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艺设计考研上岸经验| 浙江理工大学初试第一(室内)吁梦婷:只要你有一颗坚定的心
“ TUWEING · 中国针对性设计考研备考平台 ”
♥
突围到此真的十年了
2011.01-2021.08
十年如一日,每一年坚持找寻一个新方向
···
2014年,突围“针对性”教学模式的全覆盖
2015年,突围“品牌化、系统化”专业运营
2016年,《高分攻略》系列丛书全国出版
2017年,独家原创“师训体系”建立与传承
2018年,全新课程体系的整合与首次升级
2019年,探索“线上线下”一体化课程模式
2020年,全面深化教研与教学的内容输出
2021年,扎实推进课程模块化整合与衔接
۰ ۰ ۰

文稿 /突围君@TUWEING
字数 /9188字 /23MIN
2021年,冬天已经过去,我们积蓄了一冬的温暖力量终于得以释放,21届国内各大高校都已经发布了自己录取计划,22届的你们是否已经开始准备跃跃欲试,今年的考生们也终于可以稍微放松下来自己的紧张情绪迎接即将开始的春天。为了让大家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自己未来学习的样子,为了重新坚定自己辛辛苦苦树立下来的新目标,沉淀十年的突围为大家带来了“那些高分的故事”特辑,这次所有的对话可能都与你的未来息息相关,但却具有别具一格的打开方式。
只要你想做
没有你做不到的事情。
|
吁梦婷
本科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报考院校&专业:浙江理工大学环境艺术设计,初试分数:402,英语:65,政治:76,设计理论:117,设计手绘:144,初试排名:1,突围国庆班次学员,2021届成功上岸。
TUWEING-ER
突围“针对性”设计考研专访人
2011年成立,2014年全国首创“针对性”设计考研《突围模式》,出版了《视觉传达设计考研高分攻略》、《工业设计考研高分攻略》、《环境艺术设计考研高分攻略室内篇》、《环境艺术设计考研高分攻略景观篇》、《设计考研理论红宝书》等设计考研必备教辅书籍;成功原创出品了“院校微访谈”、“设计考研上岸专访”、“设计理论21天打卡STUDIO”、“3×7天手绘打卡STUDIO”、“设计考研最后四套卷”、“复试与调剂通关宝典”、“造型解构十六周在线手绘基础课”、“逻辑建构在线理论课堂”等一系列设计考研原创产品与课程体系。
👀
“
聊聊你自己,选择这条路。

Tuweing Design:可以聊一聊你的全年复习技巧么?
Yu:各位学弟学妹大家好,我叫吁梦婷,今年刚考上浙江理工大学环境设计专业。很开心今天能跟大家分享一些我这一年考研过程中的经验。一路走来,我们都曾有过迷茫、不安,我能理解你们。希望通过今天的分享能够给你们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一些实际性的帮助。
首先先问问自己为什么考研,有些人考研可能是因为想要一个好的文凭,一份漂亮拿的出手的简历,想要更好的平台。也有些人可能由于本科院校不理想,想通过研究生继续深造等等。对我而言最重要的肯定是想借助这个平台,接触更多优秀的人。拥有更多选择的机会。尤其是在经过大二暑假在公司实习之后,更加坚定了我考研的想法。我跟同龄人并没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四年的学习并没有让我对环境设计这个专业很了解。因此考虑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下定决心要考研,继续深造,继续学习。
我的择校
如果你已经下定决心要考研了,那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选择学校了。其实选择学校我并没有过多经验,由于对自己本校的情怀和感觉我们学校的专业、老师的研究方向我都很感兴趣,所以我没有丝毫犹豫就选择了继续攻读本校。但是现在看来,选择学校真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这关乎未来三年的方向,也包括对未来也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下定决心考研的同学,在择校方面一定要多向老师咨询,查查各校的专业重点、历年的分数线、报考院校的导师情况、以及他们的研究方向等等。建议考虑清楚再做决定!!
在准备考研之前每个寒暑假和周六周日我都会兼职做一些工作,包括画室老师、家教、设计公司实习、客服等等。我喜欢忙碌的自己,会把自己的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实习经历是,在广东星艺装饰公司任实习设计师,当时初次在设计公司实习的我对一切都是未知的。让我知道了设计师除了设计之外的一些必备的技能,例如如何与客户沟通,如何与领导对接。设计师每天的日常除了设计之外,还需要懂得销售、懂得客户心理。这次实习让我懂得了很多,也清楚明白自己目前所学的还远远不够,学无止境。
对待自己目标院校的哪些了解
因为我考的是本校所以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了解的。我们学校坐落在浙江杭州,地理位置非常好,在下沙的大学城内。前身是浙江蚕学馆,是个有着百年历史的老校了。我们学校属于省属重点建设大学。服装设计专业、工业设计专业、环境设计专业等都是比较热门的专业。今年工业设计和产品设计还列入了国家一级重点建设学科。环境设计也列入了省属重点建设学科。我们环境设计的老师不论从教学能力还是教学水平都是非常优秀的,学术研究的氛围也非常浓厚。我们专业老师在本科阶段着重培养学生在设计思维方面的能力,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也结合的非常好,注重学生的双向培养。不仅如此,我们学校在餐食方面也非常丰盛。还有下沙大学城最著名的网红食堂——玫瑰园、桂花园、紫薇阁。学校在食堂建设上真是下血本了。

