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您的包裹终于到了:最晚/最美的 iPhone 12 Pro Max 评测

2021-01-15 14:08 作者:摄影师李白兔子  | 我要投稿



———      

本文视觉主题:

多重镜面 - iPhone 12 Pro Max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千个人眼中

是否也有一千个 iPhone


这么多年来,能掀起每年的八卦、互怼和销售狂欢的手机,始终有一部 iPhone,“谣传-发布-开箱-评测” 轮回不断重复。

每一年的 iPhone ,也像是手机业的一面镜子,能照出当下手机的技术水准和一些发展的方向。

在叹服苹果的技术实力和品牌号召力的同时,在看热闹和享受产品之余,作为一个摄影人,我觉得每年写写关于 iPhone 的文章很有意思。因为每一次都像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了解、体验、推测、论证等等过程的同时,让自己距离技术、产品更近,思考更多。

那么,今年,不对,已经是去年的 iPhone 12 Pro Max 对我来说有什么看点,有什么不足呢?


接下来我会循序渐进地聊下 iPhone 12 Pro Max 在影像方面的 “战力”(水平有限,做不到全面,只能说有自己的视角吧)。


当然一开始要先习惯性的皮一下~

———      

这边,最动人。


如今一台手机所承载的东西比过去增加了太多,影像、游戏、AI、5G、屏幕、音乐、逼格……

但是,当你拿起一部手机,它的色泽、它的触感,是它最先传递给你的信息。在我看来,iPhone 12 Pro Max 最早传递给我的信息,是如镜面一般光滑的不锈钢边框:

上面这张是官网截图,一般人可能会觉得不够直观,所以我自己拍了下。

“手术级别不锈钢材质” 的边框,现实中的光滑程度是这样的:

就……买手机送镜子吧。

好了,皮归皮,我在这里想说的是虽然带上壳儿之后看不到,但自己手里的装备有这样的设计和做工,还是感觉很爽的。

iPhone 12 这代手机整体的硬朗造型,也很打动我这个喜欢复古、徕卡的直男,这一点在本文最后的 One More Thing 里还会提及。


当然,本文核心还是影像,所以接下来就聊聊摄像头吧~

———      

影像核心,三加一。


这里的 “三” 是指 iPhone 12 Pro Max 上由超广角、广角和中焦组成的三摄系统。我想先说 “一”,再说 “三” 。

在第一层含义里,这个 “一” 是指 A14仿生 芯片。

因为无论是平时玩个游戏,还是进行后面会聊到的虚化、夜景等计算摄影应用,手机芯片的算力始终是决定画面效果与操作体验的关键。

大光比场景最考验手机的计算摄影功力

iPhone 12 Pro Max 2.5× 拍摄


以此来看,强悍的A14仿生堪称 iPhone 拍照的 “幕后英雄”.

与上一层含义平行的,是摄像头之外的一个重要元件 ——激光雷达。

当然,你 iPhone 上的激光雷达和 NASA 的肯定不一样,也不会让你和火星有啥关联。但作为一个普通用户,这项技术绝不是虚的,而是能带给你可感知到的好处:提速弱光对焦,辅助人像虚化。


提速弱光对焦,就是光线很暗时,手机也可以通过激光雷达更快更准的完成对焦。而辅助人像虚化,主要体现在主体轮廓、远近关系的判定更快更准上。

不废话,直接看最让我感到惊讶的一张人像模式照片。

iPhone 12 Pro Max 夜景人像模式拍摄

原片


这是一张仅靠夜晚窗外灯光提供照明的极弱光拍摄,曝光时长接近 1 秒。画面中不论是帽子、发丝的细节,还是整个人物的轮廓,以及不同距离渐变虚化的过渡都恰到好处。


对于一台手机而言,这样的照片效果是以前我无法想象的,它甚至还禁得起局部放大观看:

除了精度与夜景人像,iPhone 12 Pro Max 的人像模式整体的反应速度也提升明显。也就是说,即使人物处于运动状态,也可以完成相当精准的背景虚化处理。


我还记得以前用iPhone 11 Pro Max拍小娃玩耍,

边缘各种出错,现在则基本不会。

人像模式的提升当然离不开 A14仿生处理器的强大算力,但 激光雷达 的辅助作用也不能忽视。


此外,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还能看出 iPhone 12 Pro Max 上的另外 2 个升级点:

传感器和光圈 - 更大的传感器和更大的 F1.6 光圈(以前是 F1.8 ),提供了单张拍摄更强的感光能力;


传感器位移防抖 - 比传统镜头光学防抖效果更好的传感器位移防抖,移动拍摄也很稳,弱光下更能让手机进行更长时间的单帧曝光,使得用于多张合成的单帧画面素质更好。


其中传感器位移防抖是专属于 iPhone 12 Pro Max 的配置,其他机型没有。而它的作用也不仅体现在弱光和动态照片拍摄上,在拍摄视频中也有非常出色的表现:


