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姐”——传统与传承
大家好,我是不务正业的NQ,很久没发过写的东西了,作为一个社畜来说实在太难了,今天这边先不聊NBA了,NQ在这次清明节放假的时候也是去看了一部新上映的电影“我的姐姐”看完之后感触很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自己看后的一些想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理性讨论,畅所欲言,文章观点仅是NQ个人看法哦。

电影的主题真的很大,很有野心,直接面对了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理性与情感,家庭传统观念跟自我价值的对撞,很喜欢电影中讲述方式,不直接给答案,让观众去思考,在女性现实处境中的着笔应该会让很多人有共鸣。
在看完电影散场的时候,我看到了很多在抽泣的人,有男有女,憋在胸口的闷气无法散去,不禁让人感叹殷若昕导演是个野心极大的女人,在这部电影的短短的篇幅下,引出了“重男轻女”“女性生育权”“传宗接代”这些一直以来都在引人思考和辩论的问题,电影结束时故事也就结束了,可反应出来的问题却留每个人的心里去寻找答案。。。。

“重男轻女”
在电影《我的姐姐》,有一个片段给我心中留下了相当重的一笔,就是剧中的安然的父母为了生二胎,不惜靠着给街道办的塞红包谎称自己的孩子残疾,这种念头就一直没有断过,有一个细节就是街道办的人来到家里发现安然在跳舞,发现被骗了走了后安然的爸爸去给街道办的塞红包街道办的急匆匆的走了还摇了摇手说“不要来这套”这说明不光安然他们这一家是这个情况,而是在当时那个大时代大背景下面,人人都是这样,都想要一个儿子,为了一个儿子不惜去作假,掏钱,走后门,想尽一切办法去要儿子,到了后面,他们终于生下了一个儿子,自己却因为车祸去世了,有人就会想了,电影重男轻女这个桥段是不是拍得太过了,但是艺术来源于现实,现实的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远远是要比电影中还要狗血的,在电影中代表新时代“姐姐”这一条线的安然起码还能靠着自己去上完大学,但是代表旧时代的“姐姐”姑妈这一条线的生活是什么,当她和安然一起吃完西瓜,看着放在自己冰箱上的俄罗斯套娃,她是否想过年轻时的风华正茂,年轻时的大好理想,在她念叨那几句俄语的时候,作为观众的你,我,大家,是否又潸然泪下,在当时的大背景下,又有多少像姑妈一样的“姐姐”成为了一个又一个家庭的“牺牲品”

希望我们每一个家庭都可以正视自己的孩子,不管是男是女都是自己的孩子,理当一视同仁,每个人的人生都当精彩,每个孩子都有追梦的权利,不是吗?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可以留言评论区哦,一起互动。
我是NQ,喜欢的话希望大家多多收藏,转发,点赞,关注,大家的支持就是我更新的动力,谢谢大家的耐心~~~~
NQ杂像馆——包罗万象,收藏生活中的惊喜与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