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迪士尼动画导演忆往昔,还罕见地吐槽了一下真人版

作者/思考姬
编辑/彼方
“无论如何,还是动画版本更好看”
迪士尼经典动画长片改编的真人电影《花木兰》,马上就要在中国大陆上映。


这是一部从定角,宣发,到上映前夕,一直都闹得沸沸扬扬的一部电影,在正片上映后,相关评分也有些触目。



事实上,不只是《花木兰》,每每有一部新的迪士尼经典动画长片(Disney's Full-Length Animated Classics or Hontas)将要改编为真人电影的消息出来时,有关「真人选角」以及「剧本架构」等种种动向,总是会触动大众神经。

而在近些年,大众所担心问题,也逐渐朝着更加复杂多样的方向发展了:
不只是真人演员的“颜值是否够高”、真人场景是否够“还原”,还开始延伸到:真人演员的人种、肤色、性取向,以及故事是否足够符合某种「政治正确」。



这些真人电影,距离原动画版本的文本架构,越来越远(当然也有比较还原的真人电影),尽管原动画版本依然能依靠某种形式,在新媒体端获得一定新生(如下图)……

但无法否认的是,这些在新时代占据了主流视野的真人版电影,已经开始取代原经典动画版本在当代人们心中的记忆了……

那么,迪士尼老一辈动画人在制作动画时的环境是怎样的,而主创成员们面对逐渐被改编为真人版的动画作品,又是怎么想的呢?
正巧,迪士尼经典动画长片之一的《美女与野兽》——其两位被外媒誉为「传说级」的动画导演——Kirk Wise与Gary A. Trousdale,在近期的一次公开访谈中,就谈及了《美女与野兽》动画版以及二人参与其他几部迪士尼动画的创作经历:

右侧分别为《美女与野兽》的两位动画导演Kirk与Gary 视频来源为: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EJd8oZt37E

不仅如此,在这段珍贵的访谈中,二人还很罕见地发表了他们对近年真人改编作品的一些看法。
这可以说是很少见的,老一辈迪士尼动画导演公开发表与之相关的评论。
今天,笔者也就带着大家,随着这两位迪士尼90年代时期明星动画导演的追忆,梳理出那段曾经的动画创作秘事。
从「捣蛋鬼」到「烂摊子拯救者」
Kirk今年57岁(1963-),而Gary(1960-)今年已经60岁了。
两人都毕业于加州艺术学院,并且在大学时就已经成为朋友。1985年左右,两人先后进入迪士尼动画工作室工作,但人在不同的部门,没有真正意义上一起工作过。
1986年的迪士尼经典动画长片项目《救难小英雄澳大利亚历险记》,成为两位好朋友第一次开始在一间办公室内并肩「合作」的经历。

影片讲述了一位住在澳大利亚的小男孩Cody驰骋澳洲,历经大冒险的故事
不过,两个人却很快就被踢出了动画项目组……两人边笑边回忆道,是因为两个人“年轻气盛”,总是“质疑上头的太多问题和决定”,而不是老老实实的执行命令干活儿。

比如在《救难小英雄澳大利亚历险记》这个故事中,男主小男孩设定为居住在澳大利亚的荒野地区,但是形象是金发碧眼,两人向上头发出疑问“为何小男孩的形象不是一位原住民(土著)的形象呢?”

这样的「莽撞」提问,被认为是“态度有点问题”,于是两人就被调离了这个项目,然后被塞到了迪士尼专门用来处理「没活儿干又暂时还不想裁掉的员工」的部门——项目发展部。
这个部门每天做着一些无意义的打杂工作,直到有一天,迪士尼一个投入重金的外包项目干到半路搞砸了,高层们无奈之下把这个烂摊子扔给了项目发展部。
这是一部需要用在迪士尼主题乐园一处景观中的,名为《颅骨命令》的动画介绍短片,“样片非常无趣,且一点儿也不迪士尼”。

但是,在3个月后这部短片就要投入使用了,在如此紧迫的条件下,Kirk与Gary这两位正无所事事的「捣蛋鬼」,被拖过来负责整理这个烂摊子。
因为项目紧迫,两人被赋予了高度的创作自由,同时配备了一批顶级动画师协助他们工作。
两人大胆地完全推翻了之前的故事架构,只保留了原主题,最终在规定时间内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获得了众人的另眼相看。

然后没想到的是,很快,第二个烂摊子项目又找上门来了!
这次的任务状况与《颅骨命令》当时接到手的情况,简直如出一辙:成品糟糕,时间紧迫,资金紧缺,不过它的情况还要更加复杂一些,因为这次的项目是一部迪士尼经典动画长片,要上院线的!
这项目就是后来大获成功的动画长片《美女与野兽》。
讲好一个「美女与野兽」的故事真的很难
迪士尼早在1937年,通过《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这部动画长片获得成功后,就已经开始思考将同样类型的童话改编为动画长片了。

《美女与野兽》这个故事原型也是在当时就进入了备选库。
从前,一位有钱的商人,他有几位子女,其中最小的那个最美丽、最善良。但是,载满他全部财产的船只失事后,商人破产了。
后来,他听说有一只失事的船载着他的货物回来了,于是满怀希望赶到了港口,却发现他仅剩的最后一只船已经被海盗洗劫一空。
在回家的路上,可怜的商人来到野兽的城堡。摘下一枝玫瑰作为送给小女儿的礼物,却惹恼了野兽。
最终,商人承诺把美丽的小女儿送到野兽身边作为交换,才毫发无损地回到了家。为了履行承诺,小女儿来到了野兽的城堡,并因为野兽那美丽而善良的心爱上了他,而并不在意他丑陋的外表。
最终,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美女与野兽》原著童话故事大纲
在1930年代-1950年代,迪士尼曾经尝试将这个故事制作成影片,不过最终又放弃了,原因是故事团队认为“它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1987年,在制作《谁陷害了兔子罗杰》期间,迪士尼再次尝试启动了《美女与野兽》项目,这次的故事被设定为了一个「非音乐剧式」(不利用音乐剧式的演出来进行叙事,比如《花木兰》的真人影片)版本。

