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回应海底捞不好吃 你对此有什么想说?
说到海底捞,给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贵,不过服务也确实是周到,很多消费者都说海底捞不好吃,最近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回应海底捞不好吃的事实,其实他也对海底捞的业绩增长不抱任何希望了,那么海底捞真的没有希望了吗?如今市面上各大火锅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海底捞的竞争对手也越来越多,前路未卜。

短短4个月,市值蒸发近2600亿港元,火锅巨头海底捞陷入坏消息漩涡。面对业绩增速下滑和市值迅速蒸发,海底捞创始人张勇近日回应:“我对趋势的判断是错误的,现在确实是盲目自信。”“大家神话海底捞了,我本人非常反感”,“作为最大的股东,海底捞业绩持续增长,我是不抱有希望的”。
从成立到2018年正式上市,海底捞24年开店466家。不过,从2019年开始,海底捞的门店扩张一直在加紧扩张,当年新增门店超过300家。到了受疫情重创的2020年,海底捞并没有放慢脚步,反而加快了步伐,开出了540多家门店。
拥有1200多家门店的海底捞变得相对“沉重”,压力倍增。这也造成了“关店”、“亏损”等一系列问题。作为餐厅老板,张勇说自己和别人一样,当然也会犯错,也会一时冲昏头、自信过头。
“大家神话海底捞了,我本人非常反感,要想知道什么是名不符实,看看海底捞就知道了,所有餐饮企业面临的困难,我们同样面临;所有餐饮企业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依然没有解决……” ——张勇
短短4个月市值蒸发掉近2600亿港元,火锅巨头海底捞陷入一片唱衰的舆论旋涡。
面对下滑的业绩增速和快速蒸发掉的市值,海底捞创始人张勇近日作出回应:
“我对趋势的判断错了,现在看确实是盲目自信”
“大家神话海底捞了,我本人非常反感”
“作为最大的股东,海底捞业绩持续增长,我是不抱有希望的”
……

我也会犯错:
“盲目自信,判断失误”
“我对趋势的判断错了,去年6月我进一步作出扩店的计划,现在看确实是盲目自信。2020年6月份我判断疫情在9月份就结束,但是直到今天为止,我们台湾,新加坡的店还受疫情影响开不了。当我意识到问题的时候已经是今年1月份,等我做出反应的时候已经是3月份了”张勇坦言。
从初创到2018年正式上市,海底捞用24年时间,开出466家门店。
但从2019年开始,海底捞的开店扩张步子越迈越大,当年新增了约300多家门店。
而到受疫情重创的2020年,海底捞也没有放慢速度,反倒速度更快,开出高达540多家门店。
1200多家门店让海底捞相对“负重”,压力倍增,这也陆续出现一系列问题,比如“关店”问题,“亏损”问题。
作为餐饮老板,张勇说他和别人一样,当然也会犯错,也会一时冲昏头、自信过头。
但在张勇看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生意不好的时候,会锻炼出一批优秀的店长,因为新店长面临问题不知道该怎么解决,但当他们经历过后,就会慢慢筛选出更优秀的干部。
“进一步,退半步,在海底捞过去的发展过程中是常态,在今后依然是常态。”
盲目扩张的事情肯定会发生,一旦整合好现在的门店,张勇说还会扩张,因为这是他的使命。稳定了就冲锋,不稳定就停下稳定,稳定下来就再冲锋,直到海底捞倒下来为止。
也许这正是大部分餐企的扩张节奏和宿命,海底捞也不例外。

管理我们也弱:
“业绩下滑是内部管理问题”
所有人都在问,海底捞的业绩增速为什么会下滑?
张勇给出了答案,最重要的原因,他认为是一直强调的“内部管理问题”。
今年2月,海底捞股价曾涨至85.8港元,总市值超过4500亿港元,除了在餐饮业创下火锅巨头的神话,在资本市场也是一路“气势昂昂”。
而如今,已蒸发了近2600亿港元。不仅股价跌跌不休,业绩增速也在下滑。
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2020年五年间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35.63%、36.24%、59.53%、56.49%、7.75%。
2019年,海底捞的平均翻台率首次出现下降,从前一年的5.0次/天降为2019年的4.8次/天,去年,平均翻台率仅为3.5次/天。
现在很多餐企都在学海底捞的组织力、服务,但作为排头兵,张勇说,海底捞的内部管理也有很多弱的方面,比如制度化管理、流程化操作、跟踪式监督、数据化考核。别的企业面临的管理问题,张勇说,海底捞同样也在“旋涡”之中。
“比如制度建设方面,会出现制度与制度之间的矛盾。海底捞从创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真正建立过完全科学的制度”;
“比如流程化操作方面,组织大了会有各种层级,每个层级在操作中都可能会违反一些制度。为什么之前网上炒作海底捞制度很牛逼?因为被业绩给掩盖了。而且我每次说有问题,大家都说我是谦虚”;
“再比如数据化考核也很难,当我们把翻台率定为考核指标的时候,员工会拼命去做高翻台率。但是翻台率指标不科学,当翻台率达到5以上的时候,消费者要等1个小时,影响消费者体验。
后来我们觉得降低翻台率到4.5比较合适,但是拉新率又出现问题。所以我们又把拉新率和复购率加入到考核中,还是有问题。比如翻台率高,吃饭不要钱可以不,多送东西可以不,经营指标又不好了。然而经营指标好了,赚了很多钱,也未必就好,因为消费者吃亏了,可能两个月之后就不来了。我们强调员工要努力,老员工更努力,那老员工多就好么?我们当年也开除掉很多老员工,不是老员工都是那么好的”;
“所以这些指标是一个平衡,不能强调某一个指标,平衡是非常艰难的。我过去没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将来我也未必能够真正解决这些问题 ”。
“企业领导要洞察人性,如果这点做不到,很难当好领导。但是对人性的洞察非常困难。领导力是科学,也是艺术,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任何的专业方法、数据,都不能洞察人性。比如消费者说海底捞不好吃,其实可能是嫌价格贵。我老婆说我回家晚,可能是我对她关心不够。如果我信我老婆的话,每天都在家待着,我相信我老婆会更讨厌我”。

