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鸟人说鸟(1)| 大波浪,汤勺嘴,这种鹈鹕有点萌

2019-08-19 15:54 作者:WWF世界自然基金会  | 我要投稿


刘洁芸
资深“鸟人” 阅鸟无数                                                                                                                       复旦大学生物系本科,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生态与保护生物学专业硕士。

卷羽鹈鹕 来自WWF世界自然基金会


顶一头帅气卷发,外挂一张能装3斤鱼的“汤勺”嘴,健壮的身材,搭配时而犀利时而呆萌的眼神,这气质搭配,只有网红中的“战斗机”——卷羽鹈鹕(Dalmatian PelicanPelecanus crispus) 才配得上。

说到鹈鹕,不少人第一反应是,啊,我知道,就是那种长着很大嘴的鸟,以前渔民养来抓鱼的,抓到大鱼了,要吐出来,真可怜。

是的,亲,你说得都对,可那,真的不是鹈鹕,而是,他的好朋友,鸬鹚啊~~


鹈鹕和鸬鹚,傻傻分不清楚


鹈鹕,有着一张标志性的大嘴,擅长捕鱼;而鸬鹚也长了张大嘴,并且也是捕鱼技术了得,因此,鹈鹕、鸬鹚,傻傻分不清楚,也是可以理解的啦。不过看一下对比照,从外形上还是很好区分的。

普通鸬鹚(©刘洁芸/WWF)


卷羽鹈鹕标准照(© Pbrundel, 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Pelikaan,_Pelican,_Pelecanidae,_Diergaarde_Blijdorp_Rotterdam,_december_2007.jpg, CC BY-SA 3.0)

我国最常见的普通鸬鹚,是一种分布甚广、擅长潜水的水鸟,通常总是一袭黑衣,是令鱼儿闻风丧胆的“水下杀手”!它们锥状的长嘴最是锋利,前端的勾子是使猎物一招毙命的武器。


然而,这些看起来黑黢炫酷的“水下终结者”,还是被“食物链顶端的人类“收”了。它们被古代的东亚渔民驯化,喉部被系绳,因此,好不容易捕到的大鱼吞不进去,只能委委屈屈吐出,交给人类保管啦~从此,捕到的大鱼都要“上缴”,只有小鱼才是自己的食物,所谓被命运扼住了咽喉,也大抵如此。

鸬鹚捕鱼© Robert Sullivan CC0


为什么命运的魔掌没有拍击在同样大嘴吃鱼的鹈鹕呢?

因为运气好嘛?因为气质出众嘛?非也,其实是因为,它没有鸬鹚好用。一方面,鹈鹕实在“人丁单薄”,另一方面,虽然也会抓鱼,鹈鹕却是只能在浅水区域“作业”,“成绩”自然没有鸬鹚好。而且很有意思的是,鹈鹕抓鱼的原理不是扎或啄,而是用“勺”舀,发现鱼以后,张开勺型大嘴,连鱼带水,一锅端,然后再从嘴里慢慢把水挤出来,类似一个巨型“漏斗”。那产量和鸬鹚比起来,似乎显得不太充足的样子。


食物是维系鹈鹕和鸬鹚友谊的小船。卷羽鹈鹕通常单独觅食,即使集群也只是2-3只,由于潜水能力差,他们的觅食范围主要在浅水区域。不过偶然到了深水区倒也不必担心,鹈鹕有时会去蹭鸬鹚的“wifi”,潜水高手鸬鹚在水下大展身手时,把鱼群打乱,鱼被赶到上层,这样好朋友鹈鹕就能“舀”到鱼了。

为了一口吃的,好朋友不惜大打出“嘴”,猜猜是谁赢(© a_wilson, https://www.flickr.com/photos/96738838@N00/, CC BY-NC-ND 2.0)


卷羽鹈鹕:网红的日子也不好过



世界上有8种鹈鹕,卷羽鹈鹕是体型最大的一种,也很有可能是东亚最大的一种水鸟。因此,别的鹈鹕能上树,卷羽鹈鹕就不行,因为,太!重!了!

