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放弃了保研,选择考研。因为只想去清华

分享人
B同学本科: 211,人文社科类专业拟录取: 清华大学 信息艺术设计交叉学科
01 保研还是考研呢?
大学期间,如果想要继续在国内读研深造,无非2条路可走: 保研/考研,于我而言,前者一直是我大学前3年的努力方向。
在大学前5个学期,我陆陆续续积累了还算不错的绩点,一定的科研及竞赛经历,虽然大都拿不太出手,但比照往年学长学姐的上岸经历,大概可以申到一个还不错的学校,然而。
然而大三前的暑假,一个偶然的机会,仰仗上天赏脸砸下的巨大运气,我在网上凭本事刷到了清华交叉学科的相关信息,不得不承认,那一瞬间我就被蛊到了,画中妖眉眼含勾,穷书生丢盔弃甲。
于是,抛开上述胡言乱语,结合我大学期间曾经有过的设计/互联网相关经历,我目标坚定地选择冲击清华大学交叉学科。
在大三伊始,我甚至还狗胆包天地决定试一下保研,幸亏我校比我有数,清华保研要求在提交保研材料时必须获得本科学校保研资格,而我校保研资格的确定时间在清华截止日期之后(有意保研的同学一定要提前关注)。于是,保研之路以世不可逆、棒打鸳鸯的结局惨淡收场,而此时已经是2020年5月,无论是选择原专业保研还是跨专业考研,都燃眉已晚。
然而,管他是火烧眉毛火烧赤壁还是火烧红莲寺,真爱在上,前方就算是重重火焰山你也只能脚踏风火轮踽踽独前。
于是,我没有选择参加暑期夏令营和9推,而是选择准备考研,签下弃保承诺书的时候前途未卜,很难说那一瞬间有没有动摇过,但我最终还是决定卸下无谓的摇摆一意向前,毕竟,渣男行为不可取,做人还是要专一。
02 备考经历
我的整个备考过程是从6月份开始的,6月-8月通过学园的网课,大致了解了考题内容和需要努力的方向,但疫情在家学习进度十分迟缓,9月返校后开始正式复习。
1)公共课: 政治
我的政治备考是从12月开始的,最终成绩是70+,文科善于记忆的同学可考虑在专业课压力过大的情况下适当缩短政治复习时长,但具体情况因人而异。
备考刷题ing...
肖秀荣精讲精练: 刷1遍,理解为主,达到合书可默写大纲的程度即可;2)肖秀荣1000题: 跟随精讲精练背诵过程,刷题巩固,错题知识点2次记忆;3)肖秀荣预测4卷: 选择+大题从头背到尾,肖秀荣保你不后悔。
2)680理论基础
理论基础是今年新增的专业课,考前谁也不知道到底会以怎样的形式出题,但考试核心内容是可以把握的,即交互相关设计基础、技术基础及学科前沿。
1⃣️ 备考流程
理论书籍3-5本
交互相关的理论书籍数量庞杂,且有一定的同质化现象,因而在最初打基础的时候选择几本核心书籍细读,快速建构知识框架,以后看相关书籍也会越来越快。
推荐:《about face 4》必读,其他任选。

2⃣️ 分类整理知识模块
结合学园的课程,加上通过论文/公众号/知乎补充的资料,分类整理知识板块,我当时是分成了设计理论/感知技术/传感器技术/人机接口技术/虚拟现实/IOT/新媒体进行分类整理的,这样有助于以技术为基础搭建自己的知识库,遇到相关的题目也可以快速调取。
推荐:公众号:智东西/爱范儿/传感器专家/交互设计学堂/美国交互设计资讯
3⃣️ 专题练习
由于题目类型的未知性,所以我当时按照不同的题目类型做了分类练习,当时结合学园老师的预测,大致猜测题型可能会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设计大题/小论文,针对每一种题型都大致准备了自己的一套题库,最后考了小论文,也算意料之中。
推荐:交叉学科导师、学生相关论文/《装饰》
3)982专业基础
今年上机的题目别出心裁,属于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虽然想到可能不会再出往年相似的题型了,但我并没有准备,于是理所当然的差点BE了)。

备考流程
1⃣️ 界面临摹
选择一些可以在考场上应用的界面进行临摹(即矢量/功能点清晰/易掌握)
推荐:pinterest/dribbble上找资源
2⃣️ 专题练习
结合学园老师出的题目,思考自己的设计方案,这一步是不能忽视的积累过程,虽然一开始你会觉得自己做的方案就是一团垃圾,但是慢慢的…….慢慢的它可能会蜕变成一团精致的垃圾…
在这一步我的练习数量严重不足,导致考场上没有成熟的方案可以调取,基本靠现杀,考完就感觉自己快要与世长辞了,大家一定要谨记这血与泪的教训,平时多多积累自己的方案。
3⃣️整理自己的专属KIT
在练习了一定题目后,对于自己喜好和易把握的风格和方案也基本有数了,这时候最重要的就是产出自己的专属KIT,即一套可以随时取用的模板。
4⃣️思维训练
最后的最后,在界面基本可以完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自己方案的完整性和创新性,把重点放在设计说明/痛点分析/任务流程的思维完整性上,认真推敲自己的方案,形成一条属于自己的设计思路。
03 写在最后
和学园Z老师的结缘较早,最开始保研的时候就咨询过Z老师,得到了很大的帮助。在整个备考过程中,一直十分感念学园老师们的认真与负责,交互方向的X老师、G老师、M老师,以及编程方向的L老师,都帮助了我很多,可爱的杏鲍菇老师也给了我很多支持与鼓励。在学园学习最大的收获从来不是所谓垂直的资源或技巧的训练,而是思维上的开拓与提升,使我在考研之旅上真正受益匪浅。
最后,期待所有被一个名为“交叉学科”的小妖精勾勾手就神魂颠倒的泅水者们,最终都能拥入她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