月份,日子即将到来。画工们装点大殿的“狮王宝座”忙。厨工准备食物,能工巧匠制作雕像,金银匠人忙得不可开交。
第六十四章 1 仪式之日,一切已布置完毕。大殿被装点得无比美丽,由众多建筑物簇拥,以石为基,以红柱为梁,十分华美,所有建筑面朝国王宝座。 2 西部大殿以流苏点缀,是诸王之位。北部门廊层层台阶,向东延伸,是王后、祭司、贵族、学者、文臣武将之位。南部门廊装饰一新,是封地领主之位。 3 国王的祭祀仪式在众多佛教徒环绕站立下进行,以熟知密宗三经、品行圣洁的高僧大德斯塔巴卡带领。 高僧年近百岁,已然勤修佛法。年老体弱,祭祀过程需有人辅助,恩布·巴鲁哈为其助手。仪式、诵经、印契、符咒.....密宗流程毫无差错。 戴罪的十二灵魂被从天召唤而来。驱逐罪孽,祭祀圆满。夜晚,为圣灵雕像贡献鲜花。由阿佳亚带领,举行冥想,诵读经文。
第六十五章 1 月圆之夜后,次日早晨,向佛像贡献鲜花仪式。鼓声、锣声齐鸣,响彻云霄。宝座一人多高,众老少僧侣围绕行礼如云。 2 诸王、王子站于佛像边。群臣由卡查马达带领上前拜祭。外邦首领、大臣立于边上。供奉完毕,所有人依序入座。 3 帕古汉王最先进献,美食堆叠形如大树。丝绸布匹盖以栳叶。马塔珲王献以白野牛,其嘴吐财宝与食物。 4 温克尔王所献食物堆满房屋,所献财宝堆满大殿地面。杜马班王进献绝色美女在宴会中尽娱宾客。 5 最大的祭品来自于国王。国王所献食物形如曼陀罗山,由众多英雄、武将搬运而来,见者惊叹。亦有巨大鲤鱼在宽阔水池中摇曳,仿佛被海上波浪摇昏了头。 6 所献食品皆被分配,女眷、大臣、僧侣皆能尽享美食。城中勇士、英雄、奴隶主也皆有分享,军队新鲜食物不曾断绝。
第六十六章 1 典礼第六日,国王准备进献食物。大臣、勇士所献盈满房屋。两位大臣进献大船,上雕民谣片段, 其中一条船巨大无比,伴以锣鼓之声被献于前。 2 次日午时,卡查马达前来觐见并贡献。所献之物为纳加沙里树伴以怒放大红花。地区首领与官员皆有进贡,贡品各式各样,林林总总,有如大船、大山、房屋、鱼儿。 3 国王所祭物品更为惊人。七日内财宝、华服、美食未曾断绝。铺开有四里地宽,尤其厚待僧侣。王宫大臣中们欢享丰美盛宴如流水。 4 四方人民熙熙攘攘,喧闹非凡,来围观皇宫大殿里非凡的盛况。王后在大殿与众公主、女王、女眷翩翩起舞。人们层叠围坐,惊叹观看,忘乎所以。 5 各式娱乐活动使百姓无比欢乐。歌曲、面具舞、哇扬戏每日轮番不断。搏击,战舞激烈赢得叫好不停。尤其给穷苦百姓施舍,民心欢愉。
第六十七章 1 祭祀活动极尽盛大与虔诚。定将告慰皇祖母之灵。但愿她施恩于国王,保佑国王战无不胜,日月同辉。 2 早晨僧侣口诵经文,前来举行法事。所有雕像被进献和铺洒鲜花,众僧分食所有祭品。 3 法会结束后,国王心神宁静愉悦。只待女王塑像安放于陵庙。土地早已于塞伽历1274年由大臣洁净完毕并供为大梵天神以示崇拜。
第六十八章
1
这是一棵罗望子树上可信的远古传说:塞伽历974年,现济瓦纳和谏义里国王统治区域内,以答哈为都城的潘查路王国时爪哇一分为二 出于艾尔朗加国王对两个王子的爱。
2
