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合肥分行抢先一步助力“双碳”经济
“十四五”时期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我省也率先迈出追青逐绿“碳”索步伐,2021年9月,安徽省在全国率先推出“碳指数”服务;11月,全省推进碳减排金融支持工具落地动员会在合肥召开;12月,省委书记再次在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打好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
2022年1月,浙商银行合肥分行精准借助货币政策工具,落地浙商银行系统内首单碳减排贷款业务,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项目贷款3.45亿元,展现了该行关于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的快速行动力。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阳光电源”)是一家专注于太阳能、风能、储能、氢能、电动汽车等新能源电源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内市占率30%左右,连续多年保持第一,产品畅销海内外。阳光新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阳光新能源”)是阳光电源集团在新能源电站开发业务板块的核心子公司,是该行与阳光电源建立全面合作的重要纽带。
融资“贵且难”
林州市桂东100MW光伏电站项目是阳光新能源在建的平价上网项目之一,项目投资的80%以上是光伏组件等设备采购,该项目建设期6个月,生产运营期为25年,预计年均上网电量15169.5万kWh,每年可实现碳减排量15.38万吨。
该项目于2016年发改委立项,2019年项目公司完成注资、签订预收购协议。受到疫情及河南水灾影响,项目一再延期,因此各方均希望项目尽快建成并完成转让。除时效性要求外,阳光新能源正处于上市筹备阶段,因此难以提供母公司对外担保及股权质押等传统增信措施。
前期与该行合作以传统一般授信为主,但因资金成本较高,资金利用率不是很理想。同时,该公司项目融资需求以融资租赁方式为主,融资租赁公司不仅资金成本高,租金按期支付实际使用资金受限,审批流程长,并且大都位于异地沟通不便。阳光新能源一直在寻求融资替代方案,但受限于价格因素,各家银行较难承接。
恰逢“及时雨”
受益于央行推出的碳减排支持工具政策,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金融机构发放中长期贷款的资金成本,使得银行投放项目贷款成为可能。同时,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支持绿色经济的发展一直是国家金融发展的大原则,总、分行也配套了多种政策及激励措施。在了解企业痛点的情况下,由分行行领导带队,积极介入林州市光伏发电项目,两周内先后两次前往客户处进行调研,业务人员第一时间与当地银保监、人民银行及总行沟通申请碳减排支持工具的路径与操作流程。
该项目要求在2022年一季度实现全部并网发电,且因已与收购方签订预收购协议,故企业要求银行在春节前需完成首笔贷款投放。在内、外因共同起作用下,在内、外部高效协同下,该行仅用20个工作日的时间就完成了授信申报到首笔投放,将政策导向转化为真金白银,有效地解决了客户资金需求,并满足其价格成本低,还款方式灵活,担保方式简便易操作,用高效服务赢得客户的高度认可。后续,将持续运用该行特色产品优势,对其新的项目融资需求积极对接深化合作。
“双碳”目标是一个中长期目标,浙商银行合肥分行作为金融机构得以持续做好政策落地,向“阳”而行、与“光”为伍,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