目前设计考研现状的看法
针对目前考研现状来讲,考研人数剧增。虽然各大高校都在扩招,但是竞争仍然非常激烈。在中国读书永远是更古不变的道理。多读书总是没错的。百万学子都想通过继续深造去提高自身的能力。像高考一样,对所有人都是绝对公平的。现在社会就业压力大,找工作难,但也不乏一些逃离社会继续在学校的襁褓中过活的人。不论出于什么目的,人数是越来越多了,这也意味着这条路越来越难走了。但是我始终相信,只要你内心坚定,踏踏实实一步步做好,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如果结果不如人意,那么一定是你做的还不够,或者与别人相比你还有所欠缺。做任何事情尽百分之百的努力不够,那就尽百分之两百的努力去做。
我是大三下学期开始准备的,总共就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我想清楚之后,跟家人和老师商量了之后决定考自己本校。因为我是本校的,所以我比别人更加了解这所学校,了解我们的专业老师,这是我最大的优势。如果同是考自己本校的,建议在考试前就可以在本科期间好好上各位老师的课,争取留个好印象。同时了解各个老师的研究方向,确定以后要跟着的老师。没事的时候也可以多去去老师办公室,或者带着项目 比赛等找指导。让老师多了解了解你,这并没有坏处。而且多跟老师接触也能更加了解老师的研究领域。其次就是可以找个研究生学长学姐带着你学,她们毕竟是过来人,在一个学校也方便联系沟通。然后就是根据备考时间做好规划,英语、政治、专业、专业理论等等做个大的时间安排表,再细分每周每天的安排。
在备考的这一年我的思想并没有什么很大的转变,我高中老师对我的评价的我是个很坚定的人,下定决心要做的事就一定会坚持下去,遇到再大的困难也决不放弃。在备考期间我也曾经怀疑过自己,但这并不影响我继续前进,想清楚再接着干就完了。只要你不放弃,最后一定可以到达终点。
备考时间规划
接下来,我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的考研规划吧。我对于各科的时间安排分别是英语方面六月份之前把朱伟的恋恋有词5500必须背熟,单词是基础,包括学习刘晓燕的长难句,时间允许的话也可以背一遍。七八月开始做英语真题。十月份背英语作文吗,同时每天自己试着写写。政治是从六七月份准备的,跟着徐涛的视频就行,同时刷肖秀荣的1000题。后面小黄书出来的时候背小黄书,肖四是最后出来的,可以结合小黄书把一些漏掉的知识点背诵下来。可以不用重新背诵。专业理论就是根据参考书目看就行,根据具体几本,在安排自己的背诵时间。浙理是两本书,我的安排是在八月份开始背诵,八月之前结合一些疾风劲草等把书看透,结合历年真题归纳重点。
英语复习
我考的是专硕,考的英语二。英语二比英语一相对来说要简单一点。如果考英语二的同学,建议先把英语一的真题刷一到两遍。我简单说说自己学习英语的一些感受和经验吧!我是差不多2月份开始准备英语的,那时候我的英语四级还没过,英语底子还是比较弱的。但是虽然最后分数65分不是特别好,也很幸运通过这一年的学习过了英语四六级。在这里跟学弟学妹推荐一些参考书籍:单词类 朱伟恋恋有词5500词 词组,可以搭配视频看,如果时间充裕的话。语法类 刘晓燕的长难句 田静的也可以。 作文类 王江涛的高分作文 九宫格,作文书可以多买几本不一样的。有些作文框架好,有些作文句子好,有些作文好套模板。可以互相学习。