使用 iPhone 12 Pro Max 手持拍摄的视频

手持完成的旋转动作非常平顺


当然,世事无绝对。iPhone 12 Pro Max 也会有出现失误的时候。比如对虚化计算来说堪称噩梦的格子栏杆:

虽然仍不够完美,但基本分辨出栏杆轮廓,

已经超出了我的预期。


但其实上面猫咪的效果已经比我预期的好了,至少乍看上去,多数人不会太在意栏杆边缘的不自然模糊。


聊到这里,我忍不住要让思维跳跃一下。因为对摄影师而言,一切手机给你的功能,再怎么先进怎么好,也不意味着你要按照他们介绍的使用方法去拍摄。


啥意思呢?


比如,夜景就不是只能用来拍弱光题材,防抖也不能让我一定拒绝任何晃动。在有些创意中,我可以利用 iPhone 12 Pro Max 的夜景模式长曝光,来拍摄光线轨迹效果,就像之前我在教程文章里展示的:

夜景模式+转动拍出的 TeamLab 创意效果

详细教程可戳这里


无论从纯技术角度,还是从艺术创意的角度,我们都能看出决定 iPhone 12 Pro Max 乃至任何一台智能手机的拍照性能好坏的,都不是某个元件的提升(比如单纯增加传感器面积或像素数、单纯增大光圈值),而是要综合提升整个系统,让使用手机的人能有更多发挥想象力的空间。

聊完主摄,回过头来再看 iPhone 12 Pro Max 上三摄系统中的其他两支摄像头。


等效 13mm 焦距的超广角摄像头,比过去增强了畸变矫正,对拍建筑和直线条的物体的提升很大。

但……硬件上其实和之前一样吧。好用,但无惊喜。

其实说到超广角,很多朋友都跟我说比长焦要常用。我自己也有这种感觉,比如身处城市,就会时不时用超广角来拍城市建筑:

本图详细教程可戳这里

或是在全景模式中调用超广角摄像头,进行更广阔视角的拍摄:

本图详细教程可戳这里

在不同模式下均能调用所有摄像头,是目前苹果手机的优势之一,也是能让摄影师发挥更多创意的重要条件。

在 iPhone 12 Pro Max 上,我们还看得由于有 A14仿生 芯片的强力支持,超广角摄像头也终于支持了夜景模式。但与更大光圈、更大传感器和更好防抖的主摄相比,弱光成像能力还是逊色不少。


在大理的洱海边,我尝试使用超广角+夜景模式拍摄星空(三脚架固定,30 秒曝光),结果……

下面这张同一地点,使用广角主摄+夜景模式拍摄的星空(三脚架固定,30 秒曝光):

那次星空拍摄让我感觉,主摄表现比过去更好了,超广角也是比没有夜景模式的前代产品更好,但……超广角和主摄相比,还是差了不少,特别是画面边角会出现迅速变暗和大量噪点。这都是超广角摄像头本身所拍素材不够好导致的。


因此,对既要求纯净度,也要求视角的星野题材来说,目前 iPhone 的超广角摄像头还难以胜任(当然也许你去纳米比亚之类的星野胜地拍摄效果会更好)。


再看等效 65mm F2 的新中焦镜头,我特别想说……为啥和适马新出的镜头焦段一样,难道 65mm 变成未来趋势了~ 哈哈哈

玩笑归玩笑,目前 iPhone 12 Pro Max 上的这支带 OIS 光学防抖的 2.5× 镜头的素质还是相当不错的。

几个月来我拍摄的作品,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使用这颗等效 65mm 摄像头拍摄的:

我知道,论长焦,65mm 依然还不算长。

尽管依托出色的超分算法,iPhone 12 Pro Max 在稍微变焦到 5× 左右时,依然能维持还算不错的画质。如果不放大观看的话,效果甚至可以接近安卓手机上 5× 潜望式镜头的成像效果。

粗看是不是差别不大?

右边 iPhone 的色彩还原甚至还更好

左:某安卓手机 5× 摄像头拍摄

右:iPhone 12 Pro Max 5 倍变焦拍摄

注:此时虽然同为 5× ,但两台手机的实际焦距略有不同,因此花朵比例也略有不同。

只有放大观看,5× 光学变焦的安卓手机才在质感、细节方面略胜一筹(但似乎暗部细节又不如 iPhone ):

注意花瓣处的光泽与质感

左:某安卓手机 5× 局部放大

右:iPhone 12 Pro Max 5 倍局部放大

因此,iPhone 12 Pro Max 缺少真正的长焦吗?缺。

但这对多数人来说会带来严重影响吗?我觉得,不一定。

这里可以多说两句,就目前来说,iPhone 12 Pro Max 上 13+26+65mm 的三摄焦距范围,其实十分更接近传统相机系统中 16-35mm + 24-70mm 镜头的焦距范围,也就是大三元的前两支。

