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2023北京翻译技术沙龙首场线下活动成功举行
2023北京翻译技术沙龙
“ChatGPT时代翻译教育的挑战与机遇”
2023年5月1日晚 ,由中国外文局翻译院指导的“ChatGPT时代翻译教育的挑战与机遇”主题沙龙活动圆满举行。本次沙龙活动由中国外文局翻译院指导,中国外文局翻译院智能翻译实验室、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技术委员会、博硕星睿•翻译技术教育研究院、西安迪佳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语智云帆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举办。2023年北京翻译技术沙龙,邀请来自企业与高校的专家,同行业各界一起探讨ChatGPT时代翻译教育的挑战与机遇!本次活动线上线下同时举办,线下参会人数达30余人,线上参会人数1万余人。
专家分享
1
王华树
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副教授王华树老师就“ChatGPT时代的翻译技术教育创新”做出了分享。王老师首先阐述了智能翻译技术引发的问题和与之相应的翻译教育变革。他指出,技术在改变人类文明的传承方式、重新定义人的知识和加速知识的变革。他强调,过去的技术变革是为了节省人的体力,而现在的技术更多的是体现对脑力的解放。
王老师借由ChatGPT的主要功能介绍了数据生产与处理的过程。进而,又详细介绍了翻译技术导致的翻译教育的变革,未来的技术服务模式将会由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模型即服务(MaaS)转变,王老师强调,AIGC技术是一种颠覆性的技术变革。智慧翻译教育生态结构主要体现在翻译教学分析、翻译教育管理、翻译教育治理三方面。通过对智慧翻译教育的发展趋势的详细解读,王老师指出ChatGPT的确会引发一场教育变革:如降低翻译教育的门槛、丰富翻译教学资源、改变翻译教学方法等。AI时代,学习方式、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翻译角色的转变使拓展翻译教育培养目标、翻译技术课程变得更为紧迫。最后,王老师对于新时代翻译教育的发展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未来的翻译教育会走向一个由大数据支撑的智能化时代,翻译教育也应当结合时代背景与迎合时代趋势。
2
崔启亮
来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副教授--崔启亮老师,就“ChatGPT时代如何提高‘问商’?”发表了他的见解。如何通过人机交流获得我们需要知识的能力将是未来人工智能时代对我们提出的更进一步要求。如何提高我们的问商?老师给出了以下三点建议: 一是清晰简洁相关的描述问题(设定问题场景、回答长度、内容风格);二设置好提问人和ChatGPT的角色;三定义术语。简言之,可归纳为三步:下达任务、指令明确、设置角色。崔老师又通过案例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在机器翻译时代提高“问商”的重要性。最后,崔老师又向大家抛出了几个问题希望大家之后可自行探索:AI时代,搜商由什么组成?如何培养锻炼搜商?如何进一步提高搜商?
3
朱珊
来自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的副教授--朱珊老师,为我们分享“口译当中ChatGPT能给我们带来什么以及引发的思考”。技术赋能口译,体现在从译前的术语准备资料搜索,译中的快速检索中带稿同传,到译后的术语管理。
朱老师使用paratrans向我们展示了AI问答的强大与便捷。接下来,朱老师从ChatGPT与个人口译之间的联系分享了以下四点。从技术层面来说,ChatGPT是一种预训练模型,它通过自监督学习和强化学习,自面世以来,就受到很多行业的关注。从应用范式上来说,ChatGPT适合多语言,多场景,且能够保持迁移学习,增量学习,持续学习,但机器在学习上的体量远超于人工。在指令设计上,如果会问,那么用户就能够得到非常精确的答案。从ChatGPT面临的挑战来看,他在指令理解上有时还不能做到完全准确,且会被错误问题误导。在人工智能时代翻译工作者应该何去何从,需要进一步思考人才培养方向。
圆桌论坛
ChatGPT在国内爆火,它的发展程度刷新了们对人工智能的认识程度。不少人开始担心自己将会被新一代的人工智能取代,从而面临着失业的风险。这一现象在语言服务行业尤为突出,本次沙龙活动将围绕“ChatGPT时代翻译实践和教育”展开圆桌讨论。
圆桌论坛(上)
曹达钦(主持人):翻译行业的从业人员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新技术的到来, 预测一下未来翻译技术的发展大方向?
