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为什么我不喜欢《简爱》
之前做的读后感大多是正面的评价,这一期来吐槽下《简爱》(以下仅代表个人观点)
三四年前读的罢,当时没有什么感觉,评价不好不坏,只感觉看完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当时读很多书的心态都是这样)。前段时间老师复习九年级必读书目时又看了一眼——觉得不怎么样。
先谈谈内容:用现在的眼光看是有点俗套的「落魄女主逆袭嫁入豪门」剧情——虽然后来罗切斯特也落魄了,但还是一股浓重的玛丽苏味。可能在当时看是新颖的,也不可考到底是网上玛丽苏文学改编太垃圾令人反感,还是这种风格本身就不好。
个人对这样的剧情不置可否。但是感觉作者想表达的是一个很模糊的东西:前期貌似是学习奋斗改变命运;遇到罗切斯特后画风一转成了爱情小说——当中还夹有爱伦坡式的诡异笔法;后面离家出走又变成了冲破爱情束缚追求精神独立;当你以为他要结束时,?他又转回爱情小说了。这样的笔法给人一种作者什么都想写但是什么都没写好的感觉(可能是因为夏洛蒂当时也确实刚刚从事写作)其实只要单挑出其中一点按照这个设定一以贯之写下去,再改改结尾,作为准一流小说还是没有问题的。但原作感觉散了点。
再说结尾前面说了那么多其实都还是小问题,这本书总体上也确实可圈可点,但是结尾的处理简直称得上败笔,直接把小说的水平拉低到了二流。罗切斯特从表面上看与简爱是同样的思维敏捷,但他远没有简爱自由,是一个矛盾体:一方面愿意接纳简爱这样出身低贱的爱,另一方面他的光鲜却全部来自他试图摆脱的疯女人身后的家族殖民地(他不是长子,继承不到家族财富)。所以疯女人出场的那一刻就注定了这段爱情会是一段悲剧——如果罗切斯特愿意和简爱一起私奔,隐居乡下,办一所孤儿学院,拯救更多出身地位的灵魂,顺便歌颂一下自由的爱情,而疯女人则守着庄园被人照顾也不愁吃穿,这是我唯一能想到的happy ending方式,与鲁迅朱安许广平有点相似。当然罗切斯特还是妥协了,他无法摆脱自己原来的家庭连同他的身份,他的财富——他除了简爱之外的一切。
但后面的情节就开始山体滑坡,简直可以称得上反讽了:简爱出走是相信自己的灵魂与罗切斯特是平等的,她根本没有做过回来的打算——罗切斯特恳请她留在桑菲尔德(换句话说就是当他的情妇)使她感觉到了侮辱。但是作者非要用浪漫主义手法让几百公里外的简爱听到了罗切斯特的呼唤;然后她就跑回去了??这段的逻辑性属实太弱了,硬圆回一个好结局的痕迹太明显了。后面又开始套路化:罗切斯特失去一切,疯女人自杀(她注定要死,虽然对她是不公的),但是简爱对罗切斯特的爱更加坚定,最后在一起了,罗切斯特还顺便治好了一只眼睛(这个硬圆的痕迹也明显)
给人的感觉……怎么说呢:他头戴皇冠时不愿摘下皇冠低头接受你的爱,结果他落魄到皇冠被扯下时你反而跑回来蹲下来吻他?这已经变成无脑恋爱喜剧了。简爱之所以出名只能说与前半段写妇女个人奋斗成长以及认为人人灵魂平等的思想在当时确实是革命的,但首先存在其局限性;其次和结尾没有任何关系,结尾妥妥的败笔,甚至可以说是对于当时主流价值观的贿赂,不然可能太革命了一点(?
总而言之,简爱可圈可点,但是缺点不少,所以很遗憾在我的心里只能算是二流小说……应该是2022最后一篇读后感了吧,那就到这里吧,随性一点,不凑结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