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义主义】游牧的辩证主义(3-4-3-1)——以主奴辩证法再一次理解永恒...

3-4-3-1 游牧的辩证主义 Nomadic Dialecticism以主奴辩证法再一次理解永恒轮回:为什么德勒兹不够德勒兹主义为什么《道德的谱系》里的尼采还不是超人
代表人物:德勒兹
★坚持先验性,又不愿承认自己是一个辩证法家,他认为辩证法都是奴才。
★德勒兹是敌人,他的立场是站在主人一边的,安人都是精神主人,不承认解放者,不相信解放性。并且德勒兹主义者认为真正的主人都是干干净净的,主人并不是想要去奴役、压迫、否定,而是因为主人天生如此(Belike 狼吃羊,狼吃羊不是因为想吃,而是为了成为自己(天性))。————《尼采和哲学》书中,他们认为主人的意志就是自我肯定的意志(作为绝对者的中介),也就是【差异①】,任何事物(符号系统)的价值都取决于这个意志是肯定还是否定。而奴隶是通过否定他人来肯定自己。
●所以德勒兹的【主奴辩证主义(演得像辩证关系,但是不是)】,是一种柏拉图主义,安人骨子里不是要解放,而是依然有一种【等级制】,他们(精神主人)是优于奴隶的。
●①德勒兹的【差异】就是【个体普遍性】,就是实现了的普遍性(绝对者有限化之前)与抽象普遍性(绝对者有限化之后)之间的【差异】,被他把握为高贵普遍性(神圣者、可感的(具体化)存在)的【自我差异】,它不是作为概念的差异,而是作为【存在】的差异。【存在】把自己设立为【存在者】,这个【设立】活动就叫【差异】①。所以主人的姿态一是【自我肯定】,还有一个就是【不停地否定】(是无意识的副产品,它永远拒斥所有否定,它是个二阶否定,把所有想要通过否定别人从而获得肯定的活动取消了,他不否定具体的内容,他否定变成奴隶的倾向,无视奴隶对自己的否定,持续的无视、心无旁骛、只作为自己而存在(不停地变化、作为绝对者的中介存在),这种持续的否定性来自于作为【差异】的【肯定性】)②。
○①这种【绝对者的自我差异】是德勒兹的本体论单元之一,并且它是时刻更新的。只有【差异(主人)】的自我肯定的【强力意志】,才配居于时间之中。
⊙德勒兹认为:主奴这两个姿态并不是【对称关系】,因为主人的肯定性是优越的,而奴隶的否定性是低劣的②。因为【主人的肯定性】作为【差异(存在之为存在者这个运动①)】,并不依赖于【是(一个符号标准)】。
▪①就是【原初力量】将自己具现化、本体论化,这种力量就是【差异】,这是善的,是好的一个原初意志,它能够肯定自身,代表自身原初的生命力。————德勒兹本体论蛇皮之处:没有意识到【本体论化、符号化】一定会有【否定性】,他还在幻想一种【原初肯定】。【差异】作为【主人】的实现方式,它并不依赖于【是】,它总是无视、突破既定的符号标准、本体论秩序,因为它自己就是秩序的秩序化、秩序的新生,原初力量的现实化。
▪②奴隶的【否定性】是低劣的,因为它总是会走向僵死的秩序、大众化的善恶评价标准(在这个标准准,才有了主人的虚伪)、理念等级制。————而这种等级制会产生僵死的、物化的、在本体论框架之下的【是】(一是一二十二等结构主义框架)。
○②主人的姿态就是永不在乎别人、他人的观点。德勒兹、安人就是我行我素,并且他们认为别人也不过是他行他素,他们不会意识到有否定他人这回事,所以意识不到他人在否定自己。在主人眼中所有人都是主人①。
⊙而在奴隶眼中,主人是虚伪的,主人的自行其是是为了刻意否定自己,来伪装成自我肯定。Belike 狼吃羊,羊认为狼是为了消灭羊,而不是做它自己。所以奴隶会认为主人是通过否定自己才是主人,归根结底自己才是主人。这样一来,奴隶通过否定主人的主人性(虚伪的自我肯定、不承认自己的否定性、不承认自己事实上会嫉妒别人、压迫别人),把自己设立为真正的主人。
▪在奴隶眼中一切都是对立的。
⊙②主人眼中无奴隶,奴隶眼中无主人。在真正高贵的人眼中没有贫贱,所有人都是具有创造力的神,一切都是【原初本真的差异】。(奴隶骂我,只是在肯定他自己,是在对抗他自己内在的无能)。
▪这是标准的【平等主义】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所以安人一定走向GC。
○这个体系的矛盾之处在于:
在主人眼中没有奴隶(把尼采视角坚持到底),那主人为什么要不停地否定那种奴化(通过不停记恨、否定别人的生存方式)的趋势。同样的,奴隶在主人眼中,也是他自己的主人,是与自己平等的主人。奴隶明确表现出来了最本真的存在方式①:【差异】。