有一佛教密宗大师,名为恩布·巴拉达,隐居修行于画谷墓地之中,通晓三界知识,曾踏海面行往巴厘。
3
大师欣然受命,以圣瓶中水为国家分界。自西向东直到大海,由南向北,从天倾倒,于是爪哇被大海相隔。
4
任务完成后,大师从天而降,停在罗望子树上休息,圣瓶被放于巴鲁安地区。大师因长袍被大树所勾,勃然大怒,因此施法诅咒变矮此树。这便是罗望子矮小以及被种于边界之地原因。
5
这就是人类无法逾越界线的超自然力。然而女王雕像的建立,爪哇再度统一。愿国王明智英勇,人民永享太平,国家稳固长久一统。
第六十九章 1 所建陵庙名为腊查帕特尼陵。腊查帕特尼的立像仪式由基纳维迪负责举行。高僧年事已高,精通佛典,通晓国事,可谓恩布巴拉达后裔,深得国王喜爱。 2 在巴亚朗果也会建立腊查帕特尼神庙。也是由基纳维迪举行仪式,净化土地。工程由年轻、严谨、精力充沛的大臣德蒙波查执行。顺利完工后,陵庙名为毗舍沙补罗。 3 腊查帕特尼陵庙成了宗教圣地。每个佛月被僧侣、大臣们祭拜。每个地区的人民都供奉崇拜。她在天堂世界中享受后代一伟大的爪哇国王奉献的敬仰。
第七十章 1 塞伽历1285年,国王前往新平迁移陵庙。所有仪式在腊查帕拉克拉玛带领下依序举行。 2 其通晓佛典,笃信湿婆。自克尔塔·腊查沙王驾崩起便执掌宗教事务。迁移佛塔、大门、围墙时,由贵族库龙负责保护迁移。 3 从新平城回来后国王即刻回城。心系染病名相卡查马达。宰相为爪哇繁荣殚精竭虑,曾在巴厘和沙登斩将杀敌。
第七十一章 1 塞伽历1253年他担起大任,塞伽历1286年他驾鹤离去。国王无比悲痛,甚至一度绝望。他丝毫无偏颇,平等慈悲对待万物,他日日行善,明白人生短促。 2 国王立即与诸王兄弟、叔伯子侄、母后讨论卡查马达的替代人选。只有体察民意、熟悉政务者才能作为候选人。权衡良久,无人胜任。 3 国王认为:卡查马达无可取代。每当出现异议之时,国王亲力亲为,选六位大臣由王国四方往王宫派送使者,由国王直接领导,国王得以知晓全国之事。
第七十二章 1 最后私密会议做出决定:以国王的重臣达迪为看守宰相。 2 与国王的亲信、战斗英雄、了解民情、被赐封杜猛公头衔的纳拉一道辅政。 3 纳拉天资聪颖,秉性忠诚,执掌行伍,管理东波,克敌无数。 4 新加入的两位重臣,成为国王左膀右臂,在其他大臣辅助下,处理王国政务。 5 达米是年轻官员,常年在宫中效忠。辛加则是国王统治下所有人员的监察。 6 这就是国王的任命官员,忠诚、称职,王国日益稳固,百姓更加团结,效忠于国王的统治。
第七十三章 1 国王励精图治,国家机器健康运作。小大之狱,皆按法律公平裁断,明察秋毫,人人心服口服。国王名号将穿越时代,垂青千古,无愧为神之后人。 2 经年未完之陵庙建筑工事都已完工,被完好修建保护。组织文人学者整理修订典籍史册,以使后人了解过去,不致迷惘。 3 所有王陵之地如下:杜马班川,基达,查果,维瓦维淡,杜板,比卡丹,巴古,加瓦加瓦,岸唐,安塔拉萨斯,加朗布拉特,加果,巴利塔,希拉利特,别别,古卡,鲁邦和普戈。以卡根南甘为首,因其历史最久远。