在 2020 年的手机中,我们能看到采取类似策略的手机并不罕见。比如索尼的 Xperia 1 II,使用了等效 16+24+70mm 的蔡司三摄。

还是三摄,但主摄底大了,长焦稍微长了一点,

带激光,手机整体造型更硬朗了……

不,我说的不是 iPhone 12 Pro Max,

而是索尼 Xperia 1 II。

(好吧我忍不住又皮了~)


我觉得这样做的一个好处是视觉上容易保持简洁美观(当然像 vivo 那样的四摄云阶设计也很不错)。同时也能满足多数用户的日常需求,毕竟长焦并不是那么常用,相比之下,2-3× 的中焦使用几率要大得多。

并且,以目前的技术来看,即使是规格较高的等效约 125mm F3.0 光圈的潜望式长焦摄像头,在对焦、防抖和光圈值上距离其他摄像头还有距离。其拍摄体验并不够好。

所以,如果苹果未来加入潜望式长焦,是好事吗?一定是。但同时我也很好奇,因为要达到目前 iPhone 12 Pro Max 上现有三摄的水准并不容易。同时,多一个摄像头也会增大手机背面的设计难度。


如何平衡功能与美感,如何提升用户体验,解决好这些问题之后,或许我们才能在 iPhone 上见到长焦。

———      

简单,又不简单的 Apple ProRAW。


并且,我一直在思考,手机摄影是否真的需要 RAW ,而苹果此次推出的

Apple ProRAW ,又与我们熟知的 RAW 有何不同。

在最新版 iOS 系统下,要进设置里开启才能拍 RAW,

并且目前只有 iPhone 12 Pro/Pro Max 才支持。


关于 RAW,我不想说得太理论。而是想结合更多例子,从实用出发聊聊 Apple ProRAW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好,什么时候用。


先用一句话来概括 Apple ProRAW 与我们已经熟知的相机或其他手机上的 RAW  文件的区别:

Apple ProRAW 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张 RAW 原始文件,而是集合了多帧降噪、曝光调节等预设信息,具备更丰富数据的 ‘RAW 文件包’ 。它希望人们去体验 RAW 文件的优点,又试图降低 RAW 文件处理时的难度。

展开讲的话,其实我们要先理解为什么摄影师要拍 RAW 格式照片,以及 RAW 格式照片的处理有什么难度。

首先要说下,专业摄影师也不是什么时候都拍 RAW 文件,因为很多需求 JPG 格式就可以很好的满足了。

在拍产品图时,如果没有输出要求,

我通常只拍 JPG,因为占用空间少,处理速度快。


但当一个拍摄任务需要摄影师做到极致的细节展现、影调过渡、噪点控制和色彩表现时,摄影师会毫不犹豫的选择 RAW 格式。

因为 RAW 格式文件包含着未经压缩的丰富信息,拥有最大的后期处理空间,并且,这种处理可以是 “无损” 的。


换句话说,诸如亮度、色调、白平衡等调节,对 RAW 格式来说也是可以无损进行的,而对 JPG 文件则会造成画面信息损失。

举个例子,同样的日出时天空的色彩渐变,调色时如果用 JPG 格式拍摄并处理,天空就很容易出现 “断层” 的问题,而 RAW 格式就不会。


未经处理的 HEIF 格式原片

天空部分其实已经出现了一些 “断层”


这种差别在修片后会更明显,并且在画面细节上也会有所区别。RAW 格式照片尽管并无锐化处理,看起来细节也要更丰富一些(文件量大好几倍嘛~)。

可点击放大看云的细节和天空的色彩过渡

左:JPG 格式修图后的局部画面

右:Apple ProRAW 格式修图后的局部画面


这么看,似乎 RAW 格式特别特别好。连先进的 10bit HEIF 格式都秒杀了,更别提压缩损失更大的 8bit JPG 了。

但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上面天空的例子并不常见。多数场景下,RAW 格式并不能完全拉开差距。特别是随着手机上计算摄影和 HEIF 格式照片的成熟,保留细节和降噪其实都不是什么大问题了。

你觉得左边是 RAW 还是右边是 RAW 呢?