然而在项目开发了两年后,也就是在1989年,迪士尼首席执行官在看到《美女与野兽》当时的故事版后,非常不满意并且下令要求从头翻新重做。当时的导演也跟着辞职了……
一般迪士尼开发一部动画长片的时间为5年左右,时间已经过去了2年多,《美女与野兽》这部长片却需要从故事大纲开始重新做!
为了拯救这个项目,迪士尼高层邀请刚刚大获成功的动画长片《小美人鱼》的动画导演,不过后者们因刚指导完一部电影,“太过疲倦”而拒绝了。

高层们又陆续找了好几拨人,却都遭到了拒绝……于是,万般无奈之下,Kirk与Gary组合,又成为了高层们最终的赌注。
“既然这两个家伙曾经让影片起死回生过一次,那么这次也许、大概、可能也会有转机吧”,Kirk与Gary现在回忆起来,高层们当时大概就是这么个心理。
于是Kirk与Gary很快来到了《美女与野兽》制作组,想要大干一场。
不过,Howard Ashman,这位刚刚在《小美人鱼》中,展露了极高创作才华的迪士尼作词家与剧作家,也被派到了《美女与野兽》项目组,他与自己的好搭档——作曲家Alan Menken来到这里只有一个目的,将《美女与野兽》重新改写成一部跟《小美人鱼》一样的、百老汇音乐剧式的「动画」!


于是,Kirk与Gary赶到时面临的状况是,Howard与脚本家Linda已经敲定了另外一个新版本故事大纲出来了!
这个版本故事的主角是怪兽The Beast,故事由一串歌曲串联起来,最终怪兽获得了美人的爱。

然而Kirk和Gary与Howard和Linda产生了争执!前者们认为这并不是野兽的独角戏,而是一个Love Story,是一个双向的故事,因此主角应该是两个人,“主角就像这个影片的题目一样,是美女,与野兽。”

两人的异议惹怒了其他主创,却获得了高层的支持。于是影片按照男女双主角定位推进下去。
接着,Kirk和Gary为故事增加了很多喜剧元素,众多变为家具、餐具的多位趣味配角随机被创作了出来,它们的加入,让原本故事中的阴郁气氛不再那么沉重。


然后,最重要的一点,是团队在维持「音乐剧」模式来讲故事上,达成了一致。在Kirk和Gary的叙述中,是Howard将几首乐曲事先制作了出来,这些曲子成为了整个故事的「路标」,这在二者看来是一种非常聪明的讲故事方式。



在《美女与野兽》中,音乐家 Alan Menken和Howard Ashman赋予了野兽鲜活的生命力,将美女的优雅与野兽的悲凉诠释得淋漓尽致,两人在《美女与野兽》 中创作了许多名曲。 因此,说电影版《美女与野兽》的生命是音乐所赋予的也不为过。 ——媒体评价
就这样,《美女与野兽》项目开始了疯狂运转,但每个人都不知道结果如何,“质量别让众人感到尴尬就好”就是Kirk和Gary最初的忐忑设想,毕竟这是二人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担当「导演」。
然而,最终成果却超越了所有人预期。
《美女与野兽》于1991年完成并上映,获得了包括评论人和观众在内的全方位好评。

它获得了1992年的金球奖最佳电影奖,这是有史以来第一部获此奖项的动画电影。它还成为第6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提名的第一部动画电影,并凭借其主打歌,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原创配乐奖和最佳原创歌曲奖。
Kirk和Gary也凭借此片,成为迪士尼炙手可热的明星导演。
然而遗憾的是,作词家Howard在《美女与野兽》上映前就因病去世了,他未能看到影片大获成功的模样,不过他在世时与伙伴一起创作的几部音乐作品,依然被收录在了迪士尼之后的动画电影《阿拉丁》中。

而Kirk和Gary,在执导了又一部「百老汇音乐剧式」的动画电影——《钟楼怪人》后,对于用音乐串联情节的「讲故事方法」也疲倦。

为了尝试更多样的讲故事方式,二人离开了迪士尼。

现在的两人,依然在探索这2D动画的更多创作空间,而在当今流媒体平台崛起的背景下,2D动画的未来也被二人看好。
而他们在采访最后,对于迪士尼经典动画长片改编的真人电影,终于发表了自己的骄傲态度:“真人很不错,不过我个人认为还是动画版更好看,每一部都是。”
Gary表示:“我自己完全客观且不变的观点是——无论如何,还是动画版本更好看——每一部都是动画版本更好看。但这只是我的个人看法。”
Kirk对此补充道:“这可不只是您自己的看法。

“不只你”
这样的珍贵声音,虽然不及真人电影宣传的声势浩大,但是其背后的底气也再次让人有些动容。
那么,在真人版影片逐渐占领了大众记忆的今天,不妨再次将这些老动画版本再拿出来看一看——
可能你还会发现新的惊喜。





本文来自「动画学术趴」,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