第七十四章 1 所有后陵如下:安塔布拉,撒加拉,新平,郎加布拉,布迪坤奇。巴亚朗果的陵庙为新建陵庙。 2 共计二十七座陵庙。塞伽历1287年,佛月,由国王指派专人保护,僧侣学者把其载入史册。
第七十五章 1 专司陵庙保护一职官员名为维拉迪卡拉,谨小慎微,兢兢业业修建、守卫所有陵庙。识大体,忠于国王,凡事为大局利益着想,不曾邀功自傲。 2 印度教神职大祭司受命在管辖封地内建立祭祀奇观。佛教领袖受命修建、保护佛寺,宗教官员受命管理、保护修道院。
第七十六章 1 湿婆教派的自由辖区有:古提巴莱,坎及,卡布隆安,罗玛,瓦单,伊斯瓦拉格雷哈,巴拉布迪,丹绒,古提兰巴,达鲁纳,巴扬安,古提查地,五陵,尼拉固苏玛,哈里南达纳,乌塔马苏佳,普拉撒达哈吉,沙登,邦古木兰,古提桑格哈及加亚西卡。 还有斯巴提卡,马纳鲁,哈利巴瓦纳,庞卡庙,皮吉,尼禄丹塔,卡杜达,斯朗加,卡布于兰,加亚木.加,古拉兰达纳,卡尼加拉,冷布特,乌鲁汉,基纳翁,苏格威加亚,卡加哈,占盆,拉提曼玛塔斯拉玛,古拉,加灵,白石头。 3 佛教自由辖区有:维布拉拉玛,古提哈吉,亚纳特拉惹,拉惹海纳,古武纳塔,苏拉亚沙,加拉克,拉昆地,瓦达里,巴车坎,巴苏鲁安,巴马尼坎,司朗安,邦格坦,邦哈湾,达玛朗,德巴斯,吉塔,瓦纳斯拉玛,基纳,须木达腊,巴木朗,画谷。 4 安达瓦哈尼,维提维提,巴特湾,卡奴鲁汉,温塔,温克尔,汉腾,巴奴,基肯,巴塔巴塔,巴加坎,斯博克,维当,巴杜隆安,宾塔图哈,特朗,苏腊巴为主要地区,还有苏卡利拉,以及加入的博加拉,古鲁尔,唐基等等。
第七十七章 1 佛教的自由辖区还有:伊萨卡巴基拉,纳迪塔达,穆古,桑邦,丹绒,安塔萨巴,邦邦吉,布迪穆勒,瓦哈鲁丹帕,杜里,巴鲁汉,丹达拉,古姆达拉纳,拉特纳,南迪纳加腊。1 2 乌安加亚,巴兰迪,唐吉,阿萨,沙米奇,阿皮塔横,耐兰加纳,维加亚瓦克特拉,马格能,博雅汉,巴拉玛辛,克拉特,拉纳庞卡加,巴奴邦安,卡胡里潘,克塔基,德拉加占巴拉,中固,再加上毗湿奴瓦拉。 3 巴度尔,威纶,翁古鲁,玛南贡,瓦图库拉,巴吉拉萨纳,巴占巴延,萨玛兰登,西芒布拉,丹巴克,拉勒延,皮朗古,波哈吉,忘加里,博鲁,伦巴,达利安,邦加湾等是早有记载的。
第七十八章 1 印度教其余派别自由辖地有:苏布,鲁皮,比兰,布江安,查加迪塔,巴维特拉,布屯。此处土地绵延,竖立林伽,设排水系统。僧侣被称为“尊贵之师”。 2 早年依律司护卫之职的无宫殿地区有:邦加湾,东加,西塔亚德拉,加亚,西达哈琼,乐瓦加力,特瓦斯,瓦西斯达,帕拉,巴达尔,以及色忘古拉之前的辖地司令安。 3 万江,巴拉布拉,瓦诺拉,马可杜,汉腾,古哈,吉瓦,俊布,梭巴,巴慕达蓝,巴鲁等是佛教属地。卡加尔,达纳,哈纳,都拉斯,加拉吉利,真定,维卡斯,万迪拉,万达岩,卡达万,古兰巴延,达拉是印度教苦行派属地。 4 穆拉的满达拉斯、萨加拉、库库布这些古已有之的村落,以及苏卡亚基纳、卡斯图里等被印度教苦行派称为要塞之地。卡都拉萨玛地区的卡亚甘斯有巴其拉、布万、鲁万瓦、古邦。这些村落散落分布,许多依托王国地区的援助。
