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怎么可能引发世界末日?

2021-06-25 01:16 作者:仿生蜥蜴  | 我要投稿

在现在这个时代,作为一个技术工人还真的是惨的不行。因为智能化,自动化的普及,我几乎学遍了所有工业门类,要不是有现代学习机的辅助我很好奇我能不能在20岁之前读完大学。但是即使读完大学完成了所有考核,拿到了所有技能章,并不意味着好日子要来了。毕竟现在是一个高度智能化自动化的世界,其实已经不太需要工人了。金融、艺术、服务业才是主流,工人其实非常边缘。很明显我毕业的时候工人已经成为一个夕阳职业了。

基本上没有什么社会上的工作是招收工人,除了公立机构还因为安全条例的原因愿意招聘工人。不过也是常招常缺,毕竟谁会花费青春吃力不讨好去挂满技能章?那是十足的傻子,走到哪了都是笑话!很不幸我居然活成了笑话,但是很幸运,我总能找到工作还是公家的。虽然谈不上其他人那样,但是小日子过的也算是衣食无忧,不过买房买车是不可能了。不过好在可以住公家宿舍,蹭公车,虽然会用这些的人大概只有我。

不得不说,在3D打印高度发达的现在,传统制造手段已经没有了用武之地。纳米材料现在已经是白菜价了,放到100年前根本不敢想。现在什么都是3D打印的了,即使是金属陶瓷也不例外,纳米颗粒配大功率激光发生器和预混好的催化粘合剂,想要什么分分钟的事。传统工厂没有了,自然也就不需要传统工人,所以我这个人毕业即失业,除了去公家混日子什么也干不了。毕竟普通人哪怕再有天分,也不可能在自己陌生的领域和专业人士一较高下。

不过除去日常花销,我还是会搞一些自己的兴趣爱好,就是收集或者是复刻古董机床。这些东西在现代已经是稀罕玩意了。也是为数不多我能拿得出手的东西。平时还会做一些古董电动缝纫机或者手摇差分机给有钱人当作陈设,毕竟都是上个时代的东西,不管是偶尔体验生活放松身心,还是当作装饰都能很好的体现主人卓尔不群的品味。虽然卖出去的不多,不过作为纯手工制品,价格昂贵还是让我能在保留区边上买下一处房产的,不过说是买其实还是公家的。之所以在保留区能买房子还是得益于我常年为公家做事,所以知道保留区周围是可以居住的,需要把户口从城市居民转成非城市居民,而且还要承担保留区巡视的工作,但是相对的也有很多的优待,例如年金,使用保留区内资源的权力。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和身份绑定的终身工作还是可世袭的。不过说的这么好听为什么现在没有人是非城市户口呢?其实这个东西也就是说起来好听。所谓的保留区就是古时候的自然保护区!

过去很长时间,整个星球环境持续恶化,而且冰川期结束海水上涨,赤道沙漠化,南北两极融化。人类为了生存才有了现在的超级都市区,让全人类都躲在里面避开越来越不适宜人类的自然环境。而城市区以外的部分被划分成了农业区和保留区。农业区就是保证城市供应的环城市舒适区,保护区就是所有对人类而言不那么舒适的地方索性就全部变成自然保护区,把因为自然环境变化而荒废的旧城市全部拆除回收资源之后废弃。所谓的非城市户口就是为了观察废弃城市生态恢复和气候变化对原有生态影响的长期观察员。因为这种观察周期十分漫长所以就变成了一种世袭的工作。不过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在我把自己转成非城市户口前,报表上这一栏始终都是0好多年了。毕竟已经可以用无人观测站监控干嘛还放个人在那遭罪。不过能批准我转户也不是无缘无故的,毕竟为公家做了这么多年工,而且虽然都是无人观测站了理论上还是要有专门的维护人员的。很有人情味的批准了我的申请,还把过去非城的办公设施一并交给我,虽然在城市区的边缘,但是只要我还是非城户口理论上我就可以自由使用。忽然之间我就是在城里有房的人了!