关于的政治
政治是从六月份开始准备的。刚开始跟着徐涛更新的视频就可以。一开始的时候不用做题。政治的参考书籍:徐涛的核心考案 肖秀荣的1000题 徐涛小黄书 肖秀荣肖四肖八。一千题根据自己的时间可刷三到四遍。我当时是一共刷了四遍。刷题的同时总结自己的正确率,错的频率很高的题目归纳出来,回归课本,重温知识点,从根源解决问题。11月中旬,买肖四肖八小黄书,一边继续做选择题,一边背诵大题。大题的话,往年都是先出徐涛的小黄书,可以跟着背,肖四出来之后对比一下,重复的知识点可以不用背,把两者结合起来背诵。基本主观题就没问题了。后期有时间的话还可以买一些腿姐、涛涛出的预测卷,只做选择题就可以了,保持手感。
设计理论
浙江理工大学艺术设计的参考书目有两本,张夫也的《世界现代设计简史》、李砚祖的《艺术设计概论》。这两本书相对难一点的是李砚祖老师的设计概论,很多专业的词汇,相对难理解一些,很多概念化的知识很难记忆。也不像现代史那样可以采用串线记忆的方法。有一些就是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点。而且有些知识点还特别绕口。设计史就非常有趣了,像以前学历史一样。这本书我当时是越学越有劲。学完之后你会萌生很多自己对于设计的理解。像这种设计史的学习,可以学完之后讲解给你的同学或者研友,学习就是一个吸收和转化的过程。专业理论前期也需要分析备考学校的历年真题,根据出现的频率分出一级重点,二级重点,三级重点。然后根据自己的备考时间选择背诵。你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也会决定你的最终分数。理论书籍可以结合参考书和视频同时进行,便于理解性的背诵。
专业手绘
关于手绘,浙理考的一般偏概念性题材,历年考过乡愁 桥 豹纹 梅花。今年考了天人合一。不论考什么,关键在于考察学生的设计思维,从这个题目引发出来的思考,没有对错之分,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
全年复习体验
我当时是报了突围的国庆班。国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我也是在这个时间段确定我方案的雏形的。这里的老师认真 负责。我还记得每天都会出一个题目然后规定还时间。老师会统一评级,讲解问题。非常耐心仔细。

初试及复试成绩发布后的心态变化
初试成绩发布之后既是意料之中也是意料之外。我对自己的分数一直预估在380左右,但是成绩出来的时候确实有点意外,快题远超乎我的意料之外。往年我们学校快题一般是有点压分的,但今年居然打到了144的高分。当时看到快题成绩也是非常激动的。成绩出来之后,我放松了一段时间,一直到年后才开始正式准备复试。准备复试的时候,前期我主要把时间花在了制作作品集和准备复试快题。后来才知道线上复试不考快题,于是我开始着重准备英语口语。每天都会与室友英语对话练习。理论问题,一般比较随机,在这里建议学弟学妹可以多看一些设计类的书籍,扩充知识面,包括一些热点的新闻,都可以关注一下。。
复试结果出来以后,非常开心激动。今年我们也是在线上复试的,主要考查的就是专业理论问答 综合面试 英语口语提问。没有考查手绘和听力。所以相对来说简单一点。复试总体过程非常顺利。所以最后结果出来的时候也基本在意料之中。放松心态就可以了,该准备的都准备好,考试的时候就不会紧张。
在这里给给学弟学妹们推荐一些好的设计网站和设计书籍,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谷德设计网有一些比较好的设计案例可以参考 还有pinterest网站有很多很好的图片可以学习参照,还有一些设计的公众号也可以多看看。设计书籍:原研哉的设计中的设计 梁梅的设计美学,有空的时候可以看看。
这些对话里,总有触发点。