第七十九章 1 爪哇所有村社历史皆已理顺,封地、陵庙、属地、村落、佛寺,并被妥善管理,未列入名册的村社由王国村落管理机构的官员拉纳迪腊查管理。 2 全国村社在温克尔王的命令下被仔细清点。新柯沙里王派人清点族群部落。办事人员皆按规行事,严守命令。各地区民众团结一心,拥护国王统治。 3 外岛如巴厘也遵守王国规定。陵庙、佛寺、宫殿都被清点整理历史。巴达胡鲁的佛教首领巴塔拉·洛卡加专司修建庙宇,记载历史,保护古物之职。
第八十章 1 巴厘岛的佛教辖地有:古提哈纳,卡迪卡拉南,布瓦纳加腊,维哈拉,巴洪,阿迪腊查,库图兰。除维哈拉受王国管辖,外其余六寺庙为佛教自由辖区。外还有受国家支持的阿尔亚达迪、库提斯、腊加沙玛塔等寺庙。 2 以下是建于苏浪山川之上的著名陵庙:勒玛兰邦,安亚瓦苏达,达达卡塔布拉,克里哈斯塔达达。由济瓦纳王于塞伽历1260年依律修建。由出家僧侣大臣乌帕撒加·韦达进献土地,修筑陵庙。 3 所有辖地皆载入文献宣告其合法地位。每样建筑皆由一位德高望重之人看护。伟大之王、无上功绩便是如此,愿王室子孙后代皆承袭修建神址。 4 国王之行纵横海边,荡涤四方恶人。森林中、山谷里,僧人得以宁静修行,佛法得以不断发展。愿国家万世太平。
第八十一章 1 国王热衷于修建神地,恪守宗教法典,广修法律,以使美行修德合礼无差错。 2 婆罗门、苦行僧、湿婆信徒、佛教徒,四种僧侣勤于学习,严守戒律。僧众臣服国王,潜心修行,学习经义。 3 四种姓人民安分守法。众臣擅治国家,王公忠诚举止文雅,行无偏差。平民百姓皆兢兢业业,勤恳服务国家。 4 各种姓分布皆由神意,服从国王统治。高等者谨慎注重言行,低等者努力去除罪行。这就是伟大国王统治下的爪哇大地。
第八十二章 1 圣迹建造,民众欢愉。国王是坚守戒律的典范。母亲们嗟叹观望,以国王为教育孩子之榜样。二位王兄协助国王,同心同德。 2 新柯沙里之王在萨加拉开疆拓土。温克尔王在苏腊巴纳、巴苏鲁安、帕章开垦森林。在卡布隆安建立佛寺。瓦萨里藩王则在三香之地开拓。 3 众臣皆有封赐,享受广大的领土。为表对神敬意,佛寺、庙宇、宫殿被不断修建。僧侣争相效仿国王,乐行善事。
第八十三章 1 这便是伟大的满者伯夷之王。皎洁美好如秋月。在他的统治下,恶人稀少如红莲,君子芸芸如白莲。奴隶、财宝、车驾、大象、马匹多如汪洋大海。 2 爪哇之名响彻寰宇。唯有印度和爪哇岛能称作第一王国。高僧云集,谋士如云,战将如雨,能臣各展才能。 3 高僧,饱学之士,能言善辩,德艺双馨。婆罗门僧侣,温文高洁,严守教规。毗湿奴信徒,修历史,撰经文。 4 吸引无数印度、中国、柬埔寨、安南、占婆[、卡纳提客等外邦来客。以哥塔和暹罗为起点积极开展海上贸易。僧侣广受施舍,乐享太平。 5 每年巴古纳月,国王接受全国的朝拜。四方大臣,舟车前来,爪哇外岛诸如巴厘,亦有贡献。城镇商贾群聚,买卖兴盛,物产丰裕。 6 在百姓中奏响鼓乐。鼓乐每日增加七次。并以美食贡献入城。婆罗门一佛陀僧侣念诵经文。从第八日晚开始,祝福国王平安。
