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国战斗机和配套空空导弹为何战果基本为0!


枪炮的性能再强,真正起到杀伤作用的还是炮弹和子弹。同样原理,战斗机的纸面性能再强,也需要配套的导弹足够强大才能产生战果。但是大多数人的注意力往往被飞机本身的参数所吸引。从第三代战斗机开始,就不断强调飞机的高仰角性能,空战能量保持性能,机头指向能力。这些能力确实重要,但是到了今天,若继续痴迷于这3点,则明显是钻了牛角尖,在空战的基本思路上已经落后了。我们都知道,在三代机提到的前面三项飞机本身的能力上,前苏联到今天俄罗斯研发的典型战斗机平台都是性能非常突出的。基本可以超过西方国家同时代研发的同代机。可是让人大失所望的是,当今的苏式三代机和三代半战斗机已经买到了全球几十个国家,也屡次参加局部空中冲突甚至是战争。空空导弹也发射过不少,到目前战果居然为零!这就很尴尬了。
在过去,比如典型的三代机米格29,不但空战中屡次无战果,甚至还被经常击落,成了全球空军印象中的“最佳靶机”,这导致米格29的整体销售非常的惨淡。而苏27系列的销售情况要好的多,但是在国外的一些冲突中,也是30年无战果。在最近的227空战中,甚至明显有被击落的嫌疑。即使没有批量的损失,那么被对手全面压制也不用怀疑,毕竟用户手里还有200多架的苏式重型飞机,却哭着喊着要阵风替他报仇,这潜台词也足够让原销售单位脸上很挂不住。为何出现这种局面?瀚海狼山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苏式飞机本身还暂时说的过去,但是配套的导弹实在是上不得台面。只看卖家宣传的导弹的各种纸面的指标,足够世界领先,但是一上实战战场,就原形毕露!过去发射出去不少,却都是无头苍蝇一般。本机的引导能力不行,加上导弹能力吹的太过,结果就是无一战果。第二,还在于苏式战斗机的作战思想严重落后。

仍然一味的强调平台本身的机动能力,而不是现代空战的综合空中态势感知能力。甚至到目前所谓的苏57还在强调这一点。但是狼山认为,当今的各国空军,需要的是可以一剑封喉的杀手;而不是一个连续翻跟头翻的极其漂亮的杂技演员。但是俄国人的设计思想,仍然觉得翻跟头翻的好看的飞机就是先进飞机。杀手也会翻跟头,也会翻得很漂亮,但是杀手翻跟头和杂技演员翻跟头的最终目标根本不一样。因此绣花枕头式的机动能力和实际作战需要的超机动能力本质上是不同的。
苏式飞机战果不佳,除了强调飞机翻跟头翻的要好看外,甚至对空空导弹也强调翻跟头要翻得漂亮。比如苏式格斗导弹的离轴发射能力一直比同代的西方格斗导弹大30度甚至大一倍,还专门配上头盔瞄准具,甚至还搞出什么越肩发射、甚至向背后180度发射,吹的神乎其神。但是一旦实弹打靶,就知道根本就不是说明书中的性能。而俄式超视距中距弹动辄说射程超过100公里,或者被吹成150公里,但是实弹打靶会告诉你,有效射程能到50公里就不错。这种做法,等于不但把出口的飞机吹成了杂技演员,甚至把配套的导弹也吹成了可以翻漂亮跟头的杂技演员。纸面性能和实战能力大相径庭的武器,如何能取得一个战果?

长耳朵家当年为了应急。也进口了2百多架原装苏式飞机,购买了数千枚配套的弹药,但是很快通过自家的演习和对过去战例的收集,认识到这些飞机和武器真正的实力。知道必须建立一套自己的使用和升级规范,而不能仅仅靠说明书操作,因为这些说明书上不靠谱的内容不少。并且逐步同前苏联不同的研究所接触,进口零件和技术,逐步升级这些原装武器。再到后来,随着国产空战武器性能突飞猛进,逐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甚至个别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则对进口的飞机平台的武器控制软件进行破解和升级,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挂载国产导弹。进口旧平台则平时巡逻为主,使用完规定的寿命就可以了。再大规模的引进国外平台和配套的不靠谱武器则已经没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