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没有基础的人可以学中医吗?
中医四诊包括“望闻问切”,是诊察和收集疾病有关资料的基本方法。目的是探求疾病的本质,为辨证论治提供充分的依据。
元代朱震亨在《丹溪心法》中论述:“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欲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必形诸外”。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身体内脏有疾患时,会有许多证候及异常体征显露于体表。所以通过四诊合参就可知道病人的身体状况如何。
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其中脉诊是切诊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医生能对病人各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趋势,进行诊断和预判,为临床的辨证论治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

人体血液行于脉管中,需要各脏腑协调配合,才能正常运行。所以脉象的形成变化与各脏腑密切相关。
通过脉诊能够判断脏腑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包括病因、病性、邪正盛衰、病情轻重、预后情况等。
二、正确的脉诊姿势与定位
正确的脉诊姿势,参考下图:
分解步骤如下:
①诊脉之前,医生与患者面对面而坐,嘱咐患者正身、放松。
普通人(零基础)学习中医应该从哪开始 ?
十万个为什么,是可以理解的。今天这篇文章,希望给大家一个正确的指引。
先说第一个问题:完全没有基础的人可以学中医吗?能学会吗?
答案是:可以学,并且肯定能学会!
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呢?因为我自己就是!
2008年我第一次接触中医的时候,知道我什么水平么?我不知道足三里是2个穴位,是不是很搞笑?但这就是真实的我。而我现在,虽然算不上什么厉害的中医人,但是我每年帮助和指导的人至少也有2000+,而且很多人因为跟着我一起学习,进入了家庭中医的大门。


第二个问题:要搞清楚你想给自己设定一个什么样的学习目标?
也就是说,你想学到什么程度,什么水平。
我不知道大家对于自己的“学会”是什么定义,坦白来说,每个人的“学会”都是不一样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打个比方就是:假如学的炉火纯青、华佗在世可以打100分,那么你准备学到90,还是80,或者70?
我可以毫不客气的说,现在大家之所以对疾病这么迷茫,人人都在寻求自救自学,就是因为中医的队伍里太多人达不到60分,不及格!因为我经常听见所谓的中医,治风寒感冒时候告诉就诊的人说“吃中药太慢,你去打点滴吃点西药吧……”
所以如果大家如果能学到60分,自己在家解决常见的问题,中医队伍里那部分人,其实就基本可以下岗了。
《黄帝内经》被称为 生命的百科全书。作为生命科学的巨著,《黄帝内经》 博大精深。《黄帝内经》的 博,在于其阐述生命过程现象的时候,是相当多学科的集成,天文、历法、气候、地理、化学、物理学、数学、心理学、动物学、植物学、哲学等几十门学科集成,是大科学,而不是小科学范畴。 大,在于其时空观,强调天人合一,所有的生命都是在天地之间。 精,体现其经典上。智慧是中性名词,可以是发展力,对人类发展有利,同时也可以成为破坏力。《黄帝内经》的智慧是配套的,把合道做人放在首位,然后天地才能开智慧。 深,就在于其研究对象是生命,研究宇宙的生命,人的生命,万物的生命。西方现代科学中,恰恰生命科学是最为薄弱的。长期以来,多在研究如何从自然获取财富,而关注人类生命本身的研究起步迟后。《黄帝内经》很多内容都值得深入研究,其深奥是在于生命,而不是概念上的玄。

《黄帝内经》曾被译成日、英、德、法等文字,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是研究中医学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理论思想基础及精髓,在汉民族近二千年繁衍生息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它的医学主导作用及贡献功不可没。
《黄帝内经》开创性的提出的 治未病的思想不仅开创了养生学,也成为了中医区别于其他医学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医为世界医学做出的重大贡献。
树立一个正确的学习目标,有一个正确的学习理念,无比重要!
必须明确的是:我们自学中医,不是为了去坐诊,不是为了代替医院,也不是为了长生不老。
而是我们可以从容的处理家庭生活中的头疼脑热,不用去医院人挤人添堵。遇到问题不需要慌张,能冷静分析,哪怕是生病也比别人好的快一点。
②患者前臂平伸放于脉枕上,掌心向上,使脉诊部位充分暴露。
③医生用自己的右手诊患者的左手,用左手诊患者的右手。
正确的脉诊定位,参考下图:
诊脉时,医生用三指定位,指腹切按。
用中指确定桡骨茎突定关位,关前食指下为寸,关后无名指下为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