第八十四章 1 第十四日晚,国王着华服游城,前呼后拥坐于金色轿辇。大臣、学者、诗人服色一致,跟随队伍。 2 锣鼓喧天,喇叭齐鸣,以示欢迎。队伍中僧侣吟诗,吟诵国王功德。爪哇各地诗人齐聚,彰显国王英勇如罗摩,尊贵如奎师那。 3 国王登上宝座,金光闪闪,犹如诸神川下凡给予祝福。观者皆崇敬无比,国王实乃王中之王,净饭王化身,连国王身旁所站之人也变得高洁。 4 帕章女王与夫君走于最前,由众多随从护卫跟随于后。帕章和帕古汉大臣为一队伍,不计其数,都身着统一服色,手持鲜花、锣鼓、旗帜。 5 拉森之王与夫君、随从跟随其后。紧接谏义里女王与夫君、大臣、军队。济瓦纳女王与夫君、众随从跟于其后。国王与全爪哇众臣于队伍最后。 6 百姓群聚观之,车辆拥挤于路。所有房舍摇旗欢迎,围观队伍绵延不绝,少女、妇人争相观望。 7 欢欣鼓舞犹如第一次观之。仪式结束后,国王登高,接受朝拜。僧侣献上雕花之瓶,瓶中盛圣水于国王。群臣相互祝福。
第八十四章 1 第十四日晚,国王着华服游城,前呼后拥坐于金色轿辇。大臣、学者、诗人服色一致,跟随队伍。 2 锣鼓喧天,喇叭齐鸣,以示欢迎。队伍中僧侣吟诗,吟诵国王功德。爪哇各地诗人齐聚,彰显国王英勇如罗摩,尊贵如奎师那。 3 国王登上宝座,金光闪闪,犹如诸神川下凡给予祝福。观者皆崇敬无比,国王实乃王中之王,净饭王化身,连国王身旁所站之人也变得高洁。 4 帕章女王与夫君走于最前,由众多随从护卫跟随于后。帕章和帕古汉大臣为一队伍,不计其数,都身着统一服色,手持鲜花、锣鼓、旗帜。 5 拉森之王与夫君、随从跟随其后。紧接谏义里女王与夫君、大臣、军队。济瓦纳女王与夫君、众随从跟于其后。国王与全爪哇众臣于队伍最后。 6 百姓群聚观之,车辆拥挤于路。所有房舍摇旗欢迎,围观队伍绵延不绝,少女、妇人争相观望。 7 欢欣鼓舞犹如第一次观之。仪式结束后,国王登高,接受朝拜。僧侣献上雕花之瓶,瓶中盛圣水于国王。群臣相互祝福。
第八十五章 1 在制咀逻月的头半个月,军队、大臣、勇士、英雄,以及宫外地方首领、村社头目、宗教头领、婆罗门僧侣、佛陀僧侣聚集于王前。 2 群聚商讨如何使民众摒除恶性,坚守教规,每逢制咀逻月,皆要诵读,以此驱除占有他人财物、占有神之财物等不良行为,保持社会宁静。
第八十六章 1 两日之后举行盛大庆典。王城北部有一广场。国王时常坐于三角轿抬亲临,百官沿途而立,令人叹为观止。 广场宽敞平坦。一半向东延伸至大路。另一半向北延伸至河边。周有大臣官邸成群环绕。 3 广场中央有高大建筑物耸立。梁柱雕以神话传说。建筑西边有房屋形如宫殿,此为国王制咀逻月行仪式之所,国王在此设立高台。
第八十七章 1 椭圆形高台向西延伸。北部和南部是国王与贵族之地。大臣与官员面东而坐,面朝一望无际的广场大道。 2 这里是国王为民众举行视觉盛宴之地:战舞、剑舞、拳击、搏斗。欢腾持续三四日方停止。 3 国王起驾之后,比赛结束。广场变得安静,高台被拆除。百姓欣然而归。制咀逻月夜间,获胜者得到国王赏赐,满载财物华服而归。
