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摩洛哥炒饼

2023-06-17 01:40 作者:五月羽毛  | 我要投稿



  我去过摩洛哥,那里的炒饼很纯粹。


  到卡萨布兰卡的第一天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晒,海港的天空蓝得不真实,几乎看不到一丝云,炽烈逼人的阳光如标枪一样投下,打得人皮肤都火辣辣的发疼。我刚在马德里待了两个月,自以为自己已经晒习惯了,没想到这里的太阳还是让我狼狈不堪地逃进旅馆。


  在国内说起摩洛哥旅游,大部分人的选择都是两个,马拉喀什和卡萨布兰卡。马拉喀什自不用说,那里的古城墙、红色城堡和神秘的苏丹宫殿都是一张张世界知名的旅游名片,而卡萨布兰卡很难说出什么代表性的东西,因为这里的一切放在一起是一种完美的组合,让人难以挑出某样东西来讲。那丰饶蔚蓝的海岸,那广场上屹立的塔楼,那如梯田般错落的白房子,甚至那让人避之不及的炎炎烈日都与这座城市是一体,只有它们放在一起才是卡萨布兰卡。


  对了,还有一那盘实实在在的,滚烫出炉的摩洛哥炒饼。


  卡萨布兰卡在阿拉伯语里的意思就是白色的房子,信达雅一点就是白屋之城,当地人对这座城市还有一个充满浪漫氛围的名字,大西洋的新娘。


  这里的房子的确大部分都是白色的,也许初衷只是这样屋里会比较凉快,但无意间促成了一道靓丽的美景,每到正午太阳最炽烈的时候,整个城市都会被骄阳染上它的颜色,即使那些已经老旧褪色的建筑,在此时此刻仿佛也时间倒转回到了初建的时候。


  卡萨布兰卡的城市布局有一种独特的美感,建筑的排布看似随意,沿山而建的城市高地错乱,不懂路的人经常会迷失,但亲身行走在那错综复杂的小道中,你才能感觉到那一股随意而恰到好处的和谐。


  我时常拿着摄影机随意沿着一条小路边走边拍,地图和导航在这里都不管什么用,经常要当地人帮忙才能找到回去的路,当地人不是都会法语,很多人都只会方言和阿拉伯语,鸡同鸭讲狂打半天手语是常有的事,但他们往往都很耐心,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人们似乎都习惯了和我这样的游客打交道。


  小巷里经常会有些孩子的涂鸦,千奇百怪什么主题都有,不是那种迷茫少年充满朋克精神的发泄,更像在网上看到什么好看的图片就照着画了,有一次我碰上了一群正在涂鸦的孩子,他们看我拿着一个大摄像机便围了过来,在镜头前跑来跑去做鬼脸,用半生不熟的法语和我搭话。


  我用随身的拍立得给他们拍了几张合照送给孩子们,他们则拉着我来到小巷另一边的空地上,像是要给我介绍些什么东西,远远我就闻到一股独特的香气,那边是一个架在树下的小摊子,一个胖乎乎的老板坐在躺椅上打着盹,时不时往火炉里添点碳。


  这几天我按照网上的推荐吃了当地特色的塔吉锅和Rfissa,不能说不好吃,但多少有些不习惯,就像在印度的那段时间一样,尽管去了哪里都要尝尝当地的特色,但那种香料比主菜还多的菜肴实在是难以接受。


  这个小摊就是买摩洛哥炒饼的,那也是我第一次吃摩洛哥炒饼。饼的做法全世界都不错的,但小麦的味道每个地方都是不一样的。千百年前我们人类驯化了小麦并把它们带到世界各地,如今除了南北极以外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而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面味。


  那咱们国内来说,南方的面细腻柔滑,北方的面筋道爽口,而去了西北一定要尝尝当地面粉做的筱面,大锅猛火蒸出来的筱面充满独特的风味,而山西的面则更是千百滋味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摩洛哥炒饼的面粉来自这片阳光炽烈的大地上昂头生长的小麦,被炭火一烤,蕴藏在其中的阳光味道似乎全部释放出来了,面饼在口中每嚼一口都有不一样的味道,扎扎实实的面香配上不喧宾夺主的香料能给人带来最简单纯粹的快乐。