可惜幸福来得快去的也快,所谓的非城办公设施其实就是一处作坊附带一个带厨卫的宿舍。想来也正常,毕竟随着时间推移,非城的人数也在减少不可能保留那么大的办公设施。条件还是可以的,宿舍和作坊相连的房间作为办公室,再往里面走就是门厅和厨房,可以看到卧室、客房和储物间的门,美式建筑的通堂结构,很有复古的味道。

关于作坊必须说真的让人吃惊,与其说这是一处作坊,不如说是博物馆。从最简单的钳台,到最上个时代的数控机床应有尽有,甚至还有一台旧版本的精工3D打印机,虽然效率低了些,但是即使现在很多打印机的精度还是达不到它的水平,毕竟这可是公家出品的老物件,现在的东西都是在要求下尽量降低成本,公家出品的可都是在固定成本下尽可能追求功效,性能甩现在的工业垃圾车尾灯都看不到。从这些“藏品”也可以看出过去,在气候剧变的时候人们聚集在这里重建的艰辛,从最开始的什么都缺,用钳台自己手工土造,到初见规模开始标准化,最后变成现在这样的3D打印机。看到这里的东西我忽然明白了小时历史书上说的,巨变开始的20年,人类重温的过去500年的历史是什么样子。接触到实物之后才能体会到这句话背后的震撼。

和过去比,现在肯定是天堂一样的生活,什么都不做你也可以活得很好,前提是如果你愿意愿意在胶囊屋里嚼一辈子能量块,那么你肯定可以安心的活到200岁。事实上现在是一个生产过剩的时代,东西根本用不完,唯一缺的东西就是房子。没办法所有人都挤到一个特定区域的时候,房子就不可避免的紧张起来,谁让外面都是不宜居住的地区,农业区又不允许建住宅。所以所有人都在排队等房子。毕竟哪怕是从胶囊搬进蛋壳也有自己的个人空间,可以搞一点个性的东西来作为私人爱好。不过现在我就不用烦恼这种问题了,毕竟我现在有这么大的空间可以住真的太爽了!要不是怕惹麻烦我恨不得现在就到网上去炫耀一下我自己的新工作。

自然其实我也享受不了几天,因为我马上就要出差。没错因为现在是非城户口了,我就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去全世界的观察点观察,虽然现在说是检查维护更贴切。很多自动观测站已经超期服役没有进行相应的保养维护了,所以要去保养维护。还有其他各种永久设施的巡视。

快乐了一个星期,我带上货物,搭乘专机前往北极圈内的一处地下设施,世界种子银行。这一次的工作主要是把新培育的种子存入银行,同时对银行进行安全检查。然后再回来的路上对沿途所有的观测站进行维护。但是我还不知道,从此以后我再也不可能回到现在的生活了。

一路上非常顺利,种子银行一切正常,一路行的观察站除了一些小问题也都正常工作。正当我在幻想我得第一个假期的时候,我收到了紧急通知,城区出现不明传染病禁止进入在城市外围的一处封存设施降落待命。飞机降落到一个在农业区边缘的封存设施里,可以看出带有明显的城建早期风格。估计是边缘地区建设时候的厂区。这个厂区内部除了没有3D打印机,一切设备一应俱全,而且都被保存的很好。可以想象当初先人封存这里的时候一定是小心翼翼的,希望将来一旦需要就能投入使用。因为在设施内部找到一份封存清单,里面不但详细的记录了封存的设备,还记录了大量的原材料和饮食日用。在城里新的指令下达前,我决定暂时先四处转转,整理整理过去的设施,看看有没有年久失修的。

既然城里现在有不明传染病,我没法回去,那正好利用外出的长假在城市周围的农业区转一转。说实在的,对于我这种城区二代人来说,城市外是一个完全未知的世界。我们认识外界的手段无非是看一看观测站的实时记录,或者上一代人拍摄的纪录片,或者顶着烈日跑到城市天台上眺望一下外面的世界。这一次出差我是第一次在城外活动,但是还是不太适应,种子银行有点冷,不太愿意出去看看。城区周围的农业区就不一样了,虽然还是很晒,但是做好防晒之后至少感觉比较舒适。