⊙①现实化的方式、意志自我肯定的方式,在时间中永恒轮回,勇敢地去迎接一切不确定、结局和【重复】。
▪【重复的辩证法(伪)】:【差异】本身一定要通过【重复 Repitition】才能显现出来,而【重复】是【差异】的产物。【重复】意味着事物的【本体论化】、意志的【符号化】总是失败,所以【差异】会导致一个抽象的理念变成具体现实。(其实都是幻想)—————在虚弱的意志(弱者的【否定】)中,会在【重复】中看到【同一性】;而在强大意志(主人的【肯定】)中,会看到【差异】。
————在这里,出现了【二阶重复】,【重复】出现了两种样态:强者的重复和弱者的重复。这样就能看到:【意志】的【符号化、本体化】会不停失败,也意味着他在不停地【本体论化】,这样一来,这两个运动(重复的二重性,意志的肯定和否定)会不停出现。
♡所以不能说一种【差异、本体论的偏斜】就是生命、肯定、意志、自我实现。【重复的辩证法】已经不是辩证法了,只是一种重复的意义。在这种【重复的重复】中,一个真正的主人作为【差异】的【生存】,只要他领会这种永恒轮回中包含这种重复的二重运动时,超人作为【完全的中介】,就会把这种【二重性、差异的差异】永恒地接受下来,这样他就痊愈了,意味着所有节点上(未本体论化,走向本体论化,变成是 和 本体化化了的,走向突破既有本体论框架显现为差异)的运动,是平等的,并且是同一种运动。
♡不能用一个既定的【本体论、符号学秩序】作为一个靶子,突破了它就是【差异】,这只说了一半。还要说清从既有本体论到突破本体论的运动,也是和【差异】平等的。因为【强力意志、作为中介的主体】的功能就在于设立他们的【平等性】,不阻碍这个运动,变成一个完整完成了的【中介】,一个大胆地忍受永恒轮回中的【二重性】、无限的僵死与死亡、无限的新生与解放,维持方生方死的永恒轮回。
※永恒轮回,永恒在于轮回次数是无限的,每次一轮回的【重复】都带有【自我新生】的力量。不停地【差异化】同时不停的【同一化】。
○而在奴隶眼中是存在【对立(竞争性关系)】的:我的【差异】存在,你就不能存在,而你的【差异】存在,我就不能存在。所以,如果所有人都是主人,那么奴隶话语应当也是一种【主人话语】(把德勒兹主义坚持到底①(德里达痛击德勒兹))。这样一来,主人就能把奴隶的【对立观】看做是平等的【差异】,而奴隶的【对立观(自我肯定)】就是要否定【主人的生存观】。
⊙这样一来,【否定性】就宣称了自己和【肯定性】具有同样的本体论地位。并且主人无法否定这一点,也不屑于去否定这种对立的意志。
▪这也就是晚期尼采的姿态:否定性、黑格尔辩证法是被允许进入【前本体论】的。因为他意识到了不存在绝对的对立,所有对立都是失败的。
※所以真正的查拉,会以真正主人的姿态,迎接一切对于他的误解、批判、嫉妒。然后他会说:我已经痊愈了。(因为他已经完全实现了他的彻底的中介。最卑贱可笑的奴隶也已经是踊跃的孩童。)
♡孩童不是对于他人的强制,而是当人成为超人的时候,他眼中所有破烂的、肮脏的、低劣的、靠否定别人来获得优越感的人,他们本身不再是残缺的,他们本来就是完满的,就是永恒轮回中差异的一部分,它是和超人一样平等的。把这个立场坚持到底的【主人】,他的姿态就是一个【解放者】。
▪【差异】和【对立】必将同一起来,【差异】会通过他者被把握为【对立】;而【对立】也一定会通过与他者的关连走向【差异】,实现【自我同一】,由于这种【自我同一】是经由他者中介的,所以【同一】会不停地【差异化】。
※这种【自我同一】是永远不能自我觉知的、不能自恋的、不能自我沉浸的【同一】,只能是一种痛苦的、自卑的、扭曲的、邪恶的、愤怒的【同一】。
⊙①如果不把德勒兹主义坚持到底,【游牧】(不停地解喻再结喻,不划定一个场域,在迷雾一般的边界中,按部就班地画好一个等级制,然后去有意地、不停地去否定一种奴化的倾向)就失去了它的特征,主人就是不再受限于【本体论框架、位置、等级制】的存在,而是要去规避奴化倾向,这样一来主人就又变成了柏拉图主义下【理念等级制】的奴隶了(这种否定和奴隶否定他人获得肯定也是一样的)。
※必须要理解【奴化倾向】其中的把自己的生命依附于一个【理念等级制、存在论框架】这个活动本身也是一种【差异】,这是和主人平等的【差异】,【否定意志】也是一种【肯定意志】。理解到这一点才是真正的【强力意志】。
场域论 3
时间(时间是平等的)调和