Tuweing Design:可用三个词语形容一下这一年?
Yu:①无所适从:刚开始准备的时候不知道从哪下手,没有经验。每天的时间利用的不是很好。各科的时间也不知道怎么安排,每天都是学到哪算哪。
②坚定:在这一年里我也曾无数次怀疑过自己,也哭过。但是从来没想过放弃,再大的困难,都一定有解决的办法,再坎坷的路都会到达终点。
③按部就班:对于自己规划好的事情就按部就班的完成。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
Tuweing Design:为什么选择这条路?
Yu:为什么考研,最重要的肯定是想借助这个平台,接触更多优秀的人。拥有更多选择的机会。尤其是在经过暑假在公司实习之后,更加坚定了我考研的想法。我跟同龄人并没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四年的学习并没有让我对环境设计这个专业很了解。因此考虑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下定决心要考研,继续深造,继续学习。
如果当初没选择考研,现在的我可能已经在工作了。其实人生就是个学习的过程,不论是考研还是工作都能有所收获,即使有些人没考研也非常优秀,也能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关键是对待事情的态度。所谓态度决定高度。
Tuweing Design:这四门科目发挥最好的是?
Yu:这四门科目我认为发挥的最好的一门是专业手绘,达到了144的高分,远出乎我的意料。最差的是一门是专业理论,在理论方面我花了很长的时间准备,尤其是大题方面,但是我忽视了填空题,往年填空题都比较简单,这让我有点掉以轻心。结果考试的时候填空题,25个我就只会做7个。专业理论是考了117。这让我意识到不能疏忽任何一个细节。一定要充分准备。
Tuweing Design:备考这一年,有什么特殊的回忆?
Yu:在假期回来之后,寝室里就剩我和一个好朋友两个人。我们寝室离图书馆有点远,来回时间太长了,所以我都是在寝室学习的。白天基本上是在寝室的阳台上关着门背书的,一待就是一整天,冬天冷的时候就穿的严严实实在寒风瑟瑟的阳台继续背着。每天中午提醒我吃饭的不是闹钟,不是室友而是对面学校食堂飘过来的饭菜香。现在想想还是很怀念那段时光,可能以后也不会再有了。
我没有什么研友,只有一个特别特别耐心优秀的学姐。平时她有空的时候就会帮我看看快题,给我提提意见。包括专业理论也是跟着她的讲解学的。小到专业理论的答题规范她都会一点一点仔仔细细跟我说清楚。给了我特别大的帮助。非常感谢她!

