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乒乓那些事儿 ——(七十六)选帅会风起云涌 世界杯天地变色
hellow,大家好,作者回来了,考研尘埃落定,作者开始忙着论文,但是确实有时间更新了,所以给大家带来那年乒乓那些事儿的第七十六章,这章因为时间跨度比较长,所以有些章线索作者有点忘了,所以质量可能有些波动,希望大家谅解。
—————————————————————————————————————————
十运会尘埃落定,又是一季退休时。
这个其实并不意外,也都是老传统了,人事有代谢,大家也都习惯了。
男乒方面帮助江苏圆梦的两大直拍阎森和秦志戬一起退役,这两位都是混双打的,年龄也都不小了,身体状态也不是很好,退役属于意料之中的事儿。

女线方面最大牌的当属李菊了,这位被国乒放了鸽子当陪练用的老将在自己人生的最后一届大赛上击败了自己一直的苦手张怡宁,把江苏女队带进了八强,可以说是功德圆满。

当然,魔幻的2005年还没有结束,姑且不说2005年年底没打的世界杯和总决赛,还有一个从亚锦赛结束各方都在关注的两个问题——第一,中国女乒的主帅将花落谁家?第二,女乒北京周期的未来到底咋办?
虽然问题很重要,不过再重要的问题也要有人来解决,奈何当时国乒的各路大佬们都很忙,身兼数职的蔡振华十运会忙着协调各方和奥运规划,主管技术的李晓东根据雅典奥运会和上海世乒赛分析制定国乒的未来发展方向,陆元盛此时是“瘸腿主帅”无论能否连任,刚经历的济州兵败的他也没啥话语权。
可能有人会问刘国梁呢?
答:带人参加世界杯去了。
很不幸,世界杯的举办日又和国乒赛程产生了冲突。
而且这次还是世界杯单打和全运会撞车,国乒不可能再来一次分兵战术,而全运会又不可能不让运动员参加,各地方体育部门就指着全运会出成绩,你不让人家参赛,你蔡振华就算威望再高,各个地方大佬也得起来造你的反和你玩命。
好在乒乓球结束项目结束的早,世界杯抽签又不强制要求本人到场,起码给国乒留足了赶飞机的时间,倒不至于像现在电竞一般连夜买火车站票跑路。

面对如此坑爹的赛程,国乒众将10月18日晚上打完全运会的男单决赛,10月20日上午二王一马和教练就坐飞机匆忙从北京启程,连全运会后《乒乓世界》的专访都是在飞机上做的。
由于北京到列日没有直达航班,只能转机,一路颠簸直到21日凌晨国乒男队才杀到列日,时差来不及调整就绪,当天下午就上场比赛。
不过小组赛没啥意外,林聚和陈卫星帮国乒抽的签相当不错,除了王皓要在D组和自己的两大苦手陈卫星和柳成敏柳承敏交手以外,王励勤和马琳的签都不错,A组当中吴尚垠这个力量不足的和梅兹这个玩花活的自然不是王励勤的对手,而马琳则是三个4:1拿下格林卡、塞弗和阿里,两人都是小组赛全胜都顺利晋级。
王皓和两位苦主打得是火花四溅,全部打满七局,不过也都顺利拿下,随后4:0横扫本茨,进军淘汰赛。
而没有国乒男队的小组之中,波尔、庄智渊和老萨一番内卷,最终老萨在和波尔的直接对决之中4:2击败对手,小组第一出线,波尔力压同为三大超新星之一的庄智渊小组第二出线。
四分之一决赛,波尔的辉煌之旅就此开始。
在这次世界杯PK之前,王励勤的战绩面对波尔并不占优,且不说大阪世乒赛波尔把王励勤打出团体赛出场名单,上一年萧山世界杯王励勤虽然战胜了波尔,但是最终也被波尔和蒋澎龙给演出了局,气得王励勤在酒店破口大骂。
新仇旧恨,今天接着再来。
作为2005世锦赛和亚锦赛的双冠王,王励勤的开局发挥相当出色,打得波尔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第一局11:3碾压拿下。
第二局场上的局面开始出现变化。
波尔不再针对王励勤的正手打阵地战,而是通过加强前三板的质量以及增大反手线路的优势开始发动反击。