本体论化的理念等级制框架(代表僵死、懦弱的意志)VS游牧(不停地解喻再结喻)
德勒兹有个问题:他说永恒轮回只有抛弃对立,秉承差异的意志才能进入。但归根结底不存在对立,对立是一个幻觉,反对对立就会陷入对立,根本不需要在乎它。对立(否定性)就是永恒轮回的【剩余、例外】,所以对立运动是【永恒轮回】这个运动的自我重复、自我同一的动力学机制。所以【否定性】是有原初价值的,它是使得永恒轮回背后【超时间】(如果有的话)再来一次的力量。如果有【原初否定性】,就是拉康意义上的【Encore】,不期待有任何差异,“不过就是”、“它本来就是这样”。
★如果永恒轮回存在绝对者,祂自己是祂自己的奴隶。
★但这种【原初否定性】要变成【肯定性】只能通过人类、有限者 对于【永恒轮回(绝对者)】的【绝对肯定】,才能使得【原初否定性】变成超绝的【绝对肯定性】,这样才能拯救这个奴隶。【超人】就是这样一个把【否定性】转化为对【永恒轮回】的【纯粹肯定性】、把一切痛苦、卑劣、戕害承受下来的、痊愈的人。
这个意义上讲,【时间】就是常在的【纯粹否定性】,它本身就是再来一次!让主体再在一个瞬间承受【差异(解喻再结喻)】。
作为超人所面对的永恒轮回的【非主体化】的时间,它是一种【否定性】。但超人愿意把每一次的抉择、痛苦、新生的喜悦承载下来,那么这时的【时间】就是生命、就是【意志】。时间不是一个空泛的【差异框架】,而是一个不断消散又不断生成的【差异】。
本体论 4
差异
吝啬的本体论者,他跑的这个核实际上是一个最小本体论(差异本体论),不过他把自己掩盖起来,把自己说成是去本体论、反辩证法(法国哲学中辩证法是一个标准本体论模型),然后用这个本体论去跑出政治学、伦理学的结论出来,这样跑是个死胡同,失去了解放性。
并且这样跑的话,主人永远看不到奴隶,永远无法理解垂头丧气的其他主人。并且主人永远无法断定自己是不是奴隶,因为主人也是要有时间体验的,他不承认奴隶性、对立性、否定性,所以他无法断定自己是在肯定、还是在否定自己。
★例子:大布尔乔亚子女总觉得自己不够好,强行要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也是一种奴隶姿态。
★而真正的主人是把【否定性】当做【肯定性】接纳到自己当中的。
●所以真正的主人,是那些被压迫的人、失败者。在失败者看来,【否定】不是一种【对立】,而是会被看做一个良性差异的显现。
认识论 3
肯定者的否定(使得一切的否定归根结底都是肯定) 调和 肯定 VS 否定
德勒兹错就错在:把黑格尔打成死狗,没有了本体论上的倚仗,过早地被意识形态俘获,为出版社卖命。德勒兹如果再德勒兹一点,就能意识到:【否定】不仅仅作为一般意义上的【肯定】(主人),而是【肯定的肯定】(主人的主人),【否定】本身是肯定之为肯定。也就是说,要肯定,必须要先预设一个【否定】。
【差异】VS【对立】之间的差异也是一种差异,而【肯定】VS【否定】之间的对立也是一种肯定。这样就能意识到,【主人】要成为【主人(肯定)】,他就要在起点处把【差异】VS【对立】的对立消解掉。这时就需要预设一个【对立】,再进一步,要有【原初力量】的话,就一定要预设一个【原初秩序】。
所以【差异】VS【对立】的对立,就是【原初差异】之【自我同一】(不会概念化、是论化),它不会产生出“是”,而是产生【去是论化】和【是论化】的对立 和 【是论化】自我崩解的力量。它会作为一个【原初力量】埋伏在【同一】之内,把【同一】消解掉。
★这个意义上讲,【奴隶(否定)】是主人的主人,并不意味着主人就变得卑劣、低下了,而意味着主人解放了、平等了、变得真的包容了、承认了奴隶性不存在,他也不需要一个镜像来设立自己的存在。
★也就是说,我们要么得到【0阶的原初差异】和【2阶的派生性的差异】,无法得到一个【1阶的自我同一化的纯差异】。德勒兹主义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幻想【1阶的自我同一化的纯差异①】的存在,因为归根结底不存在【同一性】,【同一性】是自我瓦解、自我消解的,它只是一个临时性的、符号系统符号化不得不做的、绝望的尝试。
①如果道出这种纯差异,就会走向肤浅的经验主义和实在论,一定会背叛先验主义。
目的论 1
永恒轮回,不停地解喻再结喻(循环性的)
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