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巴比伦》— 对于善恶独特的诠释

2020-01-30 05:17 作者:信评动画  | 我要投稿

《巴比伦》完结撒花!

作为2019年十月新番中开局最亮眼的一部作品,本作后续的发展,不要说网上的风评了,连我自己都觉得有些两极。一方面,作品确实有不少的东西没有讲清楚,在最关键的时刻给出一个开放式结局也很让人糟心;但另一方面,我依旧觉得整个观影的过程是愉快且刺激的,我也觉得作品对主题的挖掘是漂亮且深刻的。

这篇专栏,试图去分析作品这样的叙事手法,去思考这样叙事的意图以及他的效果的好坏;并把作品所提炼出来的主题,去展开说明给大家。

希望大家会喜欢这篇专栏,也希望大家能够三连支持,并关注up主哦!


跳脱旧框架的叙事模式


本作改编自野崎窗的同名小说,而野崎窗总共有三个剧本被动画化:除了本作,还有2017年的原创TV动画《正确的KADO》,以及刚上映不久、我也写过专栏的原创动画电影《Hello World》。

虽然他其他的小说我也没有拜读,但是恰好这三部动画我都有看过,所以即便本作《巴比伦》的编剧并不是由他本人担当,我也大概能够感受到他在剧本创作中的个人风格。

那就是,在他的剧本里,一直都能够看到这种不断跳脱旧框架的叙事模式。

在《正确的KADO》里,我相信没有人能够否定前8集作品所构建出的精彩科幻设定;但是该作的后4集,它却把这些严谨的设定给破坏,呈现出一个“热血暴走”的故事出来。也因为这样,该作一直饱受各种观众的诟病。

在《Hello World》里,虽然割裂感没有那么严重,但是其实电影的前45分钟和后45分钟,其实也是两个不同的故事:前45分钟,讲述的是一个小格局的爱情故事;而后45分钟,讲述的则是一个不断反转的科幻故事。

而放到本作,我们也可以大致的分成两段:前面7集,是关于追捕曲世爱的刑侦故事;以及后5集,是一个关于善恶讨论的哲学故事。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野崎窗的剧本,往往会在中途突然切换自己的故事基调,去颠覆前面已经铺垫好的故事内容,转而去讲述另一个截然不同的内容。

这么做的好处是什么,坏处又是什么?我们再回去审视这三部动画最后的反响,其实就已经能够看出一些端倪出来了。

如果故事切换的好,能够往更深或更复杂的高层次剧情推进,那么这样的切换,就会被人说成是反转,甚至是神转折,就好像《Hello World》那样;如果故事切换的不好,作品进一步所讨论的内容不如前者来得精彩,那么“烂尾”的感觉将会异常突出,就像是《正确的KADO》那样。而这两种反应,其实归因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与期待不符。

严格来说,我们对作品的一切评价皆属于主观;而主观感受的最直接来源,在于作品与自己的期待相比,到底更好还是更差。所以如果一个作品,开头表现的一般,突然在剧情中给出了一个出乎人预料的优秀展开,这种比预期好太多的感受,会大幅度增强观众对作品的好感度。这也是为什么“剧透”会影响观影体验的根本理由,如果一开始就已经知道剧情会怎么发展,那么自然就没有惊喜,自然就不会因此而得到多么好的观感。所谓的套路、老套、没有新意、没有创意等被人用惯的“负面”词汇,其实也是同一个道理。

但如果相反,当一个作品开头精彩绝伦,给人期待非常的高的话,观众就自然会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作品,一旦作品不达标,即便实际上该段内容本身质量也不差,这种断崖式的落差,也会造成难以挽回的观感崩坏。

实际上,如果我们不管《正确的KADO》前8集的内容,只看后4集,然后把故事的前续想成是什么异世界穿越故事的设定,最后4集的内容也还是不错的。就是因为前面太精彩,后面却有着强烈的落差,才会有这种难以言喻的感受。

期待越大失望越大;绝大多数的烂尾,往往都不是因为尾烂,而是因为前面太好了而已。

好了,这里说了这么多,那么到底本作,《巴比伦》在跳脱了旧框架之后,到底是带给了我们惊喜,还是让我们感到更加失望呢?