想想近几年手机厂商在 多帧HDR、夜景模式和色调处理方面的巨大进步,一般用户甚至摄影师在使用手机创作时都不会有拍 RAW 的想法。

因为 RAW 文件处理起来很麻烦。

这里就看出苹果 Apple ProRAW 的优势了,因为苹果的 RAW 在相册里和正常拍摄的照片看起来差不多,曝光、色调、色彩倾向、降噪等都已经帮你调好了。而你要做的,只是根据个人喜好对这些参数进行调节。

在相册中编辑 RAW 文件

和普通 HEIF 文件没什么不同


这就极大的降低了处理 RAW 文件的工作量,你不必从 0 开始,而是可以从 60-70 分开始。


但,可能是因为刚刚开始做这一尝试,就算是苹果自己,对 RAW 的支持也还不够全面。

比如在处理时,套用滤镜后的画质,会保存成压缩更大的 JPG 格式,而如果拍的是 HEIF 格式照片,套用滤镜后保存还是高效的 HEIF 格式……


同时,不是所有的 App 都支持 RAW 格式处理,更不是所有 App 都能读取 Apple ProRAW 的预设设定。

“一夜回到解放前”

左:Snapseed 中预览的 Apple ProRAW 文件

右:打开后的效果


像 Snapseed 这样把简单的 RAW 变回了复杂的 RAW 的情况,虽然并不意味着丢失信息,但无疑加大了用户修片的时间和难度。


你得会调,才能把照片调到和预设的一样……

通过 RAW显影 工具是能找回画面细节,

但这样的调整并非人人都会,

幅度也非人人都能把握好。


不想把降噪、调亮度、调色等负担一股脑丢给用户,但又不能保证所有 App 的兼容性,可能就是 Apple ProRAW 在目前阶段的尴尬吧。

不过以苹果的号召力,Apple ProRAW 的更好支持和普遍兼容应该只是时间问题。并且,这种 “将预设调整和多帧信息打包成一个 RAW 文件” 的理念,本身是要由于传统 RAW 文件的。


Apple ProRAW 的出现是对更优画质解决方案的有力探索,而不是简单的 “相机有啥我学啥” 。

之前在 teamLab 拍的照片,

其实就都是用了 Apple ProRAW。

遇到天空这样纯色渐变的拍摄对象时,

我现在已习惯打开 RAW 格式进行拍摄。

点份外卖,享受美味,不用刷碗。


这就是 Apple ProRAW 想做的事,也是 iPhone 12 Pro Max 的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


一条边 / 三加一 / RAW格式


关于 iPhone 12 Pro Max 的三部分内容,其实也就是本文封面图中,那三面镜子里所反射的内容。

至此,我想分享给你的关于 iPhone 12 Pro Max 的内容就差不多告一段落了,但这篇文章还没有结束。


因为还有……


你的小可爱

iPhone 12 mini


虽然就摄影功能来说,iPhone 12 mini 或许不如 Pro Max大哥那样专业,但当我第一次拿到这台手机时,心里实在难以抑制一种熟悉的感动。

它的尺寸、握持感、外观棱角,都太像我的第一部智能手机 iPhone 5 了……因为一些原因,我没翻到我的 iPhone 5,但找到了后来伴我完成 365 计划拍摄的 iPhone 5S,让它和时隔 7 年的 iPhone 12 mini 同了框:

左:iPhone 12 mini

右:iPhone 5S


而当你把两台手机翻过来,看屏幕,就会发现 iPhone 12 mini 就像是一个进化后的完美版 iPhone 5或5S。

屏幕几乎占满整个正面,没有了 5S 时代的上下左右边框:

除了外形、手感,iPhone 12 mini 的拍照其实也不弱。

毕竟它和 iPhone 12 Pro Max 一样,具备相同的A14仿生处理器,同样的超广角摄像头。广角主摄也与 iPhone 12 Pro 相同,只逊色于 iPhone 12 Pro Max。

它完全能满足日常街头摄影、人像和夜景拍摄的需求:

像前文提到的城市创意建筑拍摄,用 iPhone 12 mini 也完全可以做到:

本图详细教程可戳这里

在使用 iPhone 12 mini 拍摄时,当年那种轻松、恣意探索手机摄影无限可能的心态,那种随时随地创作的拍摄冲动,仿佛又回到了指尖。


所以,2020 年的 iPhone ,惊喜还是很多的。苹果既通过 Apple ProRAW 、杜比视界、传感器位移防抖等功能,向专业又迈进了一大步。同时,又通过 iPhone 12 mini 照顾了喜爱小屏与轻便的用户,致敬了过去。


最后,期待 2021 年下半年的 iPhone ,会有更强大的表现。


- 附 -

使用 iPhone 12 Pro Max拍摄的

一些摄影作品

手机摄影的世界

无比精彩

捕捉美的过程

充满快乐

直播预告

你以为我的脑洞仅限于摄影吗?

呵~ 未免,太不了解我了~

当我不满意如今的相机设计时,

我的做法是:自己设计一台相机。

具体嘛,今晚直播见~

手机摄影讨论群请加个人微信号

cameranote5

暗号:一点讨论群

会有专人引导入群

虽然今天聊的是相机摄影

但我的手机摄影书

也不要错过哦





您的包裹终于到了:最晚/最美的 iPhone 12 Pro Max 评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