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4.4.4 资本主义制度
【本文转载自三联书店1960年 仅供学习参考】
4、资本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资本家所有制。资本家阶级剥削摆脱了人身依附但由于丧失了生产资料而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的雇佣工人阶级。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可能性。以利用蒸汽以后又利用电这样的强大自然力量为基础并在生产过程中广泛应用科学的大机器生产,产生并迅速发展起来了。资本主义不仅在各国内部而且在各国之间实行了分工,于是就建立了世界市场,接着又建立了世界经济体系。
生产方式的改变又引起了整个社会生活的变化。
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成了社会的基本的阶级。这两个阶级之间的关系仍旧是对抗性的。因为这种关系是建立在有产者对无产者的剥削和压迫的基础上的。这是一种不可调和的阶级斗争的关系。但是剥削和压迫的方法有了重大的变化 经济上的强制成了占统治地位的强制形式。资本家通常并不需要用强力迫使什么人替他们劳动。丧失了生产资料的工人,在饿死的威胁下被迫“自愿地”去为资本家工作。在这里,剥削关系被厂主“自由”雇佣工人和劳动力的买卖掩盖起来了。
随着剥削方法的改变,政治统治的方法也发生了变化。先前时代的公开的专制这时就有可能转变为更加巧妙的、资产阶级民主形式的专制。世袭君主的无限权力让位给议会制共和国,规定了选举权,宣布了公民的政治自由及其在法律面前的平等。这种制度最适合经济力量自由竞争、自由较量的原则。资本主义曾经在很长时期依据这一原则。劳动人民,首先是工人阶级的斗争,要求实现新的并扩大旧的民主形式的人民群众的持续不断的压力,在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当中起了巨大的作用。
但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和思想的上层建筑同封建制度的上层建筑的一切差别,并没有改变这一根本事实;它仍然是私有制和剥削关系的上层建筑。压迫者阶级 资产阶级的设施和思想是这个上层建筑中的占统治地位的部分,其任务是维护资产阶级的阶级统治,制服被剥削的群众。
正像今天不仅从理论上而且已经由社会实践所证实的那样,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同样是暂时的、不长久的社会形态。无法解决的对抗,首先是生产的社会性和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1]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成熟起来并且。日益深刻化。摆脱这些矛盾的唯一出路,是向生产资料的公有制过渡,即向社会主义过渡。
但是,和以前一样,只有通过社会革命才能过渡到新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自身已产生了负有使命实现这一革命的力量,这就是工人阶级。工人阶级把全体劳动者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推翻资本的统治并建立起新的,没有人剥削人现象的社会主义制度。
注:
[1] 本书第三章和第五篇对资本主义以及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将作专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