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赛龙舟、包粽子......各地如何过端午?特色美食香飘四海

2023-06-22 10:52 作者:苏州水煮鱼  | 我要投稿


端午节的由来和传说

端午节最初是古代百越地区的屈原祭祀活动,后来逐渐演变为纪念屈原和其他爱国诗人的文化节日。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和诗人,他忠心爱国,却遭到贵族排挤,最终在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在每年这一天划龙舟、投粽子、饮雄黄酒等,以寄托哀思和敬仰。除了屈原之外,端午节还有其他一些传说,如纪念伍子胥、曹娥、吴王夫差等。

伍子胥是楚国人,他的父兄被楚王杀害,他逃到吴国,助吴王阖庐伐楚。后来阖庐死后,夫差继位,不听伍子胥的忠言,受越王勾践贿赂而赐死伍子胥。伍子胥临死前说:“我死后,请把我的眼睛挖出来挂在吴国城门上,以看越国灭吴。”夫差怒而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袋里,在五月五日投入长江。人们为了纪念他,在端午节划龙舟寻找他的尸体。

曹娥是东汉时期上虞人,她的父亲曹盱溺水而亡,尸体无法找到。曹娥为了寻找父亲,在五月五日也跳入江中。五天后,她抱着父亲的尸体浮出水面。人们为了纪念她,在端午节划龙舟祭奠她。

吴王夫差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君主,他曾经被越王勾践俘虏并羞辱十年。后来他逃回吴国,并发誓要报仇雪恨。他在五月五日率领大军进攻越国,并在越王墓前设宴庆祝。但他喝得醉醺醺,不知不觉中被越王的妻子西施用一根金针刺死。人们为了纪念他,在端午节划龙舟纪念他的英勇。

端午节的习俗和活动

端午节有许多丰富多彩的习俗和活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赛龙舟和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模仿当年人们救援屈原而划船投食的场景,也是为了展示水上运动的技艺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当年人们用粽子喂鱼,防止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粽子是用糯米和其他馅料包裹在竹叶或芦苇叶中,然后蒸煮而成。不同地区有不同风味的粽子,如咸肉粽、豆沙粽、枣泥粽等。除了赛龙舟和吃粽子之外,端午节还有佩香囊、挂菖蒲艾草、饮雄黄酒等习俗。

佩香囊是一种用绢布或丝绸做成的小袋子,里面装有香料或药材,可以驱虫避瘟,也可以增添美观。佩香囊的习俗源于唐代,当时宫廷贵族喜欢在端午节佩戴香囊,后来流传到民间,成为儿童的玩具。

挂菖蒲艾草是一种用菖蒲和艾草编成的装饰品,可以挂在门楣或窗户上,以驱除邪气和瘟疫。挂菖蒲艾草的习俗源于先秦时代,当时人们认为五月是恶月恶日,需要用这些植物来保护自己。


饮雄黄酒是一种用雄黄(一种含砷的矿物)泡制的黄酒,可以杀菌消毒,预防疾病。饮雄黄酒的习俗源于汉代,当时人们认为雄黄有辟邪之效,可以抵御五毒之害。

端午节的美食和特色

端午节除了有传统的粽子之外,还有一些地方特色的美食。例如,在广东地区,有一种叫做“五色糯米”的食物,是用红枣、莲子、豆沙等五种颜色不同的食材拌在糯米中蒸煮而成。在江苏地区,有一种叫做“五香豆”的食物,是用黄豆加上五种香料煮制而成。在四川地区,有一种叫做“五毒饼”的食物,是用五种有毒的植物制成的饼,据说能驱除瘟疫和邪气。在福建地区,有一种叫做“五仁饼”的食物,是用五种果仁和糖做成的饼,寓意五谷丰登和吉祥如意。

各地端午节都有哪些有名的美食?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除了吃粽子之外,还有许多地方特色的美食。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各地端午节都有哪些有名的美食和简单的做法。

河南、浙江等省——吃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部分地区每逢端午节这天,都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还在煮大蒜和鸡蛋时放几片艾叶。早餐食大蒜、鸡蛋、烙油馍,这种食法据说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做法:将大蒜剥皮,鸡蛋洗净,放入锅中,加水没过,加少许盐。如果有艾叶,也放入锅中。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15分钟左右,至鸡蛋熟透。捞出鸡蛋剥壳,切成两半。将大蒜和艾叶捞出装盘。吃时可以沾醋或辣椒酱。


江汉平原——吃黄鳝

我国江汉平原每逢端午节时,还必食黄鳝。黄鳝又名鳝鱼、长鱼等。端午时节的黄鳝,圆肥丰满,肉嫩鲜美,营养丰富,不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补功能。因此,民间有“端午黄鳝赛人参”之说。

做法:将黄鳝洗净切段,用盐、料酒、姜片腌制10分钟。锅中烧热油,下入黄鳝翻炒至变色。加入适量的水或高汤,加入白糖、老抽、生抽、料酒、姜片、八角等调味料。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20分钟左右,至汤汁浓稠。出锅前撒上葱花即可。

