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二马说】第二十二期:东京奥运器材风云录(下篇)

2021-08-17 13:45 作者:黑马聊乒乓  | 我要投稿

关于器材,您可能有很多疑惑。刚好,我们又有很多答案。尽管对于答案,每个人的理解也都不同。这不,搁这里,我,黑马;他,掌柜小马哥(大家可以搜索关注:喜马拉雅FM夜聊乒乓)。我们二马就有着不同的理解,谁对谁错,可以有您自己的判断。


是为题记。

 

这一期,我们的主题依然是:东京奥运器材风云录。此为下篇。这一期我们尝试捕捉下接下来技术打法和器材配置的一些趋势。当是一个总结吧。


反手还是正手,哪个能得天下


说正反手都要强,那是废话。好歹来个主次。倚天剑和屠龙刀的时代,得正手者得天下(马琳的YE和王励勤的OC/狂飚王曾被称为倚天剑和屠龙刀),详见黑马君多年前的旧文《小马倚天,大力屠龙》。


后来来了几乎全满贯的王皓,反手横打技艺卓绝,拧拉撕弹冲;又出了反手拧可以开天辟地的大满贯张继科。于是乎,未来是属于反手的。好像真有这么一回事。以致于现在的年轻小伙子几乎都以反手开道。代表人物:樊振东、奥恰洛夫、张本智和、林昀儒。

黑马:虽然,现在回过头来看,当年孔令辉的正手不算多暴力,他更多是技术全面的典范。但其实俺的爆冲右上角不转短球,当时看书上学的。当时,那本技术图册记录了孔王子怎么用交叉步然后“爆冲”。


后来,到了马琳、王励勤的时代,依然觉得是“得正手者得天下”。尽管前有罗斯科夫的反手暴力弧圈,后有格林卡的反手抡,但俺还是以为正手才是正道、王道。不经意间,横板的我,当年也学习马琳如何侧身爆冲。


但到了王皓的后期和张继科的巅峰时期,明摆着就开始把趋势引到反手为主了。反手位占整个体系的比例更大了。从优先发动,到主动得分。


小马:现在看,大趋势应该是:女子打速度,提高摆速,底板脱板快、脆,稳定性好。


黑马:女子摆速,应该一直以来都这样。记得当年备战大学生运动会,我去乒校跟那些小孩打,跟男的打,胜率是50%。跟女的打,反而输得更多。男的打得更凶,但同时你有办法导致他失误。女的落点和摆速变化更快,更难受。

现在的女子乒坛除了摆速,正反手高速转换,确实正反手的杀伤力都比以前更强了,完全男子化了。


小马:男子方面,有一点点变化,可能以后会比前两年更强调下正手弧圈的杀伤。总觉得把正手练好了,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与耐心。但马龙和奥恰洛夫是个刺激。


黑马:这次也看到林昀儒的正手提高了,那板爆冲半出台很凶。去年年底,他正手从D05改为T05 Hard,就释放了他想强化正手杀伤力的信号。


不过反手位,应该来说比较容易上手些吧。老是正手的话,特别是侧身正手,对步法要求高,消耗的体力和精力也大。反手位本来的一速就快,有时得分也更简洁(比如张本智和借力中的加力弹击、摁)。

小马:器材方面,很多人老说,金标Vis正手特别强。但这次你看樊振东使金标Vis跟马龙正手对拉时,吃了多大的亏。樊振东这种整合的能力依然不行,拉着拉着就让马龙给顶到中台去。确实只有打反手,他才比较有优势。我觉得这些运动员嘴里不说,心里应该都挺明白的,这拍子到底哪方面优势哪方面劣势。你看马龙现在就是跟你对正手,正手用得特别多,反手很少,樊振东则是反手拔不出来,给马龙逼着他对正手。


黑马:第一批金标Vis的时候,我们几个朋友都试了几支,觉得它好控通透,唯一缺点就是底劲不行。不知道后来国家队选手选了95g左右的怎么样。但我想如果决赛樊振东用的不是金标Vis,而是一把蝴蝶特制的选手注,可能效果会好一点。


如果是选手注,那么弹性、甜区的均匀程度以及加转能力(即便它是外置芳碳,蝴蝶也能提升它的旋转表现)都会更好些。虽然按照决赛当晚的发挥,胜者应该还是马龙。但好的器材加成,还是会让小胖失误更少一点,球质上也有加成。