  对了,还有鱼肉,鱼香肉丝的名字里有鱼,但不会放鱼,摩洛哥炒饼名字里没鱼,但鱼是必不可少的,这样的小摊上一般一边是一个饼炉,另一边是烤架,夹在铁架上里面烤得金黄的烤鱼拆下鱼肉来,和切好的烤饼一起放到锅里翻炒两下,加上洋葱碎和香料,一盘香喷喷的摩洛哥炒饼就出锅了。


  卡萨布兰卡是北非最大最丰饶的渔港之一,新鲜的海鱼多得吃不完,鲜活的沙丁鱼和鲽鱼都是做摩洛哥炒饼的好食材,比起那些用昂贵牛肉和几十种香料烹调的各种塔吉锅,摩洛哥炒饼这种简单朴素的食物更能打动我。


  最早这种食物是做重体力活的渔民和水手吃的,因为挡饱又便宜,后来逐渐成为受欢迎的街头小吃,只不过之前是炒饼用的是粗糙的玉米杂粮面,而非今天的精小麦面,这倒是和北京的卤煮和炒肝很像,除了对于老时代的情怀之外,它们受欢迎更大的原因,我想是因为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即使是物资匮乏的年达,坚强乐观的人们也会像那些昂首挺胸的小麦一样,迎接阳光,自己找到让生活过得更好的办法。


  正逢第22届世界杯举办的时候,摩洛哥本身就是个足球狂热的国家,而摩洛哥队艰难挺进四分之一决赛更是把火热的气氛推到的极点。


  那段时间我每天晚上都会去旅馆附近的小酒馆看比赛,不大的酒馆里坐满了球迷,一大杯冰冷的啤酒加上大盘的摩洛哥炒饼几乎成了每桌的标配,如果再加上几串烤肉那就是看球最完美的搭配了。


  大家一边喝啤酒吃小吃,一边热烈讨论着球赛的情况,偶尔讲讲笑话,整个酒馆内一整晚都会飘满畅快的笑声,这也是我为什么总喜欢待在那里的原因。


  当摩洛哥队挺着一身伤病,在减员两人的情况下战胜强敌葡萄牙的时候,酒馆内从不停息的讨论声和笑声都消失了,所有人屏气凝神等待最后的时刻,对手的每一次进攻都让所有人一颗心吊起来,当下半场的哨声响起的时候,欢呼声从屋里屋外传来,卡萨布兰卡整座城都浸泡在狂喜的气氛当中,街头上到处都能看到举臂欢呼和相拥而泣的人。


  所有人都知道这样的成绩有多么难得,作为在世界边缘,鲜少被人提及的国家,这是为数不多能让世界知道他们名字的时刻,胜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摩洛哥队让世人见证了他们的坚韧和顽强,这支生长在北非海岸的球队,这群在沙漠之中顽强成长起来的人们,靠着自己的毅力击败了享誉世界的强队。


  在离开卡萨布兰卡前的最后一天,我去了城市纪念公园,入口最显眼的位置还竖着摩洛哥解放阵线的纪念碑,七十多年前,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赶走了法国殖民者,一如摩洛哥队今日的胜利一般向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


  这也是让我最有感触的一点,这里人们和太阳一样热切开朗,也像烈日下的小麦一样坚韧,从伯伯尔人与阿拉伯帝国的战争、再征服运动,到近代的民族解放,在这座白屋之城里留下了太多是伤疤与回忆,但明天太阳依然会升起,破旧的房屋依旧会披上骄阳的新衣,最为炽烈的阳光给了这里的人们乐观面对生活的态度,也给了他们对命运发出抗争的勇气。


  我的相机一直都会记得这大西洋的新娘,这片令人难忘的白屋之城,我也会一直记得,那摩洛哥炒饼。


  


  


  


  


  


  


  


  


摩洛哥炒饼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