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说课稿
《观潮》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上午好,我是()号考生。我说课的课题是《观潮》,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学日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大板块进行说课。 首先、说教材 《观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这部分内容绘声绘色绘形地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从远到近,写得有序。写声音从"闷雷滚动^到"山崩地裂":写景象从"一条白线"到"万马奔腾",写得直观形象。作者这些有声有色的描写,使人如临其境,感到响声越来越大,大潮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 高,声势越来越猛。 作者观察用心,叙述有序,从声音、气势、形态儿方 面直接描绘了大潮的奇特,又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表现了大潮的奇 特,使人出衷地感到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 选篇这 篇课文,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伟,继续练习抓住主要内容,另一方面是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而学习表达方法则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本课的教学我将继续引领学生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综合新课标中第二学段的目标要求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昂首东望、风平浪静、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 3、4 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为了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定为本课的教学 在学法上我将根据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来指导学生采用“读--思--议--练”的方法,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中朗读、思考、交流、练习,从而解读课文,感悟课文。说教学过程 研究教法和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的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步,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本课时教学过程我将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课一开始,我将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潮吗?因为我们这里远离大海,可能大部分学生没有见过,所以我就以课件的方式播放钱塘江大潮的画面,让学生形象地感知。接着解说:我们刚才看到的就是钱塘江大潮,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想知道为什么吗?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来学习《观潮》这篇课文,找出答案。 板书课题:1.观潮 (齐读课题) 这一环节我利用悬念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除了扫清文字障碍,还要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从全局出发了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脉络,体现“垫领一顿,百毛皆顺”的教学思想。 首先,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教师检查:注意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写准字形。如,闷是多音字,文中读四声闷雷还可以读一声闷热,“薄”也是多音字,文中读bo薄雾 还能读bao 薄饼bo薄荷书写时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蒙”字中间的短核不能丢,“品”字下半部分的左边不能加点。然后,让学生当堂练写三遍。而对丁文中一些难解的字词,我会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来帮助理解,如笼罩、人声鼎沸等。 文章来源于易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