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努比亚Z40PRO的光圈到底是多大?

2022-03-24 19:04 作者:科技体验派  | 我要投稿


最新一期的视频,晚妈对于努比亚Z40PRO大师镜头这个宣传点的质疑,引起了一些专业摄影爱好者的讨论。

本期晚妈提出了三个问题:努比亚Z40PRO的35mm主摄,算不算大师级镜头?算不算人文影像旗舰?算不算最好的人像镜头?视频中呈现了真实的结果,答案自在人心。

色彩还原度对比
焦外虚化对比
人像模式对焦错误

一个争议点出现在:晚妈在视频中,发现努比亚虽然宣传“硬件光学虚化”,又号称达到了f1.6的大光圈,是所谓大师级镜头,但经过和SONY大师镜头的对比验证,照片里面的虚化效果不是直接光学成像,而是AI运算的。

但一些摄影爱好者认为:1.6不可能是虚标,是存在换算关系,是晚妈自己不懂。

其中个别人觉得自己懂得多,上来就人身攻击,说实话,小女子很不爽。没能力做视频,却有能耐去讥讽做视频的up,这不应该是B站的风气 。何况这个争议根本改变不了本视频对努比亚测评结果的呈现。

毕竟这期视频评测的标的是手机,是努比亚,不是晚妈。

好在也有理性而客观的观众,比如雷霆归来的后传

过来评价一下 小姐姐结论差不多是对的 但是过程还是有些问题  手机这个确实是f1.6的光圈 进光量是f1.6 但是景深不是f1.6的  这就牵扯到一个等效换算的问题了  通常我们为了方便 一般都是以全画幅也就是135那么大的底来确定镜头焦段 不是全画幅的底都会有一个换算系数 转换成全画幅来作为衡量标准  apsc系数是1.5 m43系数是2 一寸底系数是2.7  1/1.5我不知道  这个系数除了用来转换焦段 也可以转换光圈的景深 但是光圈的进光量不可以转换  举个例子 同样的35f1.4镜头 装在apsc上就是等效50mmf2.1的镜头 但是进光量还是1.4  假设努比亚是一寸底 努比亚的镜头就是等效35mmf5.6的镜头 进光量还是1.6  这个虚化效果差不多就是全幅5.6光圈的虚化效果 可能努比亚鸡贼的把算法虚化加在了手机里  但是进光量确实是1.6 但是虚化效果绝对不是1.6 所以说结论是正确的 但是过程似乎有些问题(玫瑰)

我也表示了感谢!确实这是之前研究得不深入的地方。

晚妈是从知乎起步的,在那里很多人都愿意做深入的研究,一位叫张枝摞的摄影答主,看到以后,主动帮助晚妈进一步研究了努比亚这个光圈的问题。

因为知识比较枯燥,所以就不做视频了。正好晚妈从来没在B站发过图文, 就发上来大家一起探讨。

先说一个玩摄影大家都知道的公式:N=f/D,N是f-number,也就是光圈值,f是焦距,D是入瞳直径。

比如35mmF1.4的镜头,1.4=35/D,可知D=25,也就是说,达到35mmF1.4的镜头,镜片从前面看过去的直径必须达到25mm。

那么手机有没有可能做到25mm直径的镜头呢?稍微有点难哈。目前可见最小的35/1.4镜头,是徕卡Summilux-M 35mm 1:1.4,滤镜口径46mm,去掉两边各5mm的边框,还剩下36mm左右,大于理论值44%。

那么手机怎么实现F1.6呢?靠短焦

比如焦距是5mm,1.6=5/D,可知D=3,也就是说,镜片从前面看去的直径达到3mm,就可以实现F1.6的光圈。但此时的镜头,是5mmF1.6。

5mm呀,这个焦距可以称作“天空镜”了,8mm就是标准的鱼眼镜头了呢。所以怎么办?做小感光元件尺寸,也就是大幅度缩小镜头的成像圈,这样会乘以一个转换系数。比如1/2.3英寸CMOS的转换系数就是5.5X,5x5.5=27.5,也就是这3毫米口径的5mmF1.6镜头,放在1/2.3英寸CMOS上,就是一只等效28mm的镜头了,并且光圈值不变,还是F1.6,因为单位面积的通光量还是一样的,曝光数值不变。不过对于虚化背景而言,F1.6也要乘以5.5,也就是F8.8,对于虚化,1/2.3英寸的感光元件下,5mmF1.6约等于全画幅的28mmF9。