金标Vis从结构上也决定了正手很难比W968好,但金标Vis毕竟只是中国总代弄的东西。级别上达不到以前仅在日本发售的特注。如果樊振东有选手注的辅助,至少发挥上会好一丢丢。

小马:这个我们观点一致,金标Vis不如银标特注。


话说这个超张70周年特别版,你说油墨印得比较凸起。我想起当时给人贴超张,普通的超张。老的那个超张贴完了以后特别瓷实。新的超张贴上去却比较软。但那两块板子敲起来感觉差不多啊,一直疑惑怎么回事。后来就想是不是油墨的事。


就是油印凸起的话,造成表面有高有低,有一定的缝隙,贴合的时候就不会太紧密,有一定缓冲,手感上不会那么硬。


黑马:这个问题有些太细微。记得有位球友说过,无论买什么板子,即便是不拉丝的蝴蝶板子,他都再打磨光滑一遍。这样贴合更紧密。作为个人习惯我觉得无妨,但如果推而广之,说必须打磨,板子才能打好,就太讲究了,有时太讲究未必是好事。


应该说我们不能鼓励大家去追求太细微的东西。比如我两个主板,旧的那支A和新开打的这支B,都是吉村真晴。身边几个朋友也是觉得B没有A吃球,B有点发空。但其实它们的重量是一样的。而且吉村真晴限量都是同一批的啊。难道我再找一块新的不发空的吉村?其实打久了,板子也会更吃球。


我们还是把控大致性能是自己需要的就好。然后自己去适应和磨合。享受人板合一的“打造”过程,而不是对球板的每个细节吹毛求疵,这样自己也会变得越来越没有适应能力。


小马:你说的确实如此,太讲究未必是好事儿,真的。


说回这次奥运会的趋势,运动员以后还是那种有劲,有发力的,进攻威胁强的,最后会占很大便宜。器材首要就是得发力好,速度快,那个稳定性好不好我觉得都算次要的。

黑马:说到这个稳定性,这次两个特别版,超张和波尔ALC。确实,世界范围内,蝴蝶的签约选手中,打SZLC的其实不多,可能七八个吧。林昀儒的手板本质上也是超级张继科的特注。我就感觉是否对专业来说,还是稳定性重要。他们需要有更久的持球时间和控制力。比如大部分金标Vis,至少我打的那些,都是相对柔和,反手比较好,正手底劲都不会太足。然后套胶D09c也是一样,非常稳,但退到后台的底劲是不如T05和D05的喷。


小马:金标这个品控不咋的,97g的像榔头一样,89g的特别温和。我觉得接下来的趋势是,要发力好,速度快,提速比较快的那种球板。套胶呢,就是下压能力比较好,能很快兜住对方的弧圈,不让对方那弧圈冒起来。在中近台就能解决反拉问题的这种东西,才能越来越占便宜,发力以后滞后性比较强的器材会比较吃亏。


黑马:那大的趋势,底板上还是偏向于外置吧(只是现在也会将外置芳碳做得更持球)。风格上还是更偏中近台,像许昕蓝标、W968之类用的人应该越来越少,下一个用W968夺冠的世界冠军可能离得很远。


小马:目前看最后的结局还是蝴蝶和红双喜胜利,中间加个斯帝卡。很多厂家做了那么多新板子,最后拿冠军的还是这三强。不过尼塔谷今年给伊藤美诚做的伊藤美诚碳,我觉得改善了原来碳吉他外置控球不够好的毛病。现在这个伊藤美诚碳控球极好,落后的时候也容易防得住,自己发力时,稳定性也好,轻易不掉。很多女选手很难打穿她。


 

聊了这一期,不知您有什么看法?显然,比赛的事情,技术肯定还是占了绝大部分,器材只是一小块。但二马说的宗旨是:我们不是夸大器材的作用,只是有时候,从器材的角度去探讨问题。

 

~~~~~~~~~~结尾分割线~~~~~~~~~~


二马说,不是道听途说,也不是歪理邪说。虽是街谈巷语,却尽量言之有据、有案可稽。希望大家继续支持二马说,您所关心的,就是我们想聊的。

 


【二马说】第二十二期:东京奥运器材风云录(下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