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 1960年的北京龙潭湖 完全变了样

北京外城的东南角一带,几百年来一直是一片荒凉的洼地,污水遍地,芦苇丛生。夏天这里蚊蝇孽生,秽气冲天。住在这一带的,大都是旧社会里所谓的“下等人”——拉人力车的,推小车卖黄土的,捡破烂的,还有给人家看坟的……过去多少年来,改朝换代。可是,这片臭水坑和贫民窟就没有人过问过。

解放后,这一带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污垢,已经被勤劳的北京人抹掉了。1952年整修成东、中、西3个人工湖,因与龙须沟成首尾之势,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起名为龙潭湖。

到1960年,羊肠小道变成了柏油马路,在拆除旧房的空地上,一栋栋多层的住宅矗立起来,那些有生以来没住过新房的人搬进了大楼。内心深处的喜悦使得人们情不自禁地用最美好的字样来命名这儿的一切,“幸福大街”、“光明大楼”等等相继出现了。

祖孙两辈,爷爷赵华庭捡过煤核、τ过荒,在旧社会受了一辈子的苦;他的孙子赵松林现在在北京广播器材厂当工人。

喜隆阿(中)在旧社会找不到固定职业,如今他在117中学当了校工。

杨淑芳的祖辈是看坟的,她现在是北京电子管厂的车工。

医生经常到居民家里巡回诊疗。

住宅区里的一个幼儿园。孩子们只能从故事里,想象龙潭湖一带的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