波尔天下第一转的威力和第六代技术因素(注意:因素)的先进性开始展现。
面对波尔的反击,王励勤也是充分发挥了自己近台移动更快以及单板质量更高的优势,尽可能避免被波尔利用反手大角度变线来回调动。
不得不说王励勤2005状态之好,在波尔准确有效的战术套路之下依然扛住了反扑,11:9艰难拿下了第二局。
但是也就到此为止了。
接下来的几局之中,波尔利用自己可以两面进攻的优势,继续加大反手位的进攻角度,王励勤被迫来回正手救球,这样一来形成了波尔两面打王励勤一面的优势局面。
尽管王励勤在第六局通过加质量以及波尔的正手劣势打了11:2,将比赛拉近了决胜局,但是已经打开了的波尔势不可挡,而王励勤又犯了保守的老毛病,最终7:11把波尔时隔三年再度送进了世界杯男单四强。
另外三场比赛,王皓一血当年无锡世界杯被塞弗翻盘之耻,4:2力克对手再度杀进世界杯男单四强,马琳和柳成敏两位直板高手上演终极PK,柳成敏的弧圈拉的确实漂亮,但是马琳的挑打冲的更销魂,一番苦战,马琳4:1拿下这场苦战晋级半决赛;老萨这个一向稳定的打梅兹这个玩花活的自然没啥问题,4:1轻松带走。
半决赛,王皓面对老萨,王皓一反世乒赛和亚锦赛的梦游状态,面对太极打法的老萨全力突击,打得非常主动,始终控制着场上的比赛节奏,4:1顺利拿下。
赛后被王皓气了大半年的刘国梁这次表示对王皓的表现非常满意,认为王皓充分发挥了直板横打的衔接速度,没有让老萨发挥出弧圈的进攻威力。
另一场,波尔的神奇之旅还在继续,面对卫冕冠军,有着世界杯之王的威名的马琳,淘汰了王励勤的波尔继续延续着自己的出色表现,尽管马琳把自己死缠烂打的特质发挥到了极致,三度落后的情况下,三度扳平比分,但是半个主场作战的波尔势不可挡,4:3击败马琳,再度杀进世界杯男单决赛。
决赛,王皓对阵波尔,当世两大反手的巅峰对决,王皓胜在力量和速度,波尔胜在旋转和角度,胜负皆在五五之数。
不过此时的波尔绝对是世界上技术最先进的,原因无他,此时的波尔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两面进攻雏形的人。

B站知名乒乓球UP主弧圈虫就说过,38mm时代赛璐璐球的速度之快,旋转之强是难以想象的,东方的一众直拍自然不用多说,庄则栋老爷子的弹推体系没能推广固然有政治因素,但是也确实比较难学,而其他人用的推挡固然便于转换,几位大神级人物偶尔超神发挥(比如2004的柳承敏)也让它看起来是个进攻性技能,但是它本质上确实是个防御性技能;而西方的一堆横拍选手都无法解决正反手衔接转换的问题,基本都是牺牲一面换取另外一面的攻击力,可能也有人说萨姆索诺夫、普里莫拉茨和孔令辉这种两面均衡的,但是问题是这几位的单板质量就有点感人了。
而随着乒乓球进入40mm时代,球的旋转和速度都在下降,在反手流派的复兴之后,乒乓球选手们开始钻研两面进攻的问题。
而波尔,就是第一个摸到这个门槛,开始出现两面进攻的雏形。
之所以说雏形,实在是波尔老师的正手……说真的,你一个左手选手不会打爆冲,这实在是有点说不过去。

书归正传,比赛开始之后连克王马的波尔果断发起进攻,而王皓近乎复制了奥运会和全运会男单决赛的表现,开场疯狂失误,波尔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11:3轻松地赢得第一局。

我觉得,要不是王皓是自己的同队后辈再加上当年一块打过球,我估计刘国梁早就场上开骂了,打一次决赛,开局崩一次,这谁受得了。
好在波尔的心理也是个二把刀,再加上也没想到王皓开局打得那么拉跨,波尔第二局明显打得有些掉线,竟然两度出现拉不出台球的失误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11比4,王皓同样轻松地扳回一局。
作为一个写了那么那么多年乒乓球历史的人,我算是彻底明白了,一个心理不好的人打比赛,那么会容易出现崩盘;两个心理不好的人打比赛,那么肯定会出现回合制的情况。
比分来到1:1,BO7变BO5。
第三局和第四局近乎是前两局的复刻,两边都是疯狂失误,王皓第三局疯狂开送,开局送了三个,一路落后到了2:6,好不容易连追六分8:6领先,结果一放松,扭头送了五分回去,8:11,波尔再下一局。
第四局比赛波尔又开始疯狂送人头,不是直接下网就是回球出界,王皓上来就是7:0巨大优势,11:3,王皓不费吹灰之力,又把大比分扳平。

