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昭烈帝-刘备 偶有感慨。

最近看《三国志》《三国演义》有感而发。看到陈寿在《三国志》对先主的评价:
“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登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为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一个从黄巾之乱诞生的英雄,刘备一生经历几十次大小战役,同时期的诸侯都被消亡殆尽。而刘备,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在一次次败战中,壮大自己的势力,在刘备的每一次选择生存中,我们会发现,都是当时情境下或许最好的选择。
一个小人物,一个白手起家的人,一个有着八杆子打不着的皇叔头衔的人,这样的起点,让他在各路诸侯中没有任何先天优势,而这样的落差感,也会让人感受到一个普通人创业艰辛。
现如今评价刘备大多在于:刘备是否是君子与伪君子之间。
在我看来在那样一个乱世中,讲仁义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年年诸侯战乱,百姓生命如蝼蚁一般,任人宰杀,生活和生命都得不到保障。而刘备的出现,以仁义为名,就好比矮个子里拔将军,全靠同行衬托的好,才让这种可贵的仁义在乱世中更加耀眼。

刘备并非一个完美的人,他有是不是君子,伪君子,都过于片面,他是枭雄,是一代君主,是一个拥有远大志向,有做事底线,一个能贯彻自己理念的人,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刘备和季汉拥有浓重的理想主义色彩,所以才能被后世津津乐道。
季汉为什么让人喜爱:因为君臣同心,共襄盛举!
季汉为什么让人不舍:英雄落幕,大汉王朝最后的辉煌篇章!
而刘备少时便胸怀大志,道出“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初出江湖便有“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耶”,稍有名气便与曹操相遇“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而后落魄转投刘表几年无战事,髀肉复生,心生忧虑“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三请孔明出山“先生不出,如苍生何”,汉中之战中“操此来无能为也,我料必得汉水矣”,虽成霸业“朕不为弟报仇,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终为白帝托孤“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随后留下“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便撒手而去了,刘备23岁起事,63岁终于白帝城,40多年南征北战,睥睨天下,虽未功成,但不失为英雄也。
作为一个普通人为生活而奔走,我能感受到刘备那种一无所有,白手起家的感觉,更容易使人共鸣。我也不是一个君子,不能理解在那乱世,黑暗的社会中刘备带来的仁义志向之光,虽不耀眼,但生生不息。但我是个很感性的人,刘备的一生总能触及我的泪点。(个人一点小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