那么这台Nubia 35/1.6,显然是35mm做了等效换算,1.6是真实的光圈值,但是没有进行等效画幅换算。我们首先来算一下,35/1.6的最小入瞳直径:1.6=35/D,D=22mm。显然不可能。

那么根据目前网上提供的信息,IM787的感光元件尺寸是1/1.3英寸,我们姑且先相信这个数值。感光元件行业1英寸=16mm,1/1.3约等于0.77英寸,0.77*16=12.3毫米,可以推算出4:3感光元件尺寸是9.84mm*7.38mm。而全画幅的尺寸是36*24mm,对角线是43.4mm。

如何计算换算倍率呢?不是看面积,是用对角线尺寸相除,43.4/12.3=3.5,转换系数就是3.5X

这下好办了。35/3.5=10,对了,焦距就是10mm,10mmF1.6,这样就能计算出等效虚化光圈了:35mmF5.6

全画幅35mmF5.6,绝对算不上大光圈,但如果对焦距离非常近的话,是有一定程度上的自然光学虚化效果的。

这也和晚妈拍摄的照片中,非人像模式的虚化效果比较接近。

虚化效果对比

我们再计算一个关键的数值,这支镜头的入瞳直径:1.6=10/D,D=6.25,也就是说,这支镜头从前面看过去的直径,必须达到6.25mm,才可以实现F1.6的大光圈

不然就是有两种可能:1.感光元件不是1/1.3英寸的,或者没有用到完整的感光元件尺寸而只用到中间一圈,2.光圈缩水,不是真正F1.6的大光圈。

不过即便是真正实现了F1.6,也就是等效35mmF5.6,这个也没有办法和35mmF1.4的G大师相提并论,相差F4、F2.8、F2、F1.4刚好完整4档光圈、4个数量级,要知道摄影镜头差1档光圈,就低一个大档次呢。这低了4个档次,没脸见人了。更不敢说是“大师级”镜头了。这也是晚妈这条视频立论的基础来源。

努比亚没有在发布会上告诉消费者,这个号称的大师级镜头,实际效果最多只有F5.6;在晚妈指出的时候,却有人指责晚妈自己不懂,手机就该这么算,这个作为消费者,作为体验者,我是不接受的。

那么手机如何才能具备真正光学虚化的、或者说最接近全画幅相机虚化呢?

第一步,需要找到手机能使用的最大感光元件,计算转换系数,转换系数越小,有可能实现的虚化效果就越好。目前手机上采用最大的感光元件,应该也超不过1英寸吧。第二步,需要根据手机镜头的光学透镜(而不是保护镜)的直径也就是N来进行核验。以避免用了大底而无可能在全CMOS感光的情况。

Panasonic Lumix CM1

就目前已知的手机而言,松下CM1是采用了1英寸感光元件的,镜头标称为10.2mmF2.8,我们不妨计算下。1英寸=16mm,43/16,转换系数约为2.7X,27mmF7.5,这么一只镜头,指望虚化,也是不可能的了。那么我们再算一下入瞳直径2.8=10.2/D,D=3.64mm,这镜头口径并不大,但是由于感光元件比较大,所以这支镜头在拍摄时,是必须伸出来的。

那设想一下,如果Nubia采用了1英寸的感光元件,还是等效35mm,F1.6光圈,不考虑手机的厚度,那么会有怎样的等效光学硬件虚化效果呢?很简单,1.6*2.7X,35mmF4.3,因为实际焦距是35/2.7X=13mm,超广角焦距了。当然,F4.3的光圈还是要比F5.6好上那么一点。这时候所需的最小入瞳直径,1.6=13/D,D=8毫米,还可以撒,不是说完全做不到。但一来可能要被迫采用伸缩式镜头;二来,一个35mmF4.3,拿到发布会上说,估计还是要被喷虚化不明显

怎么办?