得,这下子BO5变成BO3,不过好在菜鸡互啄环节就此结束,正片正式开始。
第五双方全部进入状态,比赛终于进入高潮,双方从第一分就进入僵持状态,比分从1:1一直僵持到9:9,这让前四局颇感无聊的观众们大呼过瘾。
虽说决赛少名局,但是咱们也不能老是来回碾压的回合制吧。
随后王皓始终压住波尔一分,打到11比11时,王皓一记主动进攻,12比11拿到局点。这时刘国梁叫了暂停,比赛重新开始波尔拉球出界,王皓以13比11艰难地赢得了第五局。

第六局比赛王皓主动变线,率先得分1比0,波尔则利用王皓的失误把比分反超,双方的比分交替上升,打到4比4时,王皓一个弹网,波尔一个出界,王皓6:4领先,这时候波尔赶紧叫了一个暂停。
然并卵,暂停回来之后,波尔又连吃了两个发球,王皓顺利来到了8比4。
此时比赛的主动权来到了王皓的手里,BUT王皓还是没能把握住机会。
虽然心态都一般,但是波尔此时毫不手软,正手侧身,反手变线一块上,转瞬之间就扳平了比分,并抢先拿到赛点,而随着王皓的回拉出界,波尔以11比8拿下了第六局,使双方再度来到同一起跑线上。
决胜局,王皓开局就是连续两个出界和一个下网,而越打越疯的波尔在也没有给王皓机会,他趁势把比分打成6:0。

反正我爷爷当年看到这儿直接关电视了。
不过这次王皓在大比分落后的情况下打的很顽强,连连得分,一度把比分扮成了4:6,但随着波尔的一个发球轮再得两分,王皓的大势已去,11:5,波尔赢得了决胜局,也成为了第六位世界杯的单打双冠王。

不过这次大家伙倒也没埋怨男乒众将,一来全运会挪到奥运会后一年以来,全运会年的世界杯男单冠军国乒就没拿过;二来这次车马劳顿,大家伙也实在是没啥好指责的;三来波尔的技术确实升级了,内行也看出来了,国乒一向是技术先进论,政治正确自然也不多说。
赢也好,败也好,世界杯算是尘埃落定了,各路大佬也忙得七七八八了,国乒换帅问题终于提上日程。
实在不能再拖了,2006年还有世乒赛和亚运会,堪称北京奥运周期的中期大考,再拖下去,军心浮动啊!
男队问题比较好解决,刘国梁接掌男乒帅印以来,虽然丢掉了一个奥运会和一个世界杯,但说真的这两次比赛的锅和刘国梁关系都不大,雅典奥运会刘国梁名为国乒男队主帅,但是上面一堆神仙,他的权力也就和雍熙北伐按阵图打仗的各位差不多。
至于世界杯,光这一路车马劳顿就够要命的了,说句难听的,打成啥样基本就算啥样了。
最关键的还是在女队主教练的人选上。
虽然大家都知道蔡振华和陆元盛之间有矛盾,但是谁都没想到,任职女乒十年,连悉尼和雅典这种大场面都顶过来的人,最后在亚锦赛这么个小池塘里翻了车,让蔡振华抓住了机会。

现如今陆元盛兵败济州,舆论汹汹,蔡振华虽然明面上表示不考虑换帅,但是选帅会这个提议一出来,大家都明白女乒八成是要换帅了。
毕竟大家都不是傻子,亚锦赛后提出选帅竞聘,摆明了就是想让陆元盛下课。
而等到蔡振华公布了这次选帅的条件之后,大家基本就明白,陆元盛离任基本已成定局。
因为里面有个很明确且很关键,也没法争论的要求:
年龄限制50岁
而好巧不巧陆元盛刚好51岁。
这就有点先射箭,后画靶子了。
虽然蔡振华接受采访时说,在制定竞聘计划的时候并没有想到陆元盛指导已经51岁了,但是大家也都不是傻子,一块呆了十几年的人,能不清楚人家年龄?更何况蔡振华是雅典奥运会的国乒领队,协调各种杂物,你告诉我办文件的时候没经手过陆元盛的资料?
我读书少,你别骗我。
而且读历史的大多都听说过本朝入阁有个不太成文的规矩,七上八下,具体是啥我不多说,但是有时候实在各方摆不平的时候,按年龄一刀切确实是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办法。
毕竟啥都可能有争议,但是年龄这一点谁也没法扯皮,而教练团队年轻化这个议题放在哪儿都是个政治正确。
虽然蔡振华一再表示有特殊情况和特殊贡献者可以不看年龄,但陆元盛也知道,说白了,这就是给自己一个体面罢了,让自己更像是到龄退休而不是失败下台。
最后蔡振华和陆元盛密谈两个小时之后,陆元盛放弃竞选女队主教练。不过蔡振华也对外表示乒羽中心非常希望他能参加,前天还特地动员,并解释了一下是陆元盛自己放弃了。
也算是最后给陆元盛留足了面子。
男队没啥好说的,刘国梁那是等额竞争,也没人和他抢;男二队主帅的争夺在陈彬和方文之间展开,最终一度因病离职的方文重新就任男二队的主教练,而一度被众人看好的陈彬遗憾落败。

