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影响因素调查报告(作业)
一、 调查背景
学习成绩是大学生最需要考虑的东西。
对大学生学习成绩影响因素的调查,希望通过调查和分析,尽可能多地获取大学生对学习多看法,归纳出影响大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和它们各自影响力度的大小,从而帮助大学生找到科学的学习方法、明晰的学习目标和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自己的成绩起到参考作用。
二、 调查过程与方法
1、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只采用在qq群和微信群中线上问卷调查一种方法。
2、调查过程
笔者于10月下旬启动了调查工作。经过小范围测试和数次修改以后,笔者于10月30日正式完成。通过QQ群微信群问卷方式,共收集到问卷128份
三、 基于有效问卷的调查结果分析
1、学习兴趣
被问及“您觉得您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度是否影响到了您的成绩?”时,
有55名受访者认为影响较大或者影响非常大,占比61.22%
那么,兴趣到底对成绩有多大的影响?它到底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1)专业兴趣程度影响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越是浓厚,大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就越强。
对专业 “索然无味”的受访者,有2/3对学习的积极性“非常低”;
对专业“没啥兴趣”的受访者也只有20%积极性较高。
数据表明,受访者们对专业的兴趣越是浓厚,学习积极性低迷的概率也越低。
“兴趣盎然”的受访者,其学习的积极性全部都处在“较高”或者“非常高”的水平上。
(2)专业兴趣程度影响大学生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
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越是浓厚,大学生对学习的时间投入就越多。对专业“索然无味”的受访者,每天在课余时间只投入0-1小时时间来学习。随着专业兴趣程度的提高,受访者每天在课余投入学习的时间也越多。“兴趣盎然”的受访者中,有60%每天在课余可以投入2小时以上的时间学习。
(3)学习积极性和时间投入影响学习成绩
在学习积极性较低的受访者中,只有10.34%的人成绩名列年级(班级)前10%,尚有75.86%的人成绩在班级前50%,甚至有13.79%的人成绩不在班级前50%以内。但是在学习积极性较高和非常高的情况下,这三个数字分别为42.59%、50%、7.41%,100%、0%、0%。
在每日课余只投入0-1小时在学习上的受访者中,23.08%的人成绩名列年级(班级)前10%,69.23%的人成绩在班级前50%。当时间投入达到1-2小时、2小时以上时,这两个数字分别变为26.32%、63.16%,43.59%、48.72%。综上所述,这两者越是高涨,成绩表现出色的概率也越高。因而,专业兴趣程度可以通过这两者间接影响学习成绩。
大学生对所学的兴趣越是浓厚,大学生在成绩上的表现出色的概率也更高。
2、学习方法
被问及“您认为您的成绩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时,有75.56%的受访者选择了“学习方法”。那么,大学生习惯采用的学习方法到底有哪些?它又能对学习成绩产生多大的影响呢?
(1)大学生的学习方法丰富多样
被问及“在大学里您更愿意采用哪种学习方式”时,被选择最多的是“听老师讲课”(占66.67%),其他方式(听网课、看书籍、参与实践、讨论交流)被选择次数相差不大(选择各自选项的概率都在45%-60%以内)。
(2)学习方法与成绩关联性不大
通过学习方法与成绩的关联分析,笔者发现,每一种学习方法,相对应地都有30-40%的人成绩在年级(班级)前10%以内。分析后,笔者认为成绩与学习方法之间并无明显的线性关联。
四、结论与建议
1、从兴趣入手,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这在上述结果分析中也展现得淋漓尽致。为此,应当首先以兴趣为抓手,将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具体来说,
2、主动融入身边人,拥抱更加适宜的学习氛围和环境
环境也是影响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大学生朋友们应当主动打开社交圈子,多与同龄人、学长学姐交往,在、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氛围中提高绩点;
3、不要拘泥于特定的学习方法
调查表明,学习方法对成绩的影响相对较弱,至少在本次调查里,并不存在能明显提高成绩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