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心灵终结 装备鉴赏8 铁龙坦克:化盾为剑,护我长城永固

2020-07-12 16:51 作者:顺风随影  | 我要投稿

心灵终结 装备鉴赏 8

铁龙坦克

游戏中铁龙坦克模型

I am the dragon.
——一名铁龙坦克驾驶员向敌人介绍自己时如是说。

第一次红色战争时期,“铁幕”登上战争舞台。它可以让一辆战车在一段时间内坚不可摧。不过,这种神奇的物质如果直接作用在人体上,会让人顷刻间毙命。科学家一般将这种物质称为“铁幕粒子”。战后,多数“铁幕”生产与储存装置被销毁封存,对“铁幕”研究也转入地下——这当然指的是苏维埃俄罗斯,而非中国。

当苏俄秘密的研究如何扩大“铁幕”的作用范围和持续时间时,中国则很早就提出一条截然不同的设计思路:既然“铁幕”坚不可摧,那么将它作为炮弹使用,应该也是无坚不摧的吧?

但是,新生的中国,连基础工业都还未完全建立,主战坦克也是接受苏俄的老式“猛犸”坦克。“铁幕”这种近乎玄学的东西,中国也仅仅是知道它的存在罢了。苏俄对“铁幕粒子”的所有细节,都是保密状态,中国也仅仅是接收过一台小型的“铁幕”发生器,维护与使用都在苏俄的指导与监管之下。关于“铁幕”的一切,中国科研人员都是从头学起。因此,中国在研究“铁幕粒子”上,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进展缓慢。这种窘迫的状况直到苏俄秘密派遣两名“铁幕”专家后,才有所改观。值得一提的是,苏俄向中国派遣专家的原因是“自主维护与制造‘铁幕’”。本着壮大苏维埃联盟力量,苏俄最终对中国与拉丁同盟开放了“铁幕”技术。可是,苏俄对中国将“铁幕”进攻性改造的目的一无所知。

战争爆发伊始,中国总装部针对军备库中的缺陷和不足,展开了新一代主力装甲战车的招标。其中,以“钢铁长城”为思想的“乳齿象”超重型坦克、以新颖的步行机为底盘的“百夫长”攻城机甲纷纷通过初选。这时,“铁龙项目”的关键——“铁幕”撞击炮尚在论证阶段,底盘也仅仅完成80%的设计。不过,在芸如等人的游说下(南方人的软磨硬泡与东北人的仗义执言),“铁龙项目”以其独特的“铁幕”魅力通过了初试。

摸清“铁幕”的原理后,中国科研人员正式大刀阔斧的开始了“铁龙项目”。最初的“铁幕炮”在中国东北进行研发,能够较快地获得来自苏俄、日本的资料。后来中俄交恶,中太联盟建立,研发团队随即转移至朝鲜,在这里,“铁幕炮”的基本结构已经确定。但随着中太联盟的破裂,朝韩战端再起,研发团队又紧急向华北转移,也是在不断的辗转中,“铁幕”撞击炮最终定型。同时,远在西北的芸如也完成了配套战车的底盘与炮塔研发。“铁龙项目”在两支团队在克什米尔会师后逐渐走向尾声。最终产物“铁龙”坦克在克什米尔完成总装与测试。心灵军团与拉丁同盟入侵之前,第一批“铁龙”服役,第一支“铁龙”装甲营成立(单算装甲单位,不算炮兵、后勤等,共有25辆“铁龙”坦克、10辆防空履带车、8辆“麒麟”坦克、2辆“犰狳”载具)。

铁龙坦克三视图

最终定型的“铁幕”撞击炮,其实是一具巨大的(比莱茵金属120大一圈)“铁幕”粒子加速器。少量的“铁幕”粒子被压缩为弹丸后,经过加速后,出膛的“铁幕”粒子就成为了一枚穿透力极高的炮弹(就是比贫铀穿甲弹强不止一点点)。在击中敌人或者触地时,因为“铁幕”本身的不稳定性,高速的“铁幕”粒子将会向外快速辐射“铁幕”力场。这种力场不会附在装甲上,而是快速穿透,杀伤人员、破坏电子设备。(也可以通过提前设置,将“铁幕”粒子设置为空爆模式,在半空中即开始向外快速辐射“铁幕”力场)

在克什米尔惨烈的乱斗中,“铁龙”装甲营利用超长射程的优势,不断压制敌军的攻势,为芸如的转移(以及核爆的成功)争取到宝贵的时间。当然,这支装甲营也损失惨重,所有的装甲单位均被击毁,只有少数人员加入其他友军部队。(在巴基斯坦、鹿儿岛接收“麒麟”与“女娲”后继续战斗)在战斗中,“铁龙”坦克展现出一种奇特性质:在“铁龙”坦克被击毁后,破损的储存器中,“铁幕”粒子会缓慢泄露出来,形成一个小小的“铁幕”力场,附在周围的友军装甲单位上,为友军的撤退或者反攻创造机会。

WIKI上由Nexus Drakeson制作的铁龙坦克同人图

芸如离开时,带走了“铁龙”的部分设计资料,凭借焚风的工业实力,应该可以将“铁龙”坦克“复活”,装备焚风军队。但是,焚风(最后堡垒)最终选择了“乳齿象”坦克。为何?

第一,“乳齿象”相对“铁龙”而言,性能更加可靠。在克什米尔的战斗中,“铁龙”有时会因为技术故障(主要是“铁幕”撞击炮的设计并不成熟,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本来应该在部队使用中逐渐解决的,但突如其来的战争打乱了一切。不过,芸如设计的底盘性能优异,几乎未发生过故障)而退出战斗,妥善率不高。但“乳齿象”相对地在各种长途奔袭中,仍能保持优异的性能。

第二,此外,“铁龙”的主炮异常笨重,为了让“铁龙”保持机动性,它的装甲被尽可能的削减。但“铁龙”仍然不高的机动性,再加上脆弱的装甲,使得它常常遭到敌人的炮火压制(虽然“铁龙”都成功地压制了回去),以及空中打击(“铁龙”坦克营未装备“哨兵”,因此常常吃瘪)。而同时期的乳齿象IIA (装备155毫米滑膛炮(及其配套自动装弹机),与双联25毫米防空炮。)则能够顶住敌人的炮火向前突击。

第三,“乳齿象”技术更加成熟,生产更加便捷,改装潜力更大(乳齿象IIFR2 换装离子轨道炮后,穿甲能力与“铁龙”相当),而焚风建立之初并没有独立制造“铁幕”粒子的能力(只有靠抢),并且焚风的研究方向逐渐向纳米技术靠拢,“铁幕”不断地被冷落。

不过,“铁龙”的关键技术一只被妥善地保存在焚风的中央数据库中,如果将四散在焚风与中国“铁龙”资料重新拼起来,那“铁龙”——苏维埃阵营的最高科技结晶——的涅槃不是没有可能。

改型车:没有改型。“铁龙”的改进工作还来不及开展,就被战火打乱。

高考结束后写成的第一篇,现在想把苏系渗透单位写完,再回归焚风单位。

记得三连啊啊啊啊!

对了,我发现B站上有好几个也在写单位鉴赏(但不叫这名)的UP,大家可以在B站找找看

(这里就不给他们打广告啦哈哈哈)

 

 


心灵终结 装备鉴赏8 铁龙坦克:化盾为剑,护我长城永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