不过陈指导不要灰心,你的舞台并不在男队,不久之后你将调入女队在成就一段传奇的同时开启另一段传奇。
当然,那就是另一段故事了。
女二队那边主要有三个人竞争,曾在男一男二队执教,后在女一队任职主管郭跃、常晨晨、范瑛和王婷婷的韩华指导;在二队深耕多年,发掘出了张怡宁的齐宝香指导以及带领江西女队表现出色的张琴指导。
最终,各方公认的老好人,执教郭跃进步明显的韩华教练入主女二队,他也成为了第一位国家队乒乓球“通吃”的主教练。
后来得知韩华成功竞聘女二队主教练后,郭跃痛苦送别,万分不舍。
也许许多年后和国乒闹得沸沸扬扬以致于早早退役的郭跃,离开国家队的时候会想起当年韩华指导带着她加练的那一个个周日午后。

有些东西说白了,有缘无份。
煽情环节结束,最主要的难题登场,女队的帅印到底花落谁家?
媒体给出了四个答案,分别是施之皓、乔红、吕林和李隼
四个人是各有优势,但是最后真正上去选的,只有施之皓和乔红。
吕林没参选这个大家不意外,整个雅典周期这位基本没啥好消息,更何况吕林和蔡振华关系也是相当一般,反而和陆元盛搭档的还算不错,蔡振华既然想让陆元盛走人,何必再给自己找个“吕元盛”。
而李隼没有参加实在是有些令人意外。
的确相较于其余几位,李隼不光出身好,资历老,更有才干和实力,国乒的两位大满贯王楠和张怡宁都是在他麾下达成了大满贯的成就,林菱、李楠、白杨、李晓霞和姜华珺等实力派名将皆出于门下,说句夸张的话后邓亚萍时代的李隼堪称中国女乒的罗恩伯爵(德意志第二帝国建国三大元勋,普鲁士陆军军事改革的功臣)。
但李隼最终连最后决选没能进入,原因也很简单。
他不符合条件。
因为在竞聘中有个要求:竞聘国家男女一队主教练的必须曾作为中国国家队运动员参加过乒乓球世锦赛、世界杯或者奥运会的乒乓球比赛。
这下子李隼直接出局。
说起来李隼指导当年也是八一队的希望之星,结果有一次跟着铁道兵体工队上青藏高原给部队战士打表演赛,在感冒的情况下坚持上场。
每每看到这,我都不得不感慨,年轻人是真没数。
结果就是除了打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倒地不起,险些牺牲。
这一折腾李隼就此退役,而他升任女乒主教练则是等到了十二年之后的杜塞尔多夫。

不过国乒这一政策也并非无的放矢,之前李晓东和尹宵这两位运动员时代没有国际大赛比赛经历的作为教练组长,雅典周期都快输麻了,这搞得大家对于技术派主帅实在是有点心理阴影。
所以李隼指导只能和决赛说了拜拜。
而最后进入决选的两位可以这么概括:
乔红得球员心但不得高层心,施之皓得高层心但不得球员心
两位是各有优势,都不缺乏高层核心和地方大佬的支持,不过在李隼无缘决选之后,女乒主教练的答案就出来了,那就是施之皓。
原因方方面面,国乒也给出了很多分析原因,比如年龄、比如经验、比如适应情况和管理能力,但是最核心原因就在于国乒高层普遍都认为不能再维持张燮林和陆元盛两代主帅的宽松模式了,毕竟北京奥运会近在眼前,作为国体的明星队伍,国乒绝对不能再出现任何可能引发争论的问题了,中国举办的奥运会,任何竞技场上的体育问题都有可能变成舆论中的政治问题。
稳定胜过一切。
当然,蔡振华也需要将女乒彻底并入自己的管控之下,自己辛辛苦苦十年削藩,这时候再上来一个无论是民间还是队员都颇具好感的乔红,自己这十年不是白折腾了吗?
理想也好,现实也罢,并行体制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最终,2005年11月22日,乒羽中心党委书记刘凤岩宣布施之皓成为女乒新任主帅。