韩林涛:自己本身也经历了一个从悲观到乐观的转变,觉得新技术更多的是一种机遇,前提是去主动的了解和拥抱这项技术。预测技术将是一种革命性的变化,在人机交互和机器翻译这方面有很大的创新,但同时也会在一些局限。
曹达钦(主持人):中央文献的翻译过程中和技术能有哪些碰撞?
陈勇:政治文献相较于其他文章的翻译主要有保密性和政治性两个特点,可以借助于一定的语料库,但目前仍处于机器辅助翻译的阶段。
曹达钦(主持人):在该技术冲击下,专利翻译人才培养该如何进行呢?
许家绍:ChatGPT带给行业的焦虑不可避免,面对翻译技术革新给行业带来的冲击,在高校人才培养上,建议在学生在读阶段就由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推进。
曹达钦(主持人):如何从技术角度剖析未来翻译技术的发展方向?
魏勇鹏:ChatGPT给机器翻译行业的冲击不亚于对于人工翻译,它使机器翻译的范式和门槛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算法框架来说,由原来的编码器解码器式的框架到现在ChatGPT时代纯生成式的解码器框架,导致原来神经网络框架下的一些算法已经无法继续发挥作用;从训练的数据上来说,对于双语平行语料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使得原来需要耗费巨资的双语平行语料库的作用也在不断弱化。
曹达钦(主持人):ChatGPT能给现今的翻译教学带来哪些启发?
师建胜:工具演示课应该要落到实践中去,不能让学生“一看就会,一做就废”。围绕AI机器翻译和术语做更多的实践性课程设计。
曹达钦(主持人):根据您多年的从业经验谈一谈ChatGPT对PPT的影响?
田惠才:目前ChatGPT对于排版生成的影响还比较局限,但在未来,它对智能排版和校正一定是有着革新和提升。
圆桌论坛(下)
董妙子(主持人):在口译教育和口译实践当中如何运用ChatGPT技术?
李俊:举例说,在译前可以通过问答的方式获得临时性发言稿,译后借助其进行复盘,提前进行学习,其次可以利用其训练自己的小型语料库。让ChatGPT为实践赋能,为教育赋能。
卢家辉:从自己处于的不同几个身份来谈一谈ChatGPT,作为一名同声传译工作者和技术开发者,ChatGPT为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捷。以教育领域,更多是要学会培养学生的问答思维和借助于AI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董妙子(主持人):在自己的工作场景中ChatGPT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李俊:找文献和收集数据的速度特别快。在帮助我们调整科研文章框架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卢家辉:作为一项颠覆式的技术ChatGPT,在信息收集和总结的能力目前其他的技术无法与之匹敌的。
董妙子(主持人):面对ChatGPT对于翻译学习者和从业者的影响,未来的翻译教育应该是什么样?
李俊:在翻译课程设置上不断的革新,与翻译技术接轨。技术目前没办法做高维度的战略选择和伦理上的价值判断,这些是会保留给人类的。
卢家辉:举例说明,在谈判中的口译不只是对语言的简单翻译,语气、神态等皆是传达双方谈判态度的重要信息,而在纯机器的翻译当中无法实现人工翻译能够达到的准确性。对于ChatGPT的技术运用,总结起来是“能用就用,应用尽用”。
在人机交互时代,翻译技术作为现代语言服务行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不仅为翻译质量与效益的提升提供了强劲动力,更为新时代的翻译教学、实践、研究及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的指引和参考作用。本次沙龙活动立足新时代背景,展现了人机交互时代新技术和新思想的交锋,旨在让ChatGPT技术赋能翻译教育,在全行业普及翻译技术,推动语言服务生态发展;通过呈现教育、科研、行业实践不同视角的观点,推动翻译技术研究创新和语言服务行业生态发展。
编辑:谭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