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祭日丨继往开来,永志不忘
国家公祭日丨继往开来,永志不忘
原创 爱初心百科 初心百科

“1937.12.13”!在国家和民族历史上,是不能被遗忘的日子。2021年12月13日,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2014年2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历史犹在,回声不绝。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一时间,中国城乡战火连绵、硝烟四起,中国人民苦难深重。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30万同胞惨遭杀戮。这是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惨案,也是骇人听闻的反人类罪行。历史不会忘记,中国人民不会忘记,中华民族不会忘记!







内容及图片来源:人民网

相关知识点补充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留来陕督战的蒋介石,逼迫其抗日的一次历史事件。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中日民族矛盾逐渐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率先发出“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然而,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仍倾向于武力解决中共问题。1936年12月,蒋介石亲赴西安,逼迫时任西北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的东北军将领张学良、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总指挥的西北军将领杨虎城全力 “剿共”。张、杨再三苦谏,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遭蒋拒绝。于是,在12月12日,他们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蒋抗日,即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最终,在中共等各方面的努力下,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卢沟桥事变
又称“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的开始。从1937年6月起,日本侵略军在北平(今北京)西南的宛平附近连续举行挑衅性军事演习。
7月7日晚十点钟,驻扎丰台的日军声称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宛平城搜查,并要求中国驻军撤出宛平等地。这些无理要求遭到中国军队拒绝,日军即炮轰宛平城和卢沟桥。当地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三十七师吉星文团全体官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推动下,不顾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的命令,奋起还击。7月8日,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号召全民族抗战。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蒋介石被迫于7月17日在庐山发表谈话,宣称准备抗日。
七七事变揭开了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序幕。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或称日本侵华战争,是20世纪中期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正义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核心的“大陆政策”。1931年9月18日,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整个中国东北地区,抗日战争正式拉开了序幕。分为两个阶段,即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局部抗战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日军逐步侵略东北、上海、华北。全面抗战以卢沟桥事变为起点,分为三个阶段,即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阶段,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发生了淞沪会战、平型关战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战争。最终,抗日战争以日本战败画上句号。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