对于这个结果,有记者去采访了陆元盛和乔红,前者就没接过电话,而一向温和、与人和善的乔红显得有些激动,甚至向记者喊了起来:“主教练的事情,你应该去问主教练他自己啊,我能有什么看法!”
至此前前后后折腾了五年的女乒换帅终于是尘埃落定,陆元盛调任乒羽中心副主任,施之皓从男队入主女队,半路杀出的乔红接着陪跑,一向无关人事的李隼接着打酱油。
我只能说很国乒。
然而国乒选帅搞得轰轰烈烈,但是场面话说得再好,也得赛场上见真章,女乒换帅半个月后,国乒选将前往福州参加年终总决赛。
对于总决赛,国乒要么选择正常参加,名将新人一块上;要么都不参加,全员参加集训。
但是2005年的总决赛有点尴尬。
前面几章大家也都看到了,2005年国乒实在是状态感人,再加上正好处于举办全运会的新老交替期,大家实在是没有时间去打公开赛,结果就是国际乒联根据规则列出第一次名单才发现,如果根据这个规则,国乒上下只有马龙有资格参加总决赛。
这下就尴尬了,要知道这届总决赛在福州举办,虽然福州的乒乓球氛围还算不错,但是真要是只有马龙参加总决赛,国际乒联估计连机票钱都挣不出来。
于是乎,为了电视转播和主场观众的上座率,国际乒联特事特办,给东道主中国队批了三张外卡,分别是女单张怡宁,女双郭跃牛剑锋,男双孔令辉王皓。
不过无论是国乒还是外协,在第一次名单之后关于参赛名额都有一定的变动,男双原排名第五的奥地利选手陈卫星加尔多斯和女双原排名第三的匈牙利老将巴托菲托特两对选手退出。
而国乒方面也是撤下了名单中的两对组合,换上了了王励勤陈玘和郭焱郭跃。
这个换人能看出两点:第一、国乒是真的在为北京奥运会做准备了;第二,孔令辉和牛剑锋是真的没啥机会了。
不过这个换人决定没咋影响,因为这次总决赛国乒除了张怡宁就没人进决赛。
女双赛场第一天就连爆冷门,郭跃和郭焱虽然没碰上2005年的外协第一女双帖雅娜张瑞,但是碰上了海外兵团高军沈雁飞,曾经战胜过对手的二郭明显对于高军的打法不适应,空有攻击力却打不出控制,虽然沈燕飞正手生胶,反手反胶的打法大家不意外,但是高军的打法大家实在是不适应,尽管高军在世乒赛上击败了曹臻,但是大家更多的认为是曹臻自己心态出了问题,没觉得高军实力多强,再加上二郭连直拍正胶都少见,更别说拿着削球拍子的直拍正胶了。

赛后两个人都承认犯了轻敌的错误,对对手估计准备不到位。
同样爆冷出局的还是2005外协第一女双帖雅娜张瑞,这场比赛算是把帖雅娜不擅长打削球的问题体现了个淋漓尽致,竟然输给了金福莱金璟娥组合,未能晋级出线。
而最终女双冠军归属暴冷了二郭的跨协会组合的高军和沈雁飞,两位是场上得意,场下更得意,顺道帮当年老队友焦志敏打广告和给自己的乒乓球俱乐部打了广告,两位老将对于如此优秀的成绩也表示颇为意外,并表示要力争参加北京奥运会。

插句题外话,这届比赛身为福建人的陈子荷也带着女儿来带现场看比赛,高军还邀请陈子荷来当自己的场外,不过陈子荷犹豫再三还是没有答应,但是也对高军表示了支持,并带着女儿来给高军加油,两人关系亲密可见一斑。
男双赛场的王励勤陈玘也就是比郭跃郭焱多走了一步,王励勤陈玘在2:0领先的情况下被吴尚垠李廷佑逆转,止步半决赛,只不过和女双赛场一样,当年公开赛成绩最好的吴尚垠和李廷佑也没挺到最后,决赛被击败了李静高礼泽的波尔苏斯4:1轻松取胜。

