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马兰士你真的用对地方了吗?掀开定位【 传统观影感 与 广义影音 】的两种解码!

掀开【 传统观影感 与 广义影音 】两种解码的 “同气连根” 与 “同病相怜”
本篇仅围绕AVR/AVP影院解码出发

定位
天龙,不论是不是真正的家影用户都有耳闻。好像在天龙面前提个别的牌子,不论名气更小的天逸,还是那人不知道HI END品牌都是菜鸡。当然,喷不是我的目的,但会让天龙成为更多用户首选参考品牌,难免“翻车”。别忘了D&M(母集团)同时拥有天龙/马兰士两家功放,而定位二者的最好方式就是区别风格。
很多人应该听过【天龙】空间感好,【马兰士】人声更厚这种话。可你清楚原因,各自专长具体怎么用吗。同时我是个主机玩家,这里不光观影,更为玩家考虑。
重申本篇仅围绕天/马的AVR/AVP影院解码出发
:先上两张听感示意图


图A:红区能量集中维持在音箱周遭,且边界感弱,近乎填满空间。
图B:黄区能量由中心点向外扩散至音箱,且边界明显,范围明朗。
问“上面两张图,哪种听感更符合传统观影感?原因?”
可以先结合【示意图】做感性解答,可以留言分享你的理解,再往下看。


反映在听感
能量边界越清晰,形态越明确,感受越近,越容易获得实在真切的听感结果(反之亦然)。而造成如上分路的根源之一是【频段把戏】。
三频差异
中间突出:
中频是人类感受声音的中心区,中频段明显,存在感越实在,容易引起情感共鸣。
以中频出发偏中低频,让HIFI味道变淡,换来更适合“咚咚爽”的影院听感需求 —— 马兰士。

两头翘:
高/低频有个共同特性;低频方向感不明确,且声波广,高频形态感稍纵即逝,很难被捕捉。二者的交织造成了(图A)的听感现象;觉得声音很远,场面更大,只要你的功率与喇叭足够,理论上不论多大空间都可以弱化空间边界感。


不同的临场感 感受
天龙让我很难在危急情节时获得威迫感,尽管可以让我感到“危机”,知道“那后果可能很严重”而感同身受,却又高枕无忧。因由始终与音场有明确距离感,哪怕我坐更近,也是被更大的声音形态覆盖,更多不是更实在的在近前。自己只是在台下看台上的它们的故事。
马兰士让情节更贴近自己(不光指距离),导致了虽然马兰士的声音没有天龙刺激,但是声音更加实在从而让听者更易随着情节的危迫紧张。不过停留感不强,还不至于沁入灵魂。

综合举例
比如电影《大黄蜂》《终结者》《战斗天使阿丽塔》中均有以机器人为主视角,尤其在机器人受创/预警时,让听者模拟机器人听觉位置的镜头。在相同听音环境下;
【马兰士】结像的落点正好在脑海中极具侵略性,在我脑海中以不大的形态闪动,让我迫切想把那“讯号”抓出脑海。有点恶心却也奇妙。这种感受我在其它品牌解码身上也体会过。
【天龙】虽然有同样的结像落点,形态却更大像摘不掉的面具,声音通过“面具”向中心发声。


而用【天龙】回放如下音段时;

上图来自电影《索尼克》中的一幕,金币被索尼克扫落一地的听感格外生动!结合前面提到的频段特性,想想都能明白原因了吧?
这些例子都指向一个问题...... 你偏好回放的片源 ......这才是选择解码功放的初衷。那么天龙AVR到底怎么用?

天龙AVR怎么用
空间感 & 舞台感
拥有音乐特性,又不足以完全把音乐交给它。用来临场演唱会,舞台剧这类片源恰到好处。比如《歌剧魅影》《芳华》......尤其《Cat/猫》!



音乐剧《Cats》; 开头通过一人一句引出每个角色,这些拥有不同音色的“猫”,又身处不同位置,听感落点的跳跃很大,不至于被一种声音造成听感疲劳;因为天龙相对缺少了耐听的厚润声。包括“猫爪”踩过舞台等与场景结合的自然声,可以被“两头翘”的频段诠释的细节更突出,更加动听了。通过【天龙】的解码,属于舞台上分秒的“稍纵即逝”的演绎,不论是1小时,还是3小时,都可以很舒服的度过 —— 这就是舞台式沉浸感,舞台式高保真。