第八十七章 1 椭圆形高台向西延伸。北部和南部是国王与贵族之地。大臣与官员面东而坐,面朝一望无际的广场大道。 2 这里是国王为民众举行视觉盛宴之地:战舞、剑舞、拳击、搏斗。欢腾持续三四日方停止。 3 国王起驾之后,比赛结束。广场变得安静,高台被拆除。百姓欣然而归。制咀逻月夜间,获胜者得到国王赏赐,满载财物华服而归。
第八十八章 1 地方首领与村社头目整个过程都留在宫中。次日由阿尔亚拉纳迪卡拉及杜猛公带领,与阿尔亚马哈迪卡拉、五位辅政大臣、地方首领一同面见国王告辞回城。国王坐于宝座,接受众人拜谒。 2 温克尔王在贵族、首领前宣道:尔等需热爱并忠诚于国王,热爱低层人民,建设各自领地,广修桥梁、道路、陵庙、建筑,广植树木。 尤其是高地和湿地,十分富饶,需用心耕植。保护 3 百姓土地,避免被富人兼并。保有所辖人民不流失到邻近村落。谨遵律法规定,以使村社领地更加繁荣。 4 克尔塔瓦尔达纳王同意丈量领地尺寸,并每月统计辖区百姓数量。还采纳村社头目建议,把每月犯事之人、恶人名字记录在案,协助扫除地方恶人,尤其是违犯律法之人。国家愈发富庶安宁。 5 国王亦颁布圣旨道:贤者来时,不得阻挠,款待四方贤者来客。王国主要工作为守门户,纳税源,赋税要及时上交。
第八十九章 1 自母王时代所立法律都应遵守。施舍、贡献、款待整日之食应当一早准备完毕。如有人争食、浪费,立即拿下,报告本王。 2 王国和村社的关系,密切如狮子与丛林。倘若村社毁灭,王国将缺乏食物。倘若王国无军队,外邦将会入侵。因此,重视村社与军队,谨记本王之言。 3 国王如是宣布。王公贵族皆俯首表示遵从王命,维护国王统治。僧侣、英雄、群臣一齐.上前行礼。三点整,群聚宴请。 4 东北殿被装饰得光辉华丽,国王坐于东北殿。贵族、大臣沿其余三个方向依序排座,面朝东北。美食佳肴全部以金盘盛放,成排进献于国王之前。 5 美食有羊肉、牛肉、鹿肉、鱼肉、鸟肉、蜂蜜等。根据地方习俗,狗肉、驴肉、蛙肉、老鼠、蚯蚓是禁忌食品。倘若违背,行为沾染污点,会被轻视与折寿。
第九十章 1 食物以银盘盛放,呈于众人,美味可口。各式鱼类,海鱼、淡水鱼依次呈上。 2 狗肉、驴肉、蛙肉、老鼠、蚯蚓等呈于爱食此物者。因为村社之间习俗各异,皆给予满足。 3 形态各异的金杯盛以各式佳酿,一一呈上:棕榈酒、米酒为主要饮品。 4 觥筹交错,杯盘陈列,各类饮品如泉水横流。嗜酒贪杯者,酩酊大醉,酒足呕吐。 5 国王宴请惯例:开怀痛饮,尽情恣意,不醉不归。有人酒后行为冒失,招来众人取笑。 6 召来歌者吟唱国王赞歌。痛饮之人,更为尽兴,面红心跳。歌曲止,调笑亦止。
第九十一章 1 地方大臣滑稽扮相与众首领调笑,伴以音乐,寻找配对表演。举止令人忍俊不禁,获得国王赏赐布匹。 2 被叫于王前与王共饮。大臣们且歌且饮,是为神之赞歌。国王起立,随节奏摇摆。 3 国王歌声美好悦耳,感人心扉,犹如枝上孔雀啼鸣,又似蜜中带糖般甜美。竹子为之颤动,歌声渗入灵魂。 4 阿尔亚拉纳迪卡拉忘却国王正在与阿尔亚马哈迪卡拉合唱高歌,突然上前邀请国王与众臣跳面具舞。“好”。国王欣然允诺,即兴表演。 5 克尔塔瓦尔达纳上前充当乐师。舞台快速在广场中心被搭建,头戴后冠的女王上台献唱,声音甜美,举止迷人。 6 国王上前,歌者退后。国王声音震撼心弦,伴以王后轻快之调,令人神醉骨酥。 7 国王穿戴齐整并戴上面具。八个随从跟于其后,皆面容美好,行动敏捷,血统高贵,温文尔雅,因此节奏 合拍,气氛恰到好处。 8 九人之舞以配乐开场。滑稽处笑声不止,直至腹痛。悲情处感人肺腑,令人呜咽。俘获观众情感。 9 日落之前,庆典结束。众臣叩首匍匐王前道别:悲哀、不幸、罪恶已被一扫而光,被喜悦欢乐取代,飘飘然仿佛已入天堂。国王亦起驾回宫。
