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我是妙玉
《红楼梦》中我最喜欢的角色是晴雯,她透露出了一种难得的真实。她的真清白却被王夫人污蔑使人为之扼腕。还有这么一位着墨不多的角色,自称槛外人的妙玉却透露出了一种假清白,似看破红尘却又身陷其中。
人们常说我们向往的是自己所没有拥有的东西。这是否能够说明我渴求着像晴雯一样的真清白却不得不成为妙玉一样的假清白呢?我想是的。
学文科的会陷入一种理想主义而不能与社会兼容。我现在已经有了这种趋势,好像什么都看懂了,却又什么都看不懂,凡事只凭着内心的一根绳去评判与行动。
一位友人说:“人生和作品是有区别的。”一个人的价值观不能完全地被文学、影视作品所影响。但是回想起我并不漫长的生命,我的周围充满着恶臭,然而我并没有被同化。我想是这些作品让我认识了这个世界,使小小年纪的我拓宽了生命。
《守望者》中的罗夏是这么一位理想主义者。《白色巨塔》中的里见是这么一位理想主义者。他们是真的清白,纯粹的,没有瑕疵的正义。罗翔老师论述过正义是客观存在的,我也坚信正义必将实行。
所以当年我的高考志愿的第一志愿均填写了法律,想要成为正义的伙伴。可惜事与愿违,但是回过头来想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我看到了生活中有太多的灰色地带,许多事情并不是非此即彼。人们虚与委蛇,仿佛披着羊皮的狼,存着利己的心,不断蚕食善良。
我没有学到法律似乎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这避免了我去染指世间的非清白。我虽然没有离我渴望的清白更近,但也没有更远。好想拥有晴雯一般的决绝和洒脱,但事实是我只能和妙玉一般延宕和纠结。我感叹人们拥有一双黑色的眼睛为什么不用它去寻找光明。直到我意识到世界只是一个放大版的贾府,晴雯们才是少数人。
而我还是想去追寻,追寻那清白、那光明、那正义。避无可避地,这将付出代价。罗夏献出了生命,里见伤害了家人。《月亮与六便士》中斯特里克兰说“追逐梦想就像追逐自己的厄运 。”我无从去道德绑架他人,我只能穿过荆棘、越过沼泽来约束自己。
《十二公民》中的名台词:“向真理低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我一直很乐意向真理低头。可悲的是,生活中让我们低头的却往往不是真理。迷茫时低头看看自己的心,我希望届时它还能依旧清澈。
《现代启示录》的主题曲唱道:“All the children are insane.”表达了其对人类命运的悲观态度。insane是一种混沌,与清白相对,也许与白相对的不是黑而是灰。当社会上的新兴一代,当我们青年的心灵都变得灰暗,那么还有未来吗?
老舍在《四世同堂》中说:“有些知识的人,象他自己,反倒前怕狼后怕虎的不敢勇往直前;知识好象是情感的障碍。”为什么我们拥有知识的青年反而更加延宕呢?哈姆雷特的故事已经告诉我们这不会有好结果,坚定决绝才是清澈之心的构成要件。
写到这我还想说些什么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文章通篇下来还是引用了大量的作品作为论据。作品不是人生的鞭策依旧在我耳边打转。它们确实拓宽了人的生命,但这真的是件好事吗?我会不会误将自己带入了其他人的生命呢?主人公的行为真的能成为治世的方法论吗?
我无法给出解答,这只是一个文科生无聊的牢骚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