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想把台湾变成乌克兰

1
乌克兰在东部分离地区,对反叛者轰炸,甚至使用明斯克协议禁止的武器。
普丁宣布要接受70万乌东难民。
从乌克兰事件,可以看到美国操纵的手法。
觉不觉得,跟美国在台湾的手段非常类似?
美国想让台湾变成乌克兰。
这当然是痴人说梦。
但我们得戒慎恐惧。
2
俄乌三大冲突点是北溪2号、乌东分离主义跟北约(参考我前两天的北溪二号文)
现在,美国国会"又" 要开始制裁北溪二号了。
不但是因为不让欧洲跟俄罗斯越走越近,还因为这合约是用欧元计价,会捅破时有美元的一个大缺口。
美元霸权,是美国霸权的基础之一。
另一个基础,是美军。
3
传出北约承诺俄罗斯,10年内不让乌克兰加入北约,来交换俄罗斯撤兵。
北约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
是美英法1949年成立的,在欧洲的军事防卫组织,用来对抗苏联的"华沙公约组织"。
北约有集体自卫权,也就是只要一国受攻击,其他国家可以立刻参战,不需要本国批准。
4
苏联瓦解以后,北约还是继续运作。
既对抗俄罗斯,同时,也是美国控制欧洲的抓手。
而且北约一直扩大,不断东扩,前苏联国家不断加入。
至今总共30个成员国,占了全球70%的军事支出。
俄罗斯当然觉得备受威胁。
5
乌克兰非常亲美,一直渴望加入北约。
可是对俄罗斯来说,乌克兰就在家门口。
你北约要东扩到哪里?
乌克兰要是也加入了,我俄罗斯还活吗?
所以,乌克兰是红线。
如果你们要让乌克兰加入北约,把机枪大炮架在我门口,那不如在你还没有架好之前,先做了断。
所以,只要乌克兰一讲北约,普丁一定强势反对。
6
因为对俄罗斯来说,这是生死关头,无可退让。
而美国在北约的影响力,不言而喻。
所以,美国只要调动北约的盟友,就可以时不时让俄罗斯抓狂。
7
乌克兰为什么这么亲美欧?
这当然有脉络。
乌克兰首府是基辅。
可是,基辅同时也是俄罗斯跟白俄罗斯的共同发源地。
事实上,乌克兰属于东斯拉夫人,而东斯拉夫人跟俄罗斯人在历史的长流上,有各种融合与分化。
蒙古的金帐汗国也占领过这里。
等金帐汗国垮了,乌克兰被波兰、立陶宛等分分合合占领过。
8
等沙皇统治了俄罗斯。
信东正教的乌克兰,反抗信天主教的波兰。
于是17世纪,东乌克兰跟俄罗斯帝国合并。
18世纪,整个乌克兰都纳入俄罗斯帝国。
但西乌的贵族,大部分都信天主教。
俄罗斯推广俄罗斯文化,就激起西乌贵族反抗。
9
十月革命以后,东乌克兰在1922年加入苏联,西乌成为波兰领土。
波兰被瓜分后,西乌又跟东乌合并,一起在苏联内。
二战时,德俄血战。
苏联就是在基辅战役中,损失了70万大军。
于是,纳粹占领乌克兰,直到1943年,苏联打败纳粹,夺回基辅,乌克兰重回苏联。
10
之后,苏联把乌克兰被波兰占领的土地,还给乌克兰。
又主动善意把本来属于俄罗斯的克里米亚,也给了乌克兰。
全心全意照料乌克兰这个集团里的兄弟。
可以说,直到苏联崩解,1991年乌克兰宣布独立之前。
几百年来,乌克兰跟俄罗斯系出同宗同源,关系紧密。
可是才独立31年,却已经势同水火。
11
乌克兰一直存在两元的拉扯:亲俄与亲欧,东正教与天主教。
这种两元,一直影响乌克兰的国家走向,而美国也极力培植乌克兰亲美派。
脱离苏联后,亲美派掌权,全力“去俄罗斯化”。
这样,当然就让亲俄派离心离德。
12
2014年,亲美派发动示威,最后索性暴力占领政府机构,政变成功。
欧美竟然承认这场政变的合法性。
民选的,亲俄的总统亚努科维奇,被逼得逃到俄罗斯。
非法政变者,拿到政权。
亲俄的克里米亚不承认非法政权,发动公投独立,加入俄罗斯。
但是联合国却不承认克里米亚独立公投,坚持说克里米亚属于乌克兰。
13
乌东的“顿内次克”跟“卢干斯克”两个地方,也赶快公投独立建国,宣布加入俄罗斯。
但是乌克兰当然宣布你是非法的,派兵镇压。
乌东武装反抗。
这就是乌克兰跟“乌东分离主义”的冲突。
欧美支持政变的乌克兰政权,因为他们亲欧美。
不支持人民公投,因为公投的,都亲俄。
14
字数限制,只能简单讲乌克兰在历史、文化与政治上,跟欧美与俄罗斯的纠葛。
因为这些历史渊源,所以美国可以轻易颠覆,调动乌克兰的社会情绪,发动颜色革命,引发矛盾。
口口声声民主,但亲美派发动武装政变,推翻民选总统,他们承认。
克里米亚跟顿巴斯的公投独立,他们却不承认。
一切双标只因为要巩固乌克兰的亲欧美势力,打击亲俄势力。
15
俄罗斯跟乌克兰的冲突,不会就停止。
因为乌克兰对美国太有用。
拜登光是假装同意北溪2号,就骗了默克尔派军舰到南海去。
当然,等军舰走了,北溪2号也停了。
一个乌克兰,让俄罗斯烦不停。
16
危机就是生意,别人的危机,就是我的生意。
乌克兰用武力镇压乌东分离主义,欧美竟然不干涉!
不是说要尊重人民意志?
不少香港还得容许杀人放火不能镇压?
但欧美就坐看乌克兰轰炸乌东。
还不准俄罗斯干涉。
北约跟北溪,更是随时可以拿来要挟的东西。
美国看看乌克兰,看看台湾,紧点松点,松点紧点。
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