从封存物资中找出了一台四轮摩托,居然不是智能的?好在有学习装置,学了半个小时我大概明白了这个东西怎么开。先开慢一点,慢慢适应。

不得不说,现在作为非城,我开始享受我得“特权”。我开始开着我的小摩托,在农业区的果园里挑选自己喜欢的水果。要知道,在城里不管是什么人都要按,定额领取物资。水果虽然不缺,但是处于健康生活的理论,除了发育期的儿童或者恢复期的病人,所有人每天可以得到的食物的量是固定的总是让人觉得有一点小饿。现在就不一样了,作为每天要从事大量体力劳动的非城,我可以任意支取食物和在野外获取必需量的物资。居然单吃水果居然让我吃撑了,真的是不可思议的感觉。一直健康饮食我都不知道吃撑是什么感觉,这回算是体验到了,莫名小爽。虽然一会我会因为肚子涨得厉害,告诫自己以后绝对不要吃撑,但是那种爽快感恐怕是我这辈子也忘不掉的。

既然暂时没法回城里,而我要生活,那我就就近去了一个过去的农场工人宿舍,办了一些食物放了进去。毕竟一个人在那么大的边缘设施里住实在是太空旷了,有点让人害怕。住了一段时间我开始适应了在野外的生活反而不想回城区生活了,这可能和环境开始变好了有关。而适应了不在城区生活的我,开始觉得一天天到处跑不就是为了能有更多的劳动积分,早日能在城区分到房子吗?但是现在我更喜欢在外面的日子,我干嘛忙的不可开交呢?反正有那么多人,又不是非得是我去维护那些关键设施,他们那些大权在握的人肯定会有办法的。想到这里,脑子里忽然蹦出“躺平”这个词。对啊!我既然不指望在城区早日分房,干嘛这么拼呢?毕竟我现在在农区和城区的所有工作都是为了积分所作的额外工作,其实我如果不想分房完全可以不做,甚至如果愿意靠能量块过活,我都可以不工作。这样一想,我处理完手头的工作就又回到边缘地区的设施启动飞机去干我得本职工作,巡视观测站,打观测报告。

一晃过去几年了,因为四处巡视我变黑了,可也变壮了,甚至原来贫血,低血糖的毛病都好了。可以说,放下重担不让自己有那么大的压力的确是有利于身体健康。不过有些不太正常的事始终让我有点不太放心。就是城市地区的通讯信号总是有问题,网络延迟非常大。哪怕卫星传输的带宽不大,但是好歹也是专线,而且几乎只有我用。这种情况最开始只是偶尔,但是很快就发展成了经常,从一条专线扩散到所有线路。这太过不正常了,也许我得回去看看。鉴于一直没有得到城区传染病已结束的通知,我还是先在外面观察观察再进城联络。

乘坐环球小飞机返回原来的边缘设施,内部的地线电话还能打通,但是无人接听。除了标识灯外,晚上几乎没有灯光,这太反常了,正常因该是不夜城才对啊。找一找库存,看一看有没有没有防护装备,明天进入城区看一看究竟发生了什么。

非常幸运,地下封存了几台在危险条件下施工用的封闭式主动外骨骼,这样用它就能相对安全地进入市区了。把外骨骼搬上拖车,用四轮摩托运到城区的入口处。出乎预料的事,工作人员专用大型通道的大门居然断电了,而且控制台也没有办法联络到内部。我只好穿上外骨骼用物理方法打开大门。

打开大门后,内部一切正常,至少看起来一切正常。这条通道直通货栈,而到了货栈我看到的只是停摆的机器,并没有往日自动装卸的忙碌景象。抬头发现控制室也没有人,没办法只好坐电梯到上面的仓库去看看。