这时候就到了最关键的步骤,计算摄影

计算摄影,最关键的就是,能分得清谁是前景、谁是主体、谁是背景,尤其是前景与主体的交界处、主体与背景的交界处。所以镜头必须要满足计算摄影的需求。那么35mmF5.6,可以提供相对不错的原始数据,然后稍作夸张,就可以得到远胜于更小感光元件进行暴力虚化计算的效果了。

这时候,别说1.6了,0.8也可以给你模拟实现,但是,不管算法多牛,毕竟是模糊不是变焦,虚化效果是无法和真实的物理光学虚化相提并论的,晚妈在视频中就对比了实际和运算的焦外表现。

其实计算摄影实现的虚化是手机行业通用的技术手段,无可厚非。我们更不可能发条视频来质疑。但是努比亚非要说:我们是“硬件光学虚化”,那这谁也救不了它。

最后说说结论吧:

第一,从实拍效果来看,Z40PRO由于采用了大感光元件、大光圈镜头,加上镜头本身的光学素质差强人意,专业来讲就是没有复消色散、不是APO镜头,那么自有的一些成像缺点被带入了计算摄影,从而得到了不太好的体验,所以【科技体验派】认为这不能算一支“大师级”镜头。

色散和虚化对比

第二,降噪算法孱弱,每张照片都有噪点,哪怕是阳光下,竟然有人说这才是人文摄影的魅力,要这样摆烂,那我无话可说。

视频中展示阳光下噪点

第三,由于使用了比较大的镜头,对焦能力可能就比较差了,所以没有办法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从近至远拍摄多张照片来进行分析与处理,别忘了就连算力强大的iPhone,人像模式都要转一转呢。更大的镜头,更大的感光元件,更是雪上加霜、乱上加乱,Nubia目前根本Hold不住。所以好心是好心,可确实没能提供好产品。从目前而言,需要的优化还很多,还需要努力。

对焦错误案例

其实,在4000元这个价位,努比亚的确体现出来一定的诚意和性价比,肯定算不上一个烂手机,这点晚妈在视频里面也肯定过,不过现在称大师,还是早了点

追加一些张老师的观点:

张枝摞认为:努比亚假的不是F1.6,而是是35mm。因为是“等效35毫米”,而不是“35毫米”。

这就像老罗宣传锤子手机,almost全面屏一样,就不是全面屏。这个“等效35毫米”,也要比真正的35毫米水得多得多。

所以等效35毫米,以人文镜头来宣传,有待商榷。关键是不能还同时宣传“硬件光学虚化”和“大师镜头”。

首先我理解的人文摄影,是通过记录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形成一种关注与关怀。

人文摄影,首先是照相机进行便携化之后,也就是645画幅和135画幅,135画幅当然就是徕卡了。

并且那会儿镜头可能可以达到F2的光圈,就已经非常大了。胶片感光度有极限,且与画幅大小无关。所以这些条件都具备以后,可以开始记录生活了。

至于说什么焦距段才是人文镜头,我倒是没有见到明确的规定。

只是旁轴设计的徕卡相机,在35、50这两个焦距段相对比较方便使用,手动对焦比较轻松,用的比较多。

假设35毫米焦距段镜头是人文镜头的代表。

而努比亚是等效35毫米,我觉得这个说法有待商榷。因为iPhone 4的视角也是等效35毫米镜头左右,只是当时的技术没有广到28或者26而已。

关键问题在于,不能同时提这两个:

1.硬件光学虚化

2.大师镜头

硬件光学虚化,手机只能在短焦距大光圈、长焦距小光圈之间进行选择。没有办法做到长焦距大光圈。所以即便是35mm的焦距,手机都无法维持F1.6光圈。

大师镜头这个提法,索尼先提出来的,代表着优秀的成像质量,以及尽可能大的F值(尽可能大的光圈)。35/1.4、50/1.2、85/1.2等,都是顶级镜头。

所以等效35毫米视角不新鲜,关键是能否实现优秀的镜头素质以配得上“大师镜头”的称谓,以及能否实现自己所说的“硬件光学虚化”。

在【科技体验派】的评测中,这两个点都被验证“不行”,成像有紫边、虚化靠软件。

而号称首发的787也是满屏噪点。

可以说这部手机真的一无是处了。

人文摄影对应的英文是Humanities Photography

维基百科 人文摄影词条:https://en.m.wikipedia.org/wiki/Humanist_photography

纪实摄影对应的英文是:Documentary photography

泰特美术馆对纪实摄影的介绍是:https://www.tate.org.uk/art/art-terms/d/documentary-photography


努比亚Z40PRO的光圈到底是多大?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