游戏玩家怎么选
喜好回放开放场景,比如危机四伏的开放世界沙盒类游戏,选择天龙也是不易有“错失感”的,属于正向叠加。
当我穿梭野外树林听到清脆树叶声擦过耳边;
当“我”身处一个回音明显的洞穴中听到滴水流淌;
当“我”听到还没涉足地远处传来的环境音,才感到这个世界更加生动;
【天龙】都能把我多留在“这个世界”一分钟。


但,如果你喜欢玩的多是横版/平面视角的游戏,或者想更“拳拳到肉”,马兰士更舒服。

举例【传统】与【广义娱乐】
马兰士
小白跟小美是情侣关系,在一个被窝里,开头与结果都知道,过程更多是“满足眼前”,是近观的。就很传统。
天龙
俩人根本陌生没关系,在一个被窝里,这就很有意思了。男方用玩乐的心态正经地迎合当下,对他来说更多兴趣是维持前夕的趣味,当该发生还是发生后,可以在想投入其它事情里。

其它归纳
其它需求
喇叭尺寸不够大,声音不够宽松自然,或想把小空间“变广阔”一点。【天龙】擅长,不过【马兰士】包容度 ≥【天龙】
能不能把天龙当成音乐功放用?
虽然营造的听感偏向舞台,但它仍然快速又直白,做实了它扔是一台AV用途解码器。后者才是它的定位,前者是天龙的生存之道,却也足够让更多“刚从电影院出来的人”翻车了,同时又能让从HIFI过渡到影院的人“翻车”。
马兰士够不够应对所有需求?
显然够用,能给你任何音源用途的基础需求,但是空间的刻画不够入木三分。
天龙搭配音箱建议
除了用途的侧重,还有音箱的区别。
① 最好别搭配传统美国式音箱。天龙本就直白,美式音箱也直白。
② 音箱可以不大,最好搭配有单独中音的三分频或以上音箱。

了解型号更代

百位数比如【3700的7】→【3800的8】、【8500的5】→【6700的7】由低到高属于技术规格方面的升级。真正影响声音品质的还是同系列的起头数字。当然,不免可以透过全新命名,揣摩品牌的转型的想法。比如这次的【A1H】就采取了全新命名方式。实际情况只得交给第一批吃螃蟹的才知了。如果有机会,我也期望能优先带来A1H的分享。
“掀开日系功放的口罩”
(本来也有视频这平台不方便)
强烈不建议购买“4系(4XXX)”以下的天龙 - 没有“口罩”的天龙。尽管中低端日系功放的声道数量可能正合适常规客厅空间的最低用度。但按品牌习惯,中低端型号仍会被丢弃某些进阶功等差别对待。哪怕没有进阶追求的“出声就行”,也要买到“2系”以上。
“4系”属于被四舍五入进入中高端的分水岭。预算不够?天逸也不差,容易驱动的喇叭还能省个后级钱。
担心可以去看本人头条写的《天逸够不够入门》
(对于自己都没用过,甚至根本不是影院用户的,就因为A更知名,就去捧A踩C的,我由衷希望它们多花冤枉钱多走远路去。)

总结
看完,如果有“七成”偏向“传统观影感”的马兰士,是非常正常又正确的现象,回归观影本身那就是看一场大片的需求。不同的影音视角才能发现【天龙】的优雅,适用超脱观影的广义形式的娱乐是【天龙】的潜力。这两个品牌都可以满足很好的观影。
天龙 总结 :稍纵即逝的碰撞更显生动
马兰士 总结 :稍纵即逝的厚润还算顺耳
不足 :都不是【中正】的表达;不够得当,不够得道。如何理解中正的声音?相信有播音造诣或台词功底的人已经理解。1就是1的全部,点哪到哪,不卑不亢却内蕴七情。反映到听感上;能为之声意自觉点头迎合。
中正的声音才能完美诠释角色
疯癫暴徒,服务生,这些有其符号象征的角色。观看会让人不自觉分析强弱,主观趋近利弊(想到网络自诩正义的NC粉作为)。而中正的声音让观者共鸣,仿佛对面是怎样的角色,自己都有根可寻,少了很多主观;这才是故事原本的意图,也是能区分作品第一声,第一句话的前景的捷径。
举例;一个恐怖电影开篇镜头就蹿出个一惊一乍的怪物的粗劣手段,让别人知道看这样的片会觉得丢人,对吧,倘若它的声音有料,停留几秒,说不定第二眼观感能带来反转。
那么,你想到了哪些带给你【听】与【看】的反转的瞬间或作品?
如果有用,或有共鸣,欢迎点赞关注,有任何问题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