从多数观众的风评(参考了BGM和MAL)来说,明显失望的占比还是挺大的。但是至少对我自己来说,我觉得是两者参半的。失望的关键,在于作品前半在追捕曲世爱的故事中,不断搜捕线索与尝试与其斗智斗勇的描绘,我认为还是挺精彩的,也是不少观众想要看的;可是这些内容到后半的篇幅不仅大幅缩水,最后的结局甚至对此给出了一个非常负面的结论,让作品前期角色大量的努力仿佛都付诸东流了,这个体验还是挺糟糕的。

但是本作后半的内容层次有变低吗?我自己觉得后半作品转而去探讨“善恶”,虽然跳跃性有点大,但是却很好地涵盖了作品的一切内容想要去呈现的主题;许多在故事本身很难理解的情节设计,放到这个大主题的层面上来看,或多或少都带出了更多可以玩味的空间,甚至刺激着我们去对善恶有更多的思考。所以就这点来看,我也觉得是惊喜的。

只是就如同我一直所强调的那样,故事是先于主题的;如果作品的故事没有讲好讲完整,即便它有特别好的主题,也未必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本作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去证明这个观点

所以对于本作,如果它至少能够把它所铺设出来的线索与伏笔给好好讲完的话,那么我相信本作的风评,以及我个人的观影体验,应该还会好上不少的吧!


善恶到底该如何诠释?


本作的内核不用多说,就是在讨论善恶观。当然这个东西不可能有一个完美的解答,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解与认知,但是至少本作透过它的故事,去让我们得以再一次的去反思这个概念。

作品在第11集展开了一场对于善恶的多方讨论,并在故事的最后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解读。它将善理解为“持续”,将恶理解为“终结”。

这个持续,其实就可以理解为生命的延续;而一切能够帮助生命延续的事物,都可以称之为善。繁殖后代,将物种的生命延续,所以是善;努力,让自己能够以更好地条件生活下去,所以是善;帮助别人,能够让社会的利益最大化,让整个社会能够更优渥的发展下去,所以是善。反之,自杀,终结了自己的生命,所以是恶;杀人,终结了他人的性命,所以是恶。

但是为什么一定是这样的分界呢?为什么只能采用这样的价值观呢?甚至,为什么不能反过来呢?

实际上,这还真的没有绝对的答案,我们只能够说这或许是最符合我们本能反应的直觉,或者这就是嵌入我们基因的一种本能吧!为了展示这点,作品在最后一集的一个处理我觉得很漂亮,那就是让总统去说服一个想要自杀的女子不要这么做。重点其实还不是这个说服的内容是什么,真正的重点,是当总统真的延迟了女子自杀之后,现场的官员,其他在观看直播的观众,甚至包括在屏幕外的我们自己,都会有一瞬间感到喜悦。

而就是这个本能的因为别人能够活下来所感到的喜悦之情,说明了我们本能是期望这个世界能够往能够“持续”的方向发展的。然后我们对这个我们认为正面的方向,给了一个“善”的名字。

有了这个大前提之后,其实我们再回顾本作的剧情,很多内容都有了可以解释的地方。

像是不少人诟病说作品最后对自杀法没有一个很好的交代,但是实际上当那名女子被说服而放弃自杀的时候,当人们为此感到高兴的时候,当作品给出了活下去就是善的一种,而自杀就是恶的一种的时候,就已经给出了一个隐喻的交代。

