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方舟同人—泰拉大地战争》(47)
第五篇 复苏·战后重建
第六章 乾坤炎祚
翰林修撰,困龙玉锁束缚神明命格线络,时间不会在他们身上流逝,故而近乎永生。此论无错,但如今恐怕要再添一笔,玉锁本身拥有意识,属于久远祇位的神格意识。炎曾赋名于国,又眼望大地凡人,盛衰兴亡,生老病死。自封圣母的炎偏执一端,欲使苍生无疆,于是便塑泥造物,用玉锁线络串连子嗣,铸就二十八神,形成无疆生命的族群,以拯人之苦难。
事与愿违,人与兽最大的区别便是烟火,而烟火象征生息与传承,不为象征华贵与永恒的玉锁所容,线络无法贯穿人的族群。圣母惊愕,而后愤怒,祂思前想后,自觉一心为天下谋福,抵达终点竟只能无功而返,实在荒谬可笑。她抛弃繁文缛节,另寻他法,殆灭肉身,空留司号,令神明乱世,想要让人类认识到肉体凡胎的弱小和短暂,从而引导他们浇熄烟火,走上她铺设好的线络之路。
不知相斗多少载,那位真龙极炎降世,加之岁沾染人性,乃并力西向,大破南柯,摧毁圣母之计。炎黯身而去,却不改心性,魂灵抓取夜幕一隅,牵动撕扯不毛北境,邪魔自此为害大炎。此间,也正是星辰反常运动,泰拉尽知天上银河之虚妄。
挹罢河汉,兽群忘却圣母最初夙愿,只是伺机搏杀旧敌。玉锁潜藏于不儿罕山,线络之事随同青史续写被世人遗忘,唯独收录进奇书《罡煞图》之中,又因属怪力乱神、虚言妄语而蒙垢文渊闲处。
圣母无论如何也无法想到,由申序年引领,十二岁兽重聚之行动,并非如这位工匠所说那样,是避免手足“消亡”之举,反而,她正是为了同族能有一个尽头。申序年凭借锻铸本领率先察觉玉锁困龙,又在尚蜀与当朝太傅秉烛夜话,遂知晓不儿罕山异样已现,必有一场惊世恸战爆发玉门。戏珠之变应验天象运转,于是朝廷神器更易,此后诸事发生。炎,消弭不儿罕山。
“长卷未启,人已滋荣。”真龙立舟,江山尽揽,日暮昏黄,秋冬烈风,“揭谛万载,至今方悟,反笑他人愚鲁,荒唐。”远观此景,波光粼粼,粒影沉浮,一如苍穹,“夕江之水天上来,奔流不复回,人不可为之事,兽能何为?尔念大限将至,也许几百个昼夜于兽,确不过转瞬,倒足以教人建功立业一番,故不战而胜负强弱已判矣。”龙威四起,震宇慑寰,虽凄寒阵阵,不觉微凉。
其间,江岸跃金,竹筏如茎,蓑衣如叶,顺风而呼,恍至龙前,“魏公。”作揖有度。“哦?为何仍以旧爵相称?”魏彦吾故作疑问。“魏公于天下,乃真龙也,于我等腐草朽木,仅魏公耳。”“两世为人,感想若何?”“魏公说笑了,老迈无用之子,闲不及除。”此句一发,意会心领。“以死明志,义薄云天,壮哉。”魏公拂袖,宣纸简书,“龙门公亲兵,一十三众,悉殉恸战,九死无生。”“魏公……鄙陋须嘱陛下寡情从事,但此举……多谢魏公。”来人不复语,拜别而还。
踏浪步潮,病躯微挪,见察真龙,“平祟侯,可安缓些许?”置舟者另有一人,鬓白眉雪,横卧草席,“陛下,臣似回光返照,气力顿增,失之亦速。”左宣辽言道。“未序巫,神药半剂延卿十年阳寿,允赴大地沙场,期得胜归。其时太合御史几近绝命,同受厚恩于未序巫,转危为安,从而继续施展抱负。”魏彦吾苦笑,“惟麟少卿之师,恐最为疾痛惨怛。身为凡体,镇关四五甲子,不尝享清平乐福,乘雷去凶,百战而死。”“老天师宁作皭然泥而不滓者,此志与日月争光可也,死得其所。”左宣辽起身慢语,应答真龙。
