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考直通车03:九分钟搞定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
1.明太祖废除宰相制,明成祖时内阁制形成。明代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无法定地位,不是正式行政机构。内阁首辅不是宰相,制度规定的权力只限于票拟,如宰相那样直接指挥六部或总领全国政务是违法的。
2.明朝郑和下西洋是建立在封建自然经济基础上的朝贡贸易,不计经济效益,旨在宣扬国威,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但未能推动中国社会转型。西方新航路开辟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的殖民贸易,旨在掠夺金银,进行殖民扩张,促进了西欧社会转型,同时给美洲、非洲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3.644年,清军入关定鼎,顺治帝迁都北京。
4. 清朝前期形成的奏折制度,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的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5.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事件是清朝军机处的设立,而不是明初宰相制度的废除。
6.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更趋稳固,其典型事例有:在台湾设府,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派遣驻藏大臣,在西南大规模改土归流,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等,现代中国的版图基本奠定。
7.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改土归流,强化了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8.1724年,雍正帝在全国推行摊丁入亩,人头税自此废除,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有利于我国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
9.明清时期,繁盛与危机并存。内有资源危机:人口爆炸式增长,人地矛盾尖锐;外部出现潜在威胁:西方殖民者东来,不断侵扰我国沿海地区。
10.清朝实行闭关政策,严禁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不仅未能真正消除外来威胁,反而加深了中外的隔阂和矛盾。
11.明朝后期,农作物新品种玉米和薯输入中国,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有利于养活众多人口,腾出更多土地种植经济作物,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
12.明朝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有所发展,但未能成长为资本主义经济。
13.自明朝后期起,商业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白银货币化,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迅速,商帮出现,工商业市镇兴起。
14.明清时期,我国经济总量(GDP)仍居世界前列,但未能实现社会转型。同时期的西方发展迅猛,欧美主要国家实现了由专制向民主、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重大社会转型。中国从明朝后期开始逐渐落伍。
15.南宋陆九渊创立心学,明代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陆王心学本质上还是理学,但其“致良知”的主张强调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与叛逆色彩,有利于明朝后期个性自由思想的出现。
16.明清时期,思想界一方面出现了提倡个性自由和反对专制的新思想,呈现出一定的活跃性,但另一方面,程朱理学、八股取士和文字狱又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17.汉的赋,唐的诗,宋的词,元的曲,明清时期的小说,分别代表着它们那个时代文学的突出成就。其中,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属于世俗市民文学,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崛起密切相关。
18.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明朝中期吴承恩创作的《西游记》表现出追求个性自由、敢于斗争而又积极进取的精神。清朝中期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则是一部为后人“说不尽”的奇书,成为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19.东汉时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因》是中国古代医药学的集大成之作,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20.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科技仍在发展,总结性科技著作相继问世,但近代科技未能产生。
21.明朝后期,西方近代科技传入,为中国科技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
22.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走向成熟的是元杂剧,不是京剧。但京剧比较全面和集中地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被称为“国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