第九十二章 1 国王坐于官内,所有理想得以实现,无比喜悦满足。心系苍生,胸怀社稷。虽然年轻却已显现佛陀后人之姿。以纯洁和知识荡涤世间罪恶。 2 国王之威、国王之勇震彻寰宇。无愧为山神之后人,守卫世界。得以目睹国王之容,罪行消除,功德无量。违抗国王之命,罪恶深重,万劫不复。 3 国王之名,闻名三界。所有人类,无论高低贵贱,口诵赞辞,祈祷得佑。祝福国王寿比高山,岁同日月,永远保佑,辉泽大地。
第九十三章 1 外域诗人也为国王创作赞歌。生于印度的诗人布达提亚创作《薄伽瓦里》系列颂歌集。婆罗门僧侣沙合达雅创作出华丽赞歌。 2 更不论爪哇文人、诗人、史学家、文学家创作无数诗颂配乐吟唱。最著名的当属刻于梁柱之上,由苏达玛写就的诗体词,仅在皇宫得闻。
第九十四章 1 听闻世界文人皆歌颂国王,诗人普腊班扎亦想一同赞颂。尽管难以名动宫廷,名留千古,但求国王听闻愉悦。愿我王与百姓永世平安,愿国家繁荣不衰。 2 塞伽历1287年頦泾缚庾阍月满月之日,诗成。诗中王国行记、村社情况皆有序记录,名为《王国录》。愿国王对此诗感兴趣并记起途中随行诗人。 3 诗人长期创作诗歌。第一首名为 《塞伽纪年》,第二首名为《南邦》,第三首名为《文艺海洋》,第四首名为《皈依毗湿摩》,第五首名为《修伽陀胁尊者》。《南邦》和《塞伽纪年》尚未完成,还在创作中。 4 出于对国王之爱,诗人加入歌颂王之行列,尽管不精于诗歌创作,仍以诗颂形式写就这部地区历史《村社录》。不惮遭人取笑。
第九十五章 1 长期蜷居村落,为王宫贵族不齿。无人肯定,心情郁结。君子好友亦不怜悯,离我而去。纵然深明义理,无爱又何用? 2 满腹才华,无心展示。装聋作哑,远离悲伤,不再多愁善感。只盼圣人之言,穿透心灵,宗教之义,恪守遵从,不为离经叛道之举。 随即隐居山谷,藏身密林,搭建小屋修行于僻静之处。园中种植古树高耸参天。名为加玛腊沙纳的小村子吸引我神往已久,是我归宿。
第九十六章 1 普腊班扎以五样事情为乐:言辞幽默,脸颊红润,眼睛明亮,活力不减,纵声大笑。 2 举止粗鄙,不值效仿,愚笨不堪,难以教化。在圣典中寻求完善,否则已受鞭答无数。
第九十七章 1 意图效仿恩布维纳达。拥有无数财富,依然苦行不辍,生活平静安详。 2 维纳达追求功德,无视财物,坚持隐居修行,获得人生真谛。 3 乐于追求,为获得圆满而奋斗不已,堪为修行英雄。
第九十八章 1 诗人效仿维纳达任重道远。勤于修行,以仁爱之心对待世界,摒除轻视他人、追名逐利之行,断除欲望,消除缺点,生活圆融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