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卓的长城游记(4)拒墙口
拒墙口给我最大的印象,村子马路旁的老树,给了我一种伸向苍穹的孤独之感,日渐枯萎的腰身似留恋着什么,不知是留恋那清风白云?还是留恋那断墙残墩?我想它更多的是留恋这片扎根深深的土地,这土地经历了太多太多的故事。
在这天气像个任性的姑娘,一会儿还是艳阳高照,一会儿便扯起了半天浓云,爱发小脾气撒撒娇,一会闪电和雷鸣便带来了沙沙的雨滴,我们在雨中漫步,在雨中寻找这空荡荡的老房曾经的温馨。现在每每看到了老房子,总有种莫名的亲切感。无论现在它有多么的破旧,它是时间的积累,岁月的沉淀。在时间的浸润后,感觉它越来越有味道。那是一种能让我在闻到后,能够产生许多回忆的味道,就像那些我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在不远处的一处庭院中出现了一棵高大的树,似乎只有它依旧忠诚的守候着老房子,可以想到从前,生活在老房子里的人天天在它们的护卫下,真的是无忧无虑的生活着,嬉笑着,乘凉着,劳作着……
遇牧民,问村里人在何处?看到那牧民黝黑发亮的皮肤,略长的一些脸,由于寒风晓露和日晒,就像熟了的高粱黍子,红中透着黑,冰冷的脸庞,火热的目光,哆哆嗦嗦的话语,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兰芳在和她对话时,我在那思索到底是有多贫穷,多荒凉,因为村子里就十几个人,因为他们几乎不吃菜,只吃面和自己家种的土豆。问她为什么不出去采购一些菜,她说路不好走,离县城太远,骑摩托车也大坑小坑地走不快,下雨天全是水坑,根本就走不成。问村子里是否还有年轻人,牧民迅速的摇摇头,又低下了头,仿佛在那思考回忆着、数着什么时候自己的孩子回来过。我的心也跟着停留,也跟着回忆自己何时归家过……
之后在老房子徘徊,拍照了一会以后,我们穿过拒墙口,来到拒墙堡,老师在和在路旁的村民们说话,村民说今年干旱,很久没有下雨了,地里的庄稼,干得干死,晒得晒死。人们眼巴巴看着自己庄稼地的庄稼逐渐要颗粒无收,那神情显得是那么的无奈。特别是自己奈以生存的井水也一天天干涸起来。老师说:“等会就下大雨”,村民笑着说:“如果下大雨我就请吃你吃饭。”看到村里几乎没有老房子,以前长城的痕迹不存在了,大家兴致不高就回到了拒墙口,老师在拒墙口画了两幅画,一幅还没上色时,就开始电闪雷鸣了。七月的天气,像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本来晴空万里的,瞬间,雷公公生气了,乌云布满了整个天空,“轰隆隆”“轰隆隆”……风沙沙沙地吹来,闪电“噼啪,噼啪”地打着,像个母老虎。顿时,下起了倾盆大雨“哗哗哗”,“哗哗哗”地从天空中倾泻下来,像泼,像倒。雨滴落在地上发出“嗒嗒”的声音。黄豆般的雨点打在车窗上,发出“啪啪”声,似乎在弹奏似的,这写美妙的声响,组成一首小曲。 硕大的雨点撞击着干渴的大地,一切生灵疯狂汲着上苍给予的恩赐,仿佛要吸纳完全部降雨,弥补久旱之后的饥渴,展示自我生命的真谛。村民们也用各自的方法恭贺这迟到的雷雨,那情形如大病痊愈之后的喜悦:有的忘我的在雨中享受,有的推开门吸纳着雨中带来的阵阵凉气,有的停在门口翘盼这降雨能持续多久。不管怎样每人脸上都露出喜悦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