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工作感受,成长环境对人的影响
最近深有感触,一个人的处事风格和她从小的生活环境是一脉相承的。即使她现在已经二三十岁了,已经长大了,但是她身上的一些印记却根深蒂固,无法抹去。就拿集团里的几个同事来说吧,大家家庭条件都还可以,二三四线城市小康家庭也不少,都不是特别差。区别在于,有些人的父母是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等体制内员工;有些人的父母是小企业,摊贩,XX店之类的。他们可以看到个人性格和行为的巨大差异。
体制内的孩子可能很有条理,更容易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孩子做生意,虽然经济条件不错,但是很没有条理。在情商方面,他们完全听不懂一些“提醒”“敲打”的话,日常放任自流。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研究内容/材料需要提交给你的上级进行审批和修改。比如领导给的DDL是周五,不用说具体时间,系统里的孩子会有意识的在周五早上或者最晚15: 00(我们17: 00开周会)之前交给领导,这样可以让领导有充足的阅读时间,也可以给自己一些灵活的修改时间;还有商务儿童,17:00 周会,也要被领导提醒,你的材料还没有交上来。催促后还是会拖到晚上上班前十几分钟,或者干脆晚上下班后八九点给领导送过去。明里暗里机智地“敲打”两三次,让它早点交上来,不要总是拖到最后一刻,这样你根本拿不到。继续放飞自己。
体制内的孩子在这方面会比较敏感。基本上这种问题一直说不会再发生了,做事也很严谨,一些暗示和话也能听出来。虽然我们部门很扁平化,工作氛围也比较自由,比体制内少很多,但不代表可以肆无忌惮。方便了别人,也方便了自己。同理心是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