甚至是曲世爱这个角色,即便直到最后她的一切都依然谜团重重,但是她在这个作品里的定位却是精准的。曲世爱作为本作恶的极致,她在第二集遇到男主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在质问善恶的分界,在第七集更是透过极端的方式逼迫男主思考;换言之,曲世爱本身并没有明确的善恶观,所以她才想做一个巨型实验、一个大型游戏,去推动自杀法,去让更多的人,包括男主,来一起思考这个问题。

而曲世爱身上所具有的能够蛊惑他人的能力,能够让人即便知道死亡是一种恶也要追逐的魅惑力,除了再一次的验证了作品最后对于“恶”的诠释之外,其实也变相的证明了正确的道路,也就是不断“持续”的这件事,是很容易被诱惑所阻断的。

现实生活里虽然不会有曲世爱那么无解的能力者,但是却不会缺少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诱惑,让我们在坚持的道路上选择放弃。这样的选择,是我们明知这是不对的情况下,也会做出的;那个瞬间,我们就仿佛最后受到蛊惑的大总统,明明已经找到了答案,却完全无法坚持下去,只能勉强依靠仅存的理性,克制自己不要踏出那一步终结的道路。

当然,现实生活不会那么戏剧性,多数情况我们就是背着些许的负罪感,而主动选择被诱惑,选择了偷懒与怠惰的道路。这自然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毕竟作为常人的我们,是很难做到完全不休息的;但是这部作品透过它对善恶的诠释,让我们看到当这件事情被推倒极端之后,它可以有多么的可怕,让我们能够在下次停滞下来的时候,能够有更多的契机去想一想这么做的后果。

这一切都是我个人透过本作对于善恶的诠释所延伸出来的思考。不过就正如我前面所说,每个人对于善恶都有自己的理解,就算接受了作品这样的说法,接下来所引申出来的思考也不会一样。只是我个人认为,如果你也在观看作品的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的思考,又或者对于善恶这个本质的话题有了更多的想法,那么或许这个故事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

这就是为什么我虽然承认作品在故事的完整性上有着明确的不足,我最后也不想像网络上多数的声音那样苛责本作的理由了。



总的来说,我自己还挺喜欢本作的。毕竟我得承认我在观影的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刺激与紧张都是确实存在过的,最后对于善恶的价值讨论也是我自己很喜欢的一个课题;所以虽然本作的故事在后半跳脱了原本框架之后,因为不少重要的线索与伏笔都没交代清楚,而被不少人诟病为“烂尾”,我也觉得在我自己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也因为这样,本作不会推荐给对于故事完整性有着高要求的观众;但是如果你能够接受最后结局的不足的话,这部作品还是挺值得一看的。


简单评分:8.5/10


ps:虽然我说作品在后半没有把线索交代清楚,但是其实我在主题论述的段落里也提到了无论是自杀法还是曲世爱,作品都透过将其与善恶的讨论去进行链接,进而做出了隐性的交代。换言之,作品只是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情节去解释作品具体的发展,但是其实也并非完全没有着落的。当然,这依然无法解决跳脱旧框架之后所造成的期待落差,毕竟更多的观众比起最后这样纯粹在哲理上的探讨,还是更想要看紧张刺激的具体情节。

ps2:另外,作品会被人诟病还有一个理由,那就是把我们现实如此复杂的世界体系给过于简单化了。像是把美国总统塑造成一个纯粹的思想者的人设,其实就没有考虑过这样的个性是怎么成功赢得大选的。这样不够严谨的例子还很多,而把这些内容安插在现实的世界观里,违和感是会加剧的。当然我个人因为将作品当成一个新的“异世界”来看待,所以对我自己的影响不算特别的大。

ps3:我自己其实对于善恶有着自己的一套解读;但是本作的思路确实是挺有意思的,至少我之前没有用这样的方式去进行诠释过。

ps4:希望大家会喜欢这篇专栏,也希望大家能够三连支持一下up主,并点击关注来观看更多观后感的专栏哦!对于动画或专栏有任何想要讨论的,也欢迎到留言区告诉我!

《巴比伦》— 对于善恶独特的诠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