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金蝉脱壳-交通工具间的无缝换乘
梦想成真篇
本篇讨论期望的交通模式。经过前面这些铺垫,现在正式开始介绍我们的解决方案。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侠客行 李白》
能不能实现点对点这是解决交通痛点的重要问题。新型PRT就是为了这个而设计的。为了点到点需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1. 个人交通工具直达 2. 无缝换乘
回到正题,PRT目标是解决城市的通勤痛点。在半小时内把500万人次送达城市的任何角落。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五环内700平方公里的面积,是什么技术让PRT有如此底气呢?真正PRT使用点对点的方式,也就是没有换乘。当必须借助其他交通工具时,可以靠PRT的客舱实现整体无缝换乘。也就是要么没有换乘,要么无缝换乘。
为什么传统交通做不到完全的点对点?而PRT又能做到呢?传统交通的私家车和出租车是可以做到点对点的,但成本比地铁和公交要高很多,公交地铁用大容量来承载但是代价是牺牲了每个人的通行时间,因为要停靠站点。而私家车和出租车的问题是成本高,会堵车。新型PRT要克服这些缺点,靠的是小型化,轨道化,自由换轨,有序通行。
我们先对这种全新的PRT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1. 在平行导轨上自由切换轨道的移动单元。新型PRT系统是在平行导轨上的移动单元,移动单元在平行导轨上可以主动切换轨道

在这种设计中3条工字钢组成一组车道,若干车道组成轨道。移动单元悬挂在工字钢的下方,根据需要进行换轨。

移动单元的动力与底盘是一体的,既可以在轨道上行驶,也可以通过另一组悬挂轮胎系统实现动态换轨。
2. 无处不在的平行导轨。平行导轨将覆盖城市的每一条道路,且能提供现有道路1倍以上的通行能力(移动单元小型化带来的带宽),由于取消交通灯和无需停站。在线路上,可以充分开发目前不易通行的胡同,园区形成毛细通行网络。整体交通能力至少将是现有交通的8倍以上。

3. 智能导轨主导的交通模式。平行导轨不仅由导轨本身构成,而是由软件控制的主机和传感器系统组成。主机控制一段道路的每一个车道的微小分片,和移动单元通过互动完成交通的规划和执行。这次第一次赋予道路以交通的主动权。这种统一的交通行为是第一次引入到广义的交通系统,其威力将是巨大的。这种通过提升有序性来提高交通能力的方式是核心创新之一。
4. 随叫随到。如同的士,移动单元随叫随到,无人驾驶。目前技术的应用而已,但在相对封闭的轨道上又有其新的优势。
5. 个人化尺寸。 移动单元容纳一名乘客,小型化的巨大优势在于空间利用率的翻倍,可以摆脱路径依赖的汽车尺寸,单个故障不影响局部交通。


新型PRT与传统方式的比较:
1. 公交车。以线路复杂著称,想不换乘就随处可去是要靠运气的,每站停车是公交的本分。新型PRT无需换乘,不用中途停车。
2. 地铁。公交车的缺点全有,线路密度还要小于公交。无法个人化通行。
3. 出租。高峰期无法躲避拥堵,真人驾驶,又贵又操心。新型PRT没有拥堵,轨道资源占满时会拒绝新的移动单元请求,所以理论上永远不会堵车。
4. 私家车。总是要自己开车,自己停车,开车不能睡觉,保有汽车成本高昂。新型PRT无需人工驾驶,且无需L3自动驾驶,轨道使用完全靠计算机算法决定,安全可靠。无需保有车辆,可随用随租。移动单元可折叠存放,一键呼叫使用,停车效率高于现有。


与飞行汽车方式的比较:省能源,无需驾驶员的安全行驶,不怕没电。
与传统方式的过渡与无缝换乘。新型PRT系统的设计从一开始就是封闭性的交通,但也留有开放型的交通方式以面向当前全网交通。移动单元的人员仓位和动力部分是标准接口可分离的,这也就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就是在任何类型的交通工具间无缝换乘。大家都有公交换乘和地铁换乘的体验,不下来走那么几步就没法完成全程,而就是这几步完全不够人性化,对残障人士非常不友好。
尽管我们想要导轨延申至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但在发展过程中还是需要在以下情况下考虑到换乘的问题:
1. 新型PRT交通完全替代传统交通的过渡期
2. 和长距离交通方式例如轮船,高铁,飞机的接驳
3. 城市边缘使用道路交通的转换。

此时,“金蝉脱壳”的人员仓位和动力部分分离的设计就会发挥作用了。移动单元的仓位被设计为个人化尺寸,四角有类似集装箱的角件抓取孔,可以在自身没有动力的情况下方便的在不同载具间转移。


仅仅这个设计就可以让在轨行驶的单元快速下地成为传统车辆。另一个作用就是在新型PRT和高铁的换乘中可以整个移动单元为最小件进行“安装”到高铁车厢的方式实现“上车”,完全不需要火车站和候车大厅。

某漂亮国曾经依靠汽车时代率先进入了“车轮上的国家”行列。现在发展在第一梯队的都实现了私家车自由,东方大国的电车策略已显示出了真的要“弯道超车”的气势。 然而,城市空间已经趋于饱和,在千万级人口的大城市,交通拥堵是难以言说的痛,这两天有一条新闻显示,部分群体在忍受每日3小时极端通勤的痛。
为了发展,默默承受这样的痛。在第一梯队,千万级人口的都市不在少数,但第二梯队的千万级人口城市其交通体验完全是没有可比性的。人口通勤效率会大大影响城市的综合实力。在可见的未来,“超级城市群”概念也已经诞生,对通勤的需求永无止境。
城市人口规模和占地成了又一个平衡,在单位空间内聚集人口的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第一梯队,早早就预料到了超大城市的弊端,在追求生活的体验的前提下,城市不能无止境的摊大饼扩张下去。
【名言导读】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侠客行 李白》
“千里不留行”,无论行走了多远的距离都像在家睡了一个不被打扰的午觉一般。这种体验快要进入人类的生活了。人们一旦体验到了这个,对传统交通的眷恋就会荡然无存,无论是什么传统方式都会被如 “十步杀一人” 般的方式所嫌弃的。李白不会知道,这两句诗还能这么解读,我的语文老师也要改行去教体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