男单赛场则是同样延续了双打赛场的魔咒,当年公开赛成绩最好的基本打不到最后,2005年同样拿了三个公开赛男单冠军的萨姆索诺夫和吴尚垠都没打到最后,前者第一轮就被老顽童塞弗给淘汰出局,后者在击败了马龙之后也在半决赛不敌塞弗,黯然出局。
赛后,当年还是个新人的马龙埋头痛哭,伤心欲绝,觉得自己错失了大好机会。
不过国乒上下倒是也没咋埋怨他,毕竟一来吴尚垠2005年的状态确实不错,公开赛也好世乒赛也罢,即便算上国乒成绩也是当世一流;二来当时国乒除了王励勤谁打吴尚垠都不算吃香,别说马龙这种小年轻,就是马琳这种老油条都不一定能啃下吴尚垠,所以国乒倒也没咋因为这事儿调低马龙在国乒未来发展规划中的地位。
最后男单冠军归属了2005年世乒赛后状态超神的波尔,波尔先是两场4:3苦战先后打掉了庄智渊和高礼泽,随后两个4:1轻松战胜柳承敏和塞弗,把大众汽车开回了家。
女双、男双和男单赛场都是输到连决赛都没进,国乒上下也是颇为尴尬,这时候全部人的希望都放在了张怡宁身上。
虽说国乒可以以刚换帅对内教练员和运动员不熟悉来解释,但是本土作战打成这样,要是最后一金没有也确实有点说不过去。
好在王者归来的张怡宁全无对手,连着三个3:0打进决赛,而决赛对面的确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李佳薇。

李佳薇能打进决赛其实也挺让大家伙惊讶的,倒不是说这位姐姐没有这个能力,而是这位的心理实在是有点感人,这位打了两届奥运会、四届世乒赛,除了2001确实打不过张怡宁之外,不是意外翻车,就是被人逆转,这心理实在是配不上她的实力。
而这一届,李佳薇之所以能打进四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新加坡乒乓球主教练换帅了。
而这位新加坡乒乓球的新任主教练正是我问前文提过的21世纪外协两大名帅之一的刘国栋。

相较于球员时代就名满天下的玄静和与自己的弟弟刘国梁,刘国栋的球员生涯实在是无啥可写,简历上只不过是在女队当了六年的陪练。
当然,球员时代混得好的不一定当教练成功,当教练成功的球员时代也不一定混得好。
而在刘国栋2000年退役之后,刘国栋选择了组建乒乓球俱乐部。
实话实说,这是一个不太好的选择。
虽然乒乓球在中国是国球,但是乒超联赛给人的感觉总有点鸡肋,国乒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不太把乒超联赛当回事儿。
但是刘国栋依然选择了这条路,决定从另一个角度来完成自己的梦想。
最终经过五年艰苦努力,期间换了三个合作伙伴,创业的足迹从南走到北,直到2003年落户西安,最终成功组建了陕西银河国梁俱乐部。
不得不说刘国栋有两把刷子,他仅用了两年时间就把这支新军带到了乒超,而在2005年的乒超在补强了马琳和郝帅之后,更是拿下了乒超冠军。
正当此时,新加坡乒总给刘国栋发来了邀请书。
从1989年开始引进中国的乒乓球运动员开始,新加坡的外援计划已经过去了16年,然而在国际赛场上依然没捞到一块奖牌。
新加坡体总和乒总都很郁闷,于是乎他们进行了一定的分析,首先钱肯定不缺,其次挖来的球员能力自然也没有问题,那么唯一的问题就是教练了。
可是知道问题是一回事儿,解决问题是另一回事儿,好的乒乓球球员难找,好的乒乓球教练更难找,而且基本都在各国国家队且有着自己的基本盘,谁愿意跑来新加坡接这摊子事儿。
于是新加坡只能从俱乐部主帅里找,在当时的乒超最火的少帅莫过于刘国栋。
巧了,刘国栋当时在国际上也有不少知名度,而且经常自费出国看比赛,再加上刘国栋曾经在女队当陪练,所以也很适合新加坡女队为主的阵容。
于是新加坡发了邀请函,希望刘国栋能够出任新加坡的主教练。
刘国栋自然愿意,但是当时乒超尚未结束,国内换帅风波也是搞的风起云涌,刘国栋表示自己接受聘任,只是要明年乒超打完才能上任。
当然,刘国栋也知道自己身兼两职有点不太合适,表示愿意前往新加坡提前考察一下。
事实证明,这一趟考察确实管用,别得不说李佳薇总决赛上发挥出色,没再意外翻车,半决赛4:3击败帖雅娜和张怡宁会师决赛。
不过决赛还是老剧情,李佳薇碰上张怡宁又一次脆败,被自己的这位“竹马”一通暴打,泪洒现场,0:4出局。
不过比赛结束后的李佳薇还是对自己的成绩比较满意的,张怡宁也是相当开心,两人也在福州总决赛留下了一张少有的两个人都面带笑容的合影。