Tuweing Design:浙江理工大学的理论,今年的参考书目是?
Yu:浙江理工大学艺术设计的参考书目有两本,张夫也的《世界现代设计简史》、李砚祖的《艺术设计概论》。这两本书相对难一点的是李砚祖老师的设计概论,很多专业的词汇,相对难理解一些,很多概念化的知识很难记忆。也不像现代史那样可以采用串线记忆的方法。有一些就是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点。而且有些知识点还特别绕口。设计史就非常有趣了,像以前学历史一样。这本书我当时是越学越有劲。学完之后你会萌生很多自己对于设计的理解。像这种设计史的学习,可以学完之后讲解给你的同学或者研友,学习就是一个吸收和转化的过程。
Tuweing Design:今年初试哪一题是你印象最深的?
Yu:今年初试印象最深的题目就是名词解释 阿尔瓦阿尔托,往年我们学校理论题目是不太考察设计名人的,所以题目出来的时候有些意外。但是这个阿尔瓦在设计史中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他不仅拥有格罗皮乌斯 密斯凡德罗等人一样的知名度,而且在建筑的人性化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即使有些没有特意准备设计名人答案的,对这位设计师也会特别了解。在我们准备设计的人性化案例中经常会用到他的例子。所以当时我就是用的准备过的例子写上去的。再延展写了一点。主要介绍了他的设计理念 特点以及一些重要的代表作。给我们设计带来的一些启发。
Tuweing Design:对于你报考的学校而言,你觉得复习理论需要有哪些侧重点去重点攻克,或者说出题者对于试卷出题未来的趋势是怎样?
Yu:浙江理工大学的出题形式分为三种,分别为填空题、名词解释和论述题。填空题考察的知识点相对零碎。对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也非常的多。但是从分值来看,最重要的还是名词解释和论述题占125分。以官网给出的参考书目为主,有时间的话也可以阅读一些相关书籍,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面。其次多积累一些好的公众号和设计网站的案例,答题的时候理论结合案例作答。
Tuweing Design:现在很多学校的理论考题对于用书本上的原话来回答题目给分都不会太高,那是否意味着自己不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背书和记忆了?
Yu:书本上原话回答题目给分不高,首先如果都是原话作答千篇一律的话会影响老师改分的状态。研究生本来就是选拔性的考试,老师除了想看到学生基本的理论素养,还想了解学生的感受和对待事情的看法。看待问题的不同角度。因此在答题的时候除了有理论知识的回答还需要结合一些自己的看法,并且用一些自己平时积累的案例辅助作答。
Tuweing Design:今年手绘分数出乎意料么?
Yu:今年的手绘分数确实出乎我的意料。往年浙理的手绘分数一般不会打到这么高,所以我对自己的期待就是130左右就很满意了。但是我确实在手绘方面花了很多时间,最后研究方案都差不多花一个整月的时间,最后练速度也画了很多遍,确保自己能在规定时间画完。功夫不负有心人。
由于高中三年是在美术学校学习的,所以手绘功底还算扎实。当时是先跟着网课学了一个月,然后再上的线下课。因为时间并不是很充裕,所以每张画我都尽全力画好,争取不浪费时间。在培训班跟着老师从最开始的练线条到上色画场景,最后练方案,一步一步跟着老师的步伐学习。总体都还是比较顺利的。
今年的这个题目其实跟我预想的差不多,当时考前半个月,让室友帮我出了很多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模板灵活转换,今年的考题也有设想过。所以题目出来的时候,还是很兴奋的。准备手绘的时候需要想清楚一个问题老师考察手绘究竟是想考查什么?真的是手绘能力吗?其实研究生阶段基本上手绘很难再经常用到了。所以老师真正想考查的是学生的设计思维。所以在准备的时候一定要注重设计过程。但是手绘如果太差的话,好的想法也表现不出来,手绘是你表现设计的方式,所以也同样重要。

Tuweing Design:进入考场后,有没有特殊的经验教训可以提供给后面的考生?
Yu:浙理工用的快题纸是答题纸,较薄。稍微一用力可能就会破,考试的时候纸破很容易影响状态。而且薄纸和厚纸上色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所以建议平时练习的时候就用答题纸练习。还有一点是考试的时候是没有垫纸板的,所以建议平时练习的时候也可以直接把纸放在光滑的桌子上练习。
Tuweing Design:聊一聊复试吧?
Yu:今年浙江理工大学的复试考查形式是线上,主要考查了专业知识 综合面试 口语测试。首先会有个抽提环节,大概三道跟专业相关的题目。我抽到的是低技术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城市的特色景观怎么理解。综合面试也会涉及一些专业知识和关于大学生活、毕设等等。口语测试就是一些比较基础的问题,例如大学规划、印象最深刻的事情等。
英语面试的老师也是我们的专业老师,总共问了四个问题。都是一些基本信息相关的问题。例如:最喜欢的一本书、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未来的规划、介绍你的家人。
我认为浙理导师更看重的是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了事情的看法。我觉得我最大的优势是回答问题时候条理清晰,分点作答。自信且谦虚。
给大家分享一句一直激励着我的话,只要你有一颗坚定的心,不可能是不可能的事。
突围“针对性”设计考研
公众号:突围设计考研&设计理论考研STUDIO
B站:突围设计考研
微博:突围设计考研

我们看见与听到这些可爱的学员们在面对无数次挣扎中的自我反思,也看到了他们在各种现实困难与心理困境面前及时转换的心态——从复习环境的改变,到复习节奏的革新,再到对当下考研如此竞争激烈后的冷静思考——谁都知道,走完这一切不甚容易。但我们依然相信,考研这一关,关关虽难过,但从过去、从身边、从各类同质化的竞争中找到突出重围的方法与经验,实现明年研一并不算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