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改编故事大纲写作技巧
第四节 改编故事大纲写作技巧
完成了改编总规划的编写,就可以进入具体的故 事大纲创作了。改编故事大纲同原创故事大纲没有本 质的区别,只是在编写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特定方面。
一、角色的取舍与加工
角色数量的增减,主要看原著故事和目标故事 的差异。动画故事有其自身的角色容量,如果由小 说改编为动画,角色数量通常要减,因为文学人物 可以信手拈来,而动画角色却需要设计、制作,工作量较大;如果由戏剧或绘本改编为动画,通常 要增加角色的数量,因为除了支撑起矛盾冲突的主 要角色外,还需要插科打诨的次要角色来增加生活 趣味。
除了取舍,编剧还需要对角色进行加工,特 别是在世界观发生改变时,角色的身份、性格、动 机、经历都需要重新设计。比如,由人类角色变成 了机器人,那么机器人的身份、性格、梦想、经 历、生活方式等都需要重新设计。
二、场景的取舍与加工
1.场景数量的增减
场景数量的增减,同样要看原作品和目标动画 的类型。如果是定格动画,场景要尽量少一些;如 果是三维动画,场景同样不宜过多;如果是二维动 画,场景数量的限制则没有那么严格。
2.场景动画表现适应性改造
动画片的场景表现有着自己的规律,比如视觉 奇观的营造、想象力的加入(图2-7-23)、上天入地的调度空间,以及能够容纳多组矛盾冲突展开的典型性。比如《虫虫危机》对《七武士》的改编,场景就更加集中了,其中主场景蚂蚁窝的设计,既
能容纳多组矛盾冲突的展开—— 蚂蚁vs 蚱蜢、菲力vs 蚁群、红鸟vs 昆虫,又可以提供上天入地的空间调度——大树、草丛、蚁窝、沟壑,同时又具备微观世界的影像奇观以及视觉想象力——沟壑变天堑,草丛变森林,奇幻蚂蚁洞,蒲公英被当成降落伞,这些设计在故事大纲阶段就需要有所考虑。

三、故事结构的调整
结构是故事的“骨架”,没有结构支撑,故事 就会散乱或者失衡。动画故事同戏剧、影视、漫画 故事同属于戏剧化故事,结构基本相同,但与文学 故事、新闻报道差异较大。文学故事结构相对松 散、多元,不一定属于戏剧性结构,因此在改编 文学故事的时候,需要对故事结构进行戏剧化调 整,通俗点说就是要保证主要角色具有强烈的戏剧 动机;故事要围绕一组主要矛盾展开,次要矛盾为 主要矛盾服务;故事主线要清晰单一 ,副线围绕主 线穿插并为主线服务;结尾的主题表达要比小说更 加清晰;情节进展要依据有章可循的故事结构,比 如“起—承一转一合”,或者“设置一对抗一结局”, 抑或者“激励事件一进展纠葛一低谷—高潮—结局” 等,以保证大纲阶段故事的规范完整。
四、线索的取舍与加工
动画的线索容量通常比小说、影视、戏剧低。小说通常千头万绪;影视经常暗线明线相互交织;戏剧虽然角色场次较少,但情节却很复杂,线索并不单纯,除非是给儿童看的儿童舞台剧。动画的重点在于外在的视觉表现,动作、表演相对丰富,但情节线索往往并不复杂。因此,在改编过程中,编 剧要先厘清原著作品的线索,然后根据目标动画的 年龄层次确定线索的数量,越是低龄动画,线索越 要简单明晰,越是高龄动画,线索越要烦琐复杂。
五、事件的取舍与加工
情节是由情节点组合而成的,每个情节点大致 围绕一个主要事件,事件的取舍与加工同样要考虑 到动画的表现形式。
第一 ,主要事件的选取要考虑到能否容纳多组 矛盾冲突。比如《虫虫危机》的开头部分:菲力为 了加速收割发明了自动收割机,结果弄巧成拙,搞 丢了准备上交蚱蜢的粮食;蚱蜢来到,给蚁群下最 后通牒,如果在最后一片落叶前不能上交双倍的粮 食,蚁群将迎来毁灭性的打击—— 这一系列的事件 都在一个大场景中完成,并且容纳了多组矛盾,既 节省了场景工作量,又大大提升了故事的戏剧化程 度,非常适合三维动画的表现形式。
第二,事件的选取要符合动画的表现形式,如 能够容纳影像奇观的展示,上天入地、夸张变形的 动画表演,或者视觉想象力的外在呈现 …… 正如动 画创作中的一句行话,“如果能用影视表现的题材 就没有必要再做成动画了”,虽然说得有些极端, 但恰恰说明动画的魅力在于表现其他媒介不能或者 不擅长表现的东西。因此,事件的选取与加土要尽 量突出动画表现的独特魅力,尤其是高潮段落核心 事件的选取、设计与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