仓库里一切正常,除了一切也停摆了,调度室也没有人。那人都去哪了?沿着分拣通道,走出仓库。外面空无一人,不过也正常,毕竟现在疫情并没有结束,大家都在隔离。没什么人在街上也很正常,不过有一点惴惴不安,感觉像是自己骗自己。因为大街上可以看见很多门窗都是破碎的,虽然清理机器人会自动清理地面,但是被损坏的门窗什么的可不会自动修复,这些需要人工下达指令。

怀着不安的心情,我向市政中心移动,一路上越靠近市政中心破坏的越严重,甚至在墙体上还能看到血渍。到达市政厅的时候,场面真的让我震惊。我是第一次见到火灾现场,确切说我长这么大就没有火灾这个概念,因为我出生时这座城市已经很久没发生火灾了。原来火灾现场是如此惨烈,独立存在于拱形空间下的市政中心除了底部都已经被浓烟熏黑,窗户大多破碎。大门已经被破坏,安全门的铰链被破坏的干净,零件散落一地,自动门已经不复存在,只是感应到有物体靠近,滑轨在寂寞的滑动。我有一点懵,到底在我离开这段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很快我的疑惑就得到了解答。

记录室的门虽然被破坏但是还是完整的说明里面并没有遭到和外面一样的破坏。用外骨骼强行拽开自动门,可以看到里面和我想的一样,并没有遭到破坏。打算连接终端看看记录员最后的记录事什么,结果赫然发现,终端操作台的后面是一具被吊死在椅背上的尸体。可以看出他是在完成最后的记录之后才自杀的因为终端没有按规定复位。

无线连接成功,我查看最近的一份记录,也就是旁边尸体主人的遗书。

“网络彻底瘫痪了,虽然能源系统还在正常运行,供电也正常,但是失去了网络一切都开始失控了!除了基础的维持系统,其他的一切需要指令启动安排的系统都停止工作了。用不了多久整个城市连能量块都没发不出来了。难道所有人要出城采集食物吗?可是野外的东西怎么吃?也许我们可以召集人手修复网络,但是查阅档案我们绝望的发现。虽然城市里有很多人有理工知识。但是联系之后才发现我们空有知识,但是没有实践,并不能很好的把知识和实物对应起来。查遍档案发现唯一一个有技能章,能把知识和实物联系起来的技师已经把自己转化成非城,上个月打报告说要去巡视一些南半球的观测点,正在外面巡视。现在网络完全瘫痪,只有内网能用,根本联系不到他。”

“可恶!闲的没事干嘛去巡视?不知道你自己是现在唯一的技师吗?难道不知道万一有什么重要的设备坏了没人修吗?好吧,他不知道,毕竟我们也才知道其实全人类只有一个技师了。平时一些小的东西坏了我们自己就可以修,就开始沾沾自喜就得所谓的技师不过如此。如今面对那庞大的服务器和交换机等等一头雾水才知道,理论和时间之间的距离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近。现在这样都是我们自作自受。”

“希望能有人逃出去,留在城里也许没等你死与传染病,就已经被饿死了。为了阻止疯狂的人群闯入,我从里面把门弄坏了,让它打不开,我也因此出不去了。虽然可能会有奇迹出现,但是谁能发现我来救我呢?我已经受不了了,与其受尽磨难饿死渴死,不如自己了断。”

遗书到这里就没有了。没想到城市变成这样居然是这种原因。看文本上自带的记录日期是3个月前。那么如果有生还者,大概在城外几个供市民自由活动参观的区域对应的门附近。那应该离我之前重启的边缘设施不远。赶快去搜索一下!

“砰~”

慢慢放下枪,发现第一个幸存者了,幸好及时赶到,不然他就要被野猪围攻困死在瞭望塔里了。从卫星图上看,周围还有几个落单幸存者的营地,不知道人还是不是活着。城市对面有几个大一点的幸存者聚集地。慢慢确定他们的现状,毕竟发生了那样的事现在贸然接触完全不可控。谁能想到因为一个平时无关紧要没人在乎的我,躺平摸鱼会引发这样的蝴蝶效应。希望我也能像先人们一样,把人类从末日中再一次拯救回来。

我怎么可能引发世界末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