帅气的卷羽鹈鹕45度脸标准照(©Olaf Oliviero Riemer, 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Pelecanus_crispus_(Dalmatian_Pelican_-_Krauskopfpelikan)_-_Weltvogelpark_Walsrode_2012-01.jpg, CC BY-SA 3.0)

这不烫自卷的发型和标志性大嘴,这长相和气质,怎么看都很“网红”。如此神奇的生物,要说在国内见到野生种群,那大部分人可没这个好运气。

貌美如花双鸟照(© Sue Cro, www.flickr.com/photos/31018850@N04/, CC BY-NC 2.0)

按照繁殖地的不同,卷羽鹈鹕分成三个相对独立的种群,分别在欧洲、中亚和蒙古国三地繁殖。希腊等地实施的保护措施已产生较好效果,欧洲繁殖种群数量的稳定及有所上升,缓解了全球种群的下降趋势,因此,IUCN红色名录的评估中,2017年卷羽鹈鹕的濒危级别由易危(vulnerable)下调为近危(Near Threatened)。


然而,中国国内的种群情况却很不乐观。繁殖于蒙古国,越冬于我国东南部沿海的东亚种群面临着极大的危险,据估计种群数量不超过150只,比大熊猫的数量少太多了,其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卷羽鹈鹕在蒙古西部主要的繁殖地哈尔乌苏湖(©刘洁芸/WWF)

卷羽鹈鹕曾遍布于蒙古和国内。像其他水鸟一样,受到盗猎、湿地退化、人为干扰等多种威胁,它们的数量急剧减少。现存的卷羽鹈鹕东亚种群只繁殖于蒙古国西部湖区的湿地,面临着过度放牧、人为干扰、偷盗猎等多种威胁。

Catsadorakis, G.; D. Portolou (compilers). 2017. Status Report for the Dalmatian Pelican (Pelecanus crispus). Report of Action A6 under the framework of Project LIFE EuroSAP (LIFE14 PRE/UK/002). Hellenic Ornithological Society and Society for the Protection of Prespa (unpublished report). http://www.trackingactionplans.org/SAPTT/downloadDocuments/openDocument?idDocument=30.
蒙古西部的游牧民族,有着用鹈鹕嘴为赛马刮去汗水的传统,鹈鹕嘴被认为是能够给赛马带去好运的神器,这也导致了对于卷羽鹈鹕的偷猎。而近些年来,市面上逐渐出现了用鹈鹕嘴加上宝石和贵金属制作的艺术品,一旦进入收藏品的市场,鹈鹕未来的情况实在堪忧。© Nick Fielding


而从繁殖地到我国东南部沿海,还要经过漫长的地广人稀的干旱地带,对于卷羽鹈鹕至关重要的湿地位置尚缺乏科研支持。气候变化、放牧等导致的湿地的丧失,使得迁徙过程中重要的觅食停歇地进一步缩减。


越冬地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例如温州湾、杭州湾、广东福建沿海,这些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卷羽鹈鹕面临着栖息地丧失、人类干扰和食物资源减少造成的种种威胁。


由于数量十分稀少,分布有限,缺乏研究,对于东亚种群的卷羽鹈鹕,我们知之甚少。这对于该种群的保护,更是增加了很多阻碍。

慈溪滩涂越冬的卷羽鹈鹕 © 施建庆


准网红卷羽鹈鹕表情包(图片来自网络,知识共享版权,左下©Stephane TOUGARD)
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18) Species factsheet: Pelecanus crispus. Downloaded from http://www.birdlife.org on 02/04/2018.


保护网红鸟,我们在行动

2019717-18日期间,东亚-澳大利西亚伙伴协定(EAAFP)在蒙古国西部的科布多省举办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卷羽鹈鹕东部种群保护战略国际研讨会,全面展示东亚卷羽鹈鹕的现状,面临的威胁和保护情况,并正式组建了EAAFP卷羽鹈鹕工作组。研讨会由蒙古环境和旅游部、科布多省政府办公室、哈尔乌苏湖国家公园和蒙古野生动物科学保护中心共同主办,科布多大学协办,EAAFP、世界自然基金会支持。

卷羽鹈鹕工作组合影(© Vivian Fu/EAAFP)


EAAFP卷羽鹈鹕工作组,包含了该物种的繁殖地和非繁殖地的工作人员和鹈鹕保护的国际专家。工作组成员将进一步完善和充实行动计划和保护策略,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相应的保护工作。熊猫君也将持续关注,为网红卷羽鹈鹕的保护尽一份力。

哈尔乌苏湖集群繁殖的软萌鹈鹕宝宝(© 刘洁芸/WWF)


另有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正在进行调整和征询意见,而卷羽鹈鹕的保护等级有望从国家二级升为国家一级,为这一物种的保护带来坚实的政策和法律基础。

鸟人说鸟(1)| 大波浪,汤勺嘴,这种鹈鹕有点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