持续增长是不可能的:
“不抱有希望,关店很正常”
海底捞未来是否会维持业绩的持续增长?
张勇说:“作为海底捞最大的股东,我是不抱有希望的。任何企业都不会持续增长,苹果,亚马逊,马斯克现在牛逼哄哄…企业是组织,和人一样有生命力。今年好,不一定明年好;今年不好,不一定明年不好”。
持续增长,是所有企业都在一直探寻和摸索的,无论是在商业领域,还是餐饮业。但在张勇看来,海底捞业绩上的“持续增长”,他不抱有希望。
在他看来餐饮行业是传统行业,有边界,不像互联网企业业务范围越大,成本越低。
餐饮企业开两家店赚钱,开三家店可能就赔钱。开店多了能增收就不错了,更可能连增收都没有。所以过去餐饮企业能上市是不常见的。
“关店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1000多家店的体量,因为物业、装修、商圈规划等原因,暂停营业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北京门店我都可以告诉你具体原因,马家堡是因为商场关闭,密云是因为物业条件发生变化…此外,商业逻辑上来说,如果某一家店亏损,也看不到好转的希望,闭店很正常”张勇说。
所有餐饮企业面临的困难,海底捞同样面临;所有餐饮企业不能解决的问题,海底捞依然没有解决。企业要正视自己的问题,而只有认识自己,审视自己,才能成长。

海底捞创始人张勇简介
张勇,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国籍新加坡,1994年创建以经营川味火锅为主的餐饮企业海底捞。2020年4月6日,张勇、舒萍夫妇以1150亿元人民币财富名列《胡润全球百强企业家》第62位。 2020年5月12日,张勇/舒萍以1172.1亿元人民币位列2020新财富500富人榜第10位;张勇、舒萍夫妇以190亿美元财富位列《2020福布斯新加坡富豪榜》第1位。
1994年张勇在四川简阳成立第一家海底捞,十六年来,公司已发展成为在北京、上海、天津、西安、郑州、南京、沈阳等全国多个城市拥有五十多家直营店,四个大型现代化物流配送基地和一个原料生产基地,2011年营业额近22亿元,拥有员工一万多人。
四个大型物流配送基地分别设立在北京、上海、西安、郑州,以“采购规模化,生产机械化,仓储标准化,配送现代化”为宗旨,形成了集采购、加工、仓储、配送为一体的大型物流供应体系。位于成都的生产基地,其产品已通过HACCP认证、QS认证和ISO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公司曾先后在四川、陕西、河南等省荣获“先进企业”、“消费者满意单位”、“名优火锅”等十几项称号和荣誉,创新的特色服务赢得了“五星级”火锅店的美名。
2010年2月,获大众点评网2010年度“最受欢迎10佳火锅店。张勇、舒萍夫妇以23亿元财富位列2012胡润百富榜第758位。
八十年代初,在简阳城关镇第二中学就读的他,已经为自己树立了人生目标。中学毕业后,进入简阳市空分技校学习。八八年七月,技校毕业后,进入四川拖拉机厂。在拖拉机厂工作的6年里,张勇先生并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常常利用休假和节假日时间,遍访祖国的大江南北,考察市场,寻找商机。经过深入仔细的市场调查分析,九四年,第一家“海底捞火锅”便正式开业。开业之初,目标已不在四川本土,而是把眼光投向了全国。之后他不断向国内大型餐饮企业求经学艺,经过七年的拼搏奋斗,于二零零一年四月,四川省简阳市海底捞餐饮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
转载于:http://www.wlchinahn.com/news/hangyezixun/202106/25092.html
http://hot1.ffsy56.com/show.php?itemid=1429227
http://toutiao.wlchinahf.com/wlzc757919.html
http://news.wlchinahnzz.com/x1461029.html
http://cn.wlchinahf.com/news/sf190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