“好一个死得其所。”魏彦吾合目,“赤胆忠心,名垂千古,老天师如此,广大将士如此。唯独太尉奸诈,耗费了太多英雄心血。”怒发冲冠,赤须更甚。“满朝文武,莫敢生质太尉,也在情理之中,毕竟战和与否,太尉向来激进。”“不想竟全为逢场作戏,谄媚愍宗、网罗眼线、笼募贼人、篡取社稷,久食炎禄而行尽世间无耻之事。好在戏珠之变有众人鼎力相助,使得大炎黎民免受其害。”怒散,不卑不亢,无喜无悲,只是叙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平祟侯言。
须臾。“玉门恸战,损兵折将,内部虫蠹难逃其咎。莫止炎军将校死伤累累,便是兽,也舍命相搏。辰序律,化五音助阵,结于吞声之兽;未序巫,大慈恻隐,湛恩庞洪,赠命凡俗;巳序黍,创齐民之景,诱睚裁下,凝季在秋;酉序诡,布局运筹,胜弈半子而破,却难挽形销。”忽停,真龙接言:“子序朔,宗师死战,伶仃而终。”“司岁台乖张,撤设前还非要骂上宗师几字。宗师未料返回玉门之快,但他亲口诉我,此生无憾,何来伶仃而终?不过宵小寻章摘句、蝇营牙苟。”
“且罢。不如意事常有,待云开雾散,方见雨过天晴。太傅致仕,丞相近薨,朕并无惆怅,这表明大炎井然有序,新老更替,康健平安。”真龙畅语。“既论到丞相,陛下可知其遗言?”左宣辽似有笑意,“‘林家是不是上辈子欠你点儿什么?’陛下,丞相意指,不言而喻。”真龙讶异。“林…此话当真?”“哪敢弄虚作假呢?陛下,林丞相本居下野,又为匡扶大炎摄政理国,甚至亲征激战。大事虽定,年岁已老,人,终其一生,还是有所遗憾。”
“平祟侯误解了。”魏彦吾笑道,“丞相咒朕,无非为爱女鸣不平。劣甥疏狂,拒官绝禄,单枪匹驮回了罗德岛,龙门却不能一日无主,朕便委任林雨霞为龙门总督,不,戊子改国,一体同治,也该称知府。想必丞相是为此事,对朕怀恨临终。嗯,恰逢会晤,万国宾客将聚集一室,林知府定然忙得不可开交,朕翘首以盼她的演说。”
倏然,左宣辽重咳浸血,魏彦吾忙持臂肘,“怎得急转直下?是朕所言不祥?”“是,也不是。陛下言及大地各国,臣思索有加,望陛下兼听。战祸席卷,旌旗几换,乌萨斯、莱塔尼亚、维多利亚、卡兹戴尔、玻利瓦尔、叙拉古、高卢,此七国于战前或为帝政、或处紊乱,而战后全数蜕变,乃建共和,翰林院史学司遂名谓“共和蜕变”。臣斗胆直言,陛下认为,大炎,应和光同尘、与时舒卷吗?”
恳言既出,真龙徘徊,自其变者而观夕江,上下求索,“变非盲从,而决于如今大炎有无变之需求,以朕看来,扰攘兽群见摒,山海贼兵伏法,庙堂公明,国泰民安,不需变也。然而朕虽龙种,眼界有限,不保误判,还望后继有人,耿介斧正。”“陛下圣明。臣还有一事须谏,陛下勿要怪罪。”“若朕因谏言而发怒,那这龙椅朕最好交出手去。”“西园寺博文,陛下记否?”
真龙圆目,神情复杂。“险些毁了联军名声的西园寺博文,东国大名推其任关白,恐怕炎东孽怨,甄江口非权舆,亦非收官。陛下,东人秉性,畏威而不怀德,纵然光原乃仁义之主,结草衔环于大炎,以后天皇未必从之。况兵锋盛时,梁司马录册衡量,叛盟背信者,东人最广,更证此言。臣知陛下虚设国母,立文月公主为昭仪,已然有所顾虑,不该再多言。可臣仍求陛下谨铭,东国必须时刻紧握在大炎手中,否则后患无穷,为此,大炎必须永世自强。”随着真龙应下,夕江揽左宣辽入怀,平祟侯列传如此写就。
长风吹皱水千行,一酹敬沧茫。真龙举樽致天地,纵歌击骇浪。
此曲,大炎尽闻,万国尽闻。
“滚滚夕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