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4.4.2 奴隶占有制度

2023-10-18 10:29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三联书店1960年 仅供学习参考】


2、奴隶占有制度


  这一制度的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奴隶主不仅对生产资料而且对劳动者本人(奴隶)的私人所有制。奴隶主对奴隶以及奴隶所生产的一切产品的私有制,是由这个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生产力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使剥削劳动者成为可能的程度。但同时这一水平还是很低的,要想剥削劳动者,占有劳动者所生产的部分产品,只有把劳动者的消费缩小到最低限度,留给他们的仅以不使他们饿死为限。要做到这一点,只有剥夺被剥削者的一切权利,把他们贬低到“会说话的工具”的地位,对他们采取最野蛮的强制手段。

  生产关系的更替在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里也造成了变革。

  原始公社制的合作和团结关系让位给社会一部分人统治另一部分人的关系,让位给剥削,压迫和不可调和的仇恨的关系。社会分裂为对抗的阶级,即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

  奴隶制时代给劳动者带来了可怕的痛苦和灾难。“最卑下的利益         庸俗的贪欲、粗暴的情欲、卑劣的吝啬、掠夺公共福利的私利观念         揭开了新出世的文明的阶级的社会;最可鄙的手段        偷窃、暴力、欺诈、背叛        使旧的无阶级的氏族制度陷于损毁并且走到崩溃了。”[1]恩格斯这样表远了由原始公社制度过渡到奴隶占有制度的时代。

  对奴隶的残酷的剥削引起了奴隶的激烈的反抗。为了镇压反抗,就需要建立专门的暴力机关        国家来代替以前的部落和氏族的管理机关。国家的使命是保护奴隶主的财产,并保证从战争俘虏当中以及从沦为奴隶的无力还债的债务人当中得到经常的奴隶来源。与国家同时产生了法权,即一套代表着统治阶级的意志并由国家的强制力量来维护的法律规范和规定。出现了奴隶占有制社会的新的风俗习惯、特殊的思想体系。压迫者逐渐普遍地轻视和蔑视体力劳动,开始把体力劳动看作是自由人不屑去干的事情;人们不平等的思想逐渐培植起来了。

  尽管这样,奴隶占有制度仍然是人类发展中的重大进步。农业和城市手工业之间以及手工业各部门之间的社会分工,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分工意味着专业化、工具改良以及人们劳动技能的积累。在农业中除了谷物生产以外又形成了新的部门(园艺和果木栽培业等等)。出现了带轮的犁,耙,镰刀等工具。除了人的体力,还开始广泛利用畜力。由于使用大批奴隶的劳动,因而有可能修建堤坝和灌溉系统、道路和海船、水道以及高大的城市建筑物。由于剥削奴隶,使得一部分社会成员脱离直接的生产,这就为科学和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但是,奴隶占有制生产方式所蕴藏的进步可能性完全枯竭的时候到来了,它的生产关系越来越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的时候到来了。奴隶主拥有廉价的奴隶劳动,无意进一步改进生产工具。同时,把复杂的和高价的工具交给对劳动成果毫不关心的奴隶,又是靠不住的事情。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越来越迫切地要求消灭旧的生产关系。

  只有社会革命才能做到这一点。社会革命的动力是那些在奴隶占有制度下痛苦最深因而迫切要求消灭这个制度的阶级和阶层。这首先就是奴隶和最穷苦的一部分自由民。随着旧的生产方式当中的矛盾的成熟,阶级斗争也越来越尖锐。阶级斗争采取了各种不同的形式:从故意损坏劳动工具到有成万人参加的起义。最后,在劳动者阶级的起义和邻近野蛮部落的进攻的联合打击下(被内部的矛盾和斗争削弱了的奴隶主国家已抵挡不住这些部落),奴隶占有制崩溃了。代替它的是新的社会形态        封建制度。


注:

[1] 《马克思恩格斯文选》两卷集,1955年莫斯科中文版,第2卷第252页。

《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4.4.2 奴隶占有制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