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书|《一句顶一万句》

2022-03-24 19:05 作者:Froideuretmois  | 我要投稿

刘震云来学校开讲座的时候,我凭着一篇不入流的,电影《一句顶一万句》的观后感拿了一个什么奖,于是得到参加讲座的机会。这是我真正接触到的第一个作家,讲座开始之前我准备了几个自认为很不错的问题,打算显摆一下自己思考的“深度”。

可惜,我没有那个机会,一是因为我怂,不敢鼓起勇气抢在前头;另一个是因为我实在受不了那些人拿着事先准备好的套路,整一些无聊的吹捧。在这些人面前,问题是什么根本不重要,在名人面前露脸刷存在感才是正事。

他们不懂,一个有思想的问题才会让这些荣誉缠身的人物有所动容,拿那些哪哪都在用的烂套路吹彩虹屁,本末倒置。

(也许,他们早已习惯这种场合,都是逢场作戏,心照不宣罢了)

那一刻,我似乎对“一句顶一万句”有了更深的理解。尽管我只看了电影,对它的原著小说,一无所知。

我的学姐,是我们院系学生会的部长,我的“顶头上司”,她的问题是什么我不记得了,但可以肯定是自己思考的,并且读过小说。

学姐的形象,好像更加高大了。

前面都是一些无效的信息交换,一腔废话,没什么价值,说一万句也没有价值。

我看着自己的问题,突然觉得我还没有领会到“一句顶一万句”内部那层未知的东西。

我坐在“角落”,反复体味着自己的无知。

这时,又一个女生站了起来,她提了一个问题,瞬间打断了我的思绪。

她大概是说:《一句顶一万句》里的人都在找话说,而这在中国是很普遍的现象,它其实孤独的一种表现,她想知道,刘震云眼里,中国人的孤独是什么。

我听到她这个问题,当场确定,这是今天最好的一个问题,胜过在座的学生一大截,一骑绝尘,坐在桌子边的老师都难以望其项背。

(刘震云在主座,老师坐会议桌两侧,学生都在老师后面,一人一把椅子)

刘震云说,这个问题一听就知道不是事先准备好的。我看见好几个老师,都讪讪地笑了。 

房间里响起一片掌声,我也在鼓掌,发自肺腑地为这个学姐和她的问题鼓掌。又想起来讲座开始前有几个老师说,刘震云对那枚法兰西共和国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很喜欢,要多提提,于是就有人在讲座上提到相关的问题,我不禁更加起劲,直到双手火热,手心通红。

这大概就是小说人物常提的,说得着和说不着。

时至今日,我早已忘记刘震云那天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但这对我来说已然不重要,讲座结束后,我拿着笔记本请他签了名。

那年暑假,我最后一次见了阿陈,我们在那座小城市里走了很久,说了很多话。阿陈在我们分开后,发消息说已经心里有了别人,因为和我在一起时始终说不出口,只好选择这样的方式告诉我。

尽管已经提前从朋友的那里得知这件事,那时太阳西斜,白云流动,我靠在公交车的窗户上,车子往西走,窗外风景往东流,看着这一切,我仿佛被抽空了所有的力气。

临走之前,我把刘震云签名的笔记本送给了阿陈,她不想收,被我硬塞进手里。

当我坐在书店,终于拿起这本早几年就该读的小说,才意识到,我们夏天的见面,也是说不着的。

人的孤独就是说不着,既然说不着,一万句和一句其实没有本质的差别。

亲情友情爱情,只要是与人的关系,都是这样,人生也就是通过各种方式摆脱说不着的孤独。

到头来,阿陈是那一句,我是一万句。

一句顶一万句,大概就是这样吧。


读书|《一句顶一万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