赛后颁奖还闹了一个小插曲,作为总决赛的冠亚军,两个人各自得到了一个寿山石的纪念奖杯,一向心大的张怡宁估计也没在意,李佳薇在张怡宁拿完之后也就拿了剩下那个走了,结果李佳薇回酒店的路上才发现,自己奖杯和张怡宁拿反了。
总决赛就这么不尴不尬的结束了,当然对于张怡宁而言,对于女乒而言还没结束,年底的世界杯还没打呢。
11日打完总决赛,大家连忙赶到广州参加13日开打的世界杯。
女乒派出的比赛阵容和总决赛一摸一样,张怡宁为主,郭跃和郭焱辅佐。
这里插句题外话,本来郭焱的参赛名额是属于世界第三的牛剑锋的,奈何国乒是铁了心的强行推进更新换代,被作为上一代代表的牛剑锋自然也就被替换了下来,由世界第五的郭焱代表参赛。
抽签就抽的挺死亡,四个小组都不是好打的主,张怡宁的A组固然有金璟娥这么个送分的,但是球路诡异的高军是真的不好打;而B组的郭跃除了鲍罗斯还有帕芙洛维奇这位东欧女子第一削球手;李佳薇运气更不咋地同组三个人林菱、柳絮飞和福原爱都是赢过她的人;而郭焱则是碰上了世界杯上发挥一向不错的帖雅娜。
小组赛过程依然延续了2005的魔幻剧情,可以说是相当诡异。
四位大种子打得都是要多不顺利就有多不顺利,最不顺利的当属李佳薇,在不久之前总决赛上还发挥出色的李佳薇世界杯的发挥更是一塌糊涂,除了开局4:0战胜了老将柳絮飞之外,面对林菱和福原爱,李佳薇的发挥简直没法看,打得比2003年还没法看,两个1:4倒是也算可以提前准备次年的英联邦运动会了。
二郭打得同样也是磕磕绊绊,当年打得李晓霞、郭跃和范瑛鲍罗斯在2005年早已不再巅峰,结果郭跃缺乏大赛经验和缺乏耐心的问题再度显现,再加上鲍罗斯2004雅典奥运会被花式翻盘之后对于关键分是相当重视,和郭跃咬了五个赛点终于啃了下来,小组第一杀进八强。
至于郭焱还是那个老毛病,有输出没控制,面对打球相当相当黏糊的帖雅娜,郭焱一旦被对方缠住就打不出输出,郭焱虽然熟悉张怡宁的利索式方式,但是打帖雅娜的黏糊式防守明显不适应,2:4输球小组第二出线。
张怡宁虽然是小组赛全胜,但是打高军依然是相当别扭,上来就是连输两局。
要知道张怡宁的2005年大赛状态总体而言还算不错,虽然不乏恶战苦战,但都是打到了决赛才有,这样第一场比赛上来就丢两局也实在是没咋见过。好在高军这个打法再妖也是个落后打法,张怡宁稳住阵脚之后轻松写意连扳两局,但在关键的第五局,张怡宁又犯了求胜心切的老毛病,让高军拿下了第五局。
好在张怡宁是个大心脏,关键时刻不手软,第六局11:8拿下,尽管第七局高军一度顽强地6比5反超,但是这时候临场水平还在线的施之皓赶紧叫了一个暂停,对张怡宁进行了指导,张怡宁也重新控制了局势,最终11比7赢得了比赛。
赛后施之皓认为并非张怡宁轻敌而是确实有状态和不适应的原因在内,毕竟张怡宁年中伤病歇了一段时间,这谁也不能忽视。
四分之一决赛结果倒是不咋魔幻,抽签倒是挺魔幻,两个战胜了国乒的外协选手运气都不咋地,大开大合的鲍罗斯碰上了不怕输出怕控制的郭焱,鲍罗斯前三板的劣势再度显现,全场光吃郭焱的发球了,1:4告负出局。
赛后的鲍罗斯郁闷不已,只能表示自己心理压力太大了。
可以理解,毕竟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花式翻盘实在是太深刻了。
而帖雅娜稍好点则是对上了林菱,不过林菱打完亚锦赛之后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没体力了一样,无论是全运会还是总决赛打得都不是很成功,实在是有点难以让人把她和世乒赛上那个和张怡宁大斗相持性弧圈的人联系在一起。

说白了,还是岁数不小了,毕竟林菱比王楠还大一岁。
而张怡宁则是和郭跃抽到了一起,和全运会有点相似,郭跃开场就是2:0的领先,奈何郭跃依然没有吸取全运会的经验,第三局关键时刻松了手,被张怡宁连得三分,以9:7反超了比分,并最终11:8拿下了这局。
第四局张怡宁开局依然不利,但是在拉锯战中逐步占据了优势,最终11:6将比分扳平,彻底把比赛的主动权重新夺了过来。