江苏扬州等地区——吃五红

在扬州传统民俗中,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外,还要吃“五红”——烤鸭、苋菜、鸭蛋、龙虾、红糟鳗鱼——这样整个夏天就可以避邪消暑了。

做法:烤鸭是用整只洗净的鸭子,在肚子里塞上香料和调味料,然后在外面涂上蜂蜜或白糖水,在高温的炉子里烤至皮酥肉嫩。苋菜是用水煮熟的苋菜,拌上醋、盐、蒜末等调味料。鸭蛋是用盐水或者雄黄酒浸泡的鸭蛋,可以生吃或者煮熟。龙虾是用活的龙虾,用油、姜、蒜、辣椒等炒制而成。红糟鳗鱼是用切好的鳗鱼,用红糟、白糖、料酒等炖制而成。


陕西部分地区——吃油糕

在陕西部分地区(比如蓝田县等),端午节当天除了吃粽子,还要吃油糕。油糕要用和好的烫油面,包上白糖、黄桂、玫瑰、核桃仁、猪油做成的馅,下油锅炸。表皮松软,馅心甜美,外形美观。

做法:将面粉加入开水和成面团,揉至光滑。将白糖、黄桂、玫瑰、核桃仁、猪油混合成馅料。将面团分成小块,擀成圆皮,包入馅料,捏紧封口。锅中烧热油,下入油糕,中火炸至金黄色,捞出沥干油即可。

福建晋江地区——吃煎堆

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所谓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下油锅煎成一大片。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这种食俗由此而来。

做法:将面粉或米粉或番薯粉加入水和成浓稠的面糊,可以加入一些花生碎、芝麻等增加口感。锅中放少许油,倒入一勺面糊,摊成薄饼。待一面微黄后,再将另一勺面糊倒在上面,翻面煎至两面金黄。出锅后切成小块,趁热食用。


温州地区——吃薄饼

在温州地区,端午节家家还有吃薄饼的习俗。薄饼是采用精白面粉调成糊状,在又大又平的铁煎锅中,烤成一张张形似圆月,薄如绢帛的半透明饼,然后用绿豆芽、韭菜、肉丝、蛋丝、香菇等作馅,卷成圆筒状,一口咬下去,可品尝到多种味道。

做法:将面粉加入水和成稀糊,放置一会儿让面粉充分吸水。锅中刷一层油,倒入一勺面糊,摊开成薄饼。待一面微干后,翻面再烤一会儿。捞出备用。锅中放少许油,下入肉丝、香菇、韭菜等馅料,炒至熟透。加入盐、酱油等调味料。将薄饼铺在案板上,放上一些馅料和绿豆芽、蛋丝等,卷起来切成段即可。

湖南——吃炒血鸭和酿豆腐

湖南宁远一带端午节主要杀鸭庆祝,原因是从清明节一直到端午节这段时间,是水草最丰美的时候,鹅、鸭、田螺等天然食料充足,鸭子个个长得壮实,鸭肉更是皮薄细嫩,这时食用最肥美。宁远人杀了鸭子后,会将血液收集起来,与米粉、姜末、盐等拌匀成血饼。然后将血饼和鸭肉一起炒制而成的“炒血鸭”,是端午节的必备美食。另外,还有用豆腐挖空填入肉末等馅料,再用油炸或者水煮的“酿豆腐”,也是端午节的特色佳肴。


做法:将鸭子宰杀洗净切块,用盐、料酒、姜片腌制10分钟。将收集好的鸭血加入米粉、姜末、盐等拌匀成血饼。锅中放油,下入血饼炸至金黄色捞出切块。锅中留少许油,下入葱姜蒜爆香,再下入鸭肉翻炒至变色。加入适量的水或高汤,加入白糖、老抽、生抽、料酒、八角等调味料。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焖20分钟左右,至汤汁浓稠。出锅前撒上花椒粉和葱花即可。将豆腐切成小块,用勺子挖出中间的豆腐泥,留下一层壳。将豆腐泥和肉末、盐、酱油、姜末等拌匀成馅料。将馅料填入豆腐壳中,用手轻轻压实。锅中放油,下入酿好的豆腐,炸至金黄色捞出。锅中留少许油,下入葱姜蒜爆香,再下入番茄酱、白糖、醋、水淀粉等调味料,烧开后倒入炸好的豆腐,翻炒均匀即可。

端午节的意义和价值

端午节是一个充满诗意和文化的节日,它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爱国、忠义、孝顺、勇敢等,也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多样性,如各种精彩的民俗活动和美味的节日食品。端午节是一个连接过去和现在,连接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桥梁,它是我们共同的文化遗产,也是我们共同的文化财富。让我们在这个端午节,感受诗情画意,传承民族精神,弘扬传统文化,共享文化盛宴!



赛龙舟、包粽子......各地如何过端午?特色美食香飘四海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