打到这个时候大局已定,此时的郭跃心态已乱,技战术出现走形,不过即便如此,在女子技术男性化的加持之下,张怡宁打得依然比较艰难,最后两局输赢只在伯仲之间,张怡宁也不过是依靠着更为丰富的比赛经验和更加坚强的心脏方才赢下比赛。
不过这场比赛倒是坚定了国乒推行女子技术男性化的决心以及稳固了郭跃的地位,也为2006年亚运会郭跃作为主力参加提供了依据。
最后一场福原爱遭遇高军,这下子高军真玩不转了,众所周知横拍正手反胶反手颗粒血克直拍,高军的直拍正胶再诡异也诡异不过福原爱的长胶,连轴转的高军体力也真是不够了,2:4,福原爱打进了世界杯的女单四强。

这也是日本选手时隔整整二十六年再度打进三大赛的单打四强。
半决赛比较出乎大家意料,倒不是结果意料,而是过程比较意外,张怡宁比较艰难的4:0拿下了当年战胜过自己的帖雅娜,可以看出帖雅娜的黏糊型防御对付起来实在是比较费事儿。
而福原爱和郭焱这场球打得就比较焦灼了,前面说过郭焱不怕输出,但就怕控制,偏偏福原爱也是个玩长胶的主,这直接导致郭焱比赛中极度被动,反手基本陷入了福原爱的长胶牵制,虽然郭焱正手完胜福原爱,但是问题在于女选手还是更看反手一些,正手的绝对杀伤力还是比男选手要差不少。
所以这场球的路数也比较诡异,前三板和正手中远台相持球郭焱是占优的,但是反手近台控制对点福原爱又不差,可以理解为郭焱占绝前期和后期,福原爱有中期。
比赛的过程也基本符合这个分析,郭焱打得开就能拿下,打不开那就福原爱赢,两边就这么你来我往,一路打到了3:3。
其实福原爱在前四局有过将比赛杀死的机会,尤其是第四局3:6落后逆转领先到10:9,可惜第一次进入大赛女单四强的福原爱明显不是打了一次世乒赛女单决赛的郭焱的对手,郭焱抓住机会连下三个关键球,以12:10把比分扳平为2:2。
尽管福原爱在第五局同样在关键分顶住了压力,但是已经摸到套路的郭焱在第六局势不可挡,利用自己接发球上的优势一路把比分打到9:0才收手,随后11:2将比赛拖进决胜局。
决胜局,施之皓的调整再度力下大功,在福原爱摆脱紧张要起势的关键时刻利用暂停打乱了福原爱的节奏,郭焱也得以在决胜局中打破了单数局被福原爱取胜的“怪圈”,从而以4:3比分拿下了福原爱进军决赛。
赛后郭焱不禁感叹道:“在中国乒超联赛打拼了一个赛季的福原爱将比欧洲头号劲敌鲍罗斯和‘海外兵团’佼佼者李佳薇更难对付。”
不过福原爱也没太沮丧,而是迅速调整了状态,在接下来的三四名决赛中4:1战胜了帖雅娜,拿到了世界杯女单铜牌。
铜牌战后,当时才年仅17岁的福原爱把自己首次参加女乒世界杯就能夺得第3名归结于运气,并表示我每次都是首次参赛打得比较好,第二次参赛就不行了,所以可以放心,我今后不会成为中国女队的强劲对手。
谁也不曾想到这一句场面话竟然一语成谶,接下来的十年之中,福原爱再也没能打进过世界杯的女单四强,也再也没有过如同2005年女子乒乓球世界杯半决赛那样距离决赛那么接近。
人这辈子的许多事儿错过了就是一辈子。
决赛在张怡宁和郭焱之间展开
张怡宁在这场决赛当中证明了上海世乒赛的女单决赛发挥失常纯属自己的伤病原因,虽然郭焱一度在第二局将比分拖到了12:12,但是最终对于结果依然没太有影响,张怡宁4:0横扫郭焱,五年内四夺冠军,成为了女子乒坛第一位世界杯单打四冠得主,这也是她的第六块世界女子单打冠军奖牌。

这也是当时的世界杯女子单打夺冠纪录,至于第一位女子世界杯的五冠王?那就是另一个令人唏嘘的故事了。
当然,对于郭焱来说,一年双亚还都是输给同一个人确实有点尴尬,不过一年之后的乌鲁木齐,郭焱将有机会实现复仇。
—————————————————————————————————————————
12000字的超级更新,希望大家能够满意,很多时候不是作者不想更新,而是事情实在太多,作者大四毕业,还要忙毕业论文,还要准备下个系列和每年必有的时间系列,实在是时间紧张,我尽力保证更新,希望大家能够支持我,三联走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