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喀什噶尔事宜(之二)

2022-11-02 07:41 作者:爽眼喀什  | 我要投稿

本人选择《喀什噶尔英吉沙尔事宜》与《喀什噶尔略节事宜》录入文字,成为学习、研究喀什噶尔的资料,主要原因如下:

喀什噶尔方志类文献,《喀什噶尔英吉沙尔事宜》与《喀什噶尔略节事宜》是字数较多的两篇,很多内容事无巨细,无可取代。

《喀什噶尔英吉沙尔事宜》文本中最晚的时间为1794年,《喀什噶尔略节事宜》文本中能确定的最晚时间为1843年,二者前后相差有50年。在这50年中,喀什噶尔遭到了张格尔的攻占与破坏,其中建造于1762年的徕宁城被彻底摧毁,使得清朝政府在1828年收复喀什噶尔后,不得不新建了一座汉城——恢武城,从而形成了喀什一地二城的新格局,而这种格局对喀什的影响是深远的,甚至知道现在乃至将来,政治的、经济的、民族关系的等方方面面,可谓无所不包。

徕宁城在1898年经过了重建,对喀什城区的布局有一定的影像,但徕宁城主体今已荡然无存。抛开另址新建的恢武城不提,现在的喀什老城或称为喀什古城的喀什老城区,其形态是承接和延续了1828年清廷收复喀什后的基本形态。《喀什噶尔英吉沙尔事宜》与《喀什噶尔略节事宜》的文本,刚好形成了徕宁城有无、恢武城有无期间的对比,是一手的直接史料,可谓弥足珍贵。

尽管喀什噶尔在其后的1860至1870年代惨遭阿古柏之乱的影响,但阿古柏时期乃至其后的文献记载是丰厚的,不仅有文本,甚至有大量绘画、照片和地图。与此相比,之前的文献资料中《喀什噶尔英吉沙尔事宜》与《喀什噶尔略节事宜》就显示出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总体上讲,《喀什噶尔英吉沙尔事宜》在清朝官方史志中有迹可循,有研究者认为,《回疆通志》七卷大部分内容就是从《喀什噶尔英吉沙尔事宜》转录与加工的。通过查看几个版本的《回疆通志》,此言不虚。

整理文献页面

越深入研读《喀什噶尔略节事宜》,越觉得该书绝对鹤立鸡群,全书47700多字,这在当时方志类书中绝对是大部头作品。《喀什噶尔略节事宜》有些地方可谓事无巨细,涉及的内容了喀什噶尔的官制、军台、卡伦、回务、民情、商贸、衙署、涝坝、泉井、户籍人数等等,比很多官方正规的方志还要详实具体,只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学者对这本文献进行详细研究与解读。

 《喀什噶尔略节事宜》影印本超过600页,体量大,内容繁杂。全文录入超47700字。在整理过程中发现,原文419页及其后的内容与前面大多是重复的。对比其重复的地方,发现后面的部分在时间上比前面的更早,时间大致是前2年的。419前的文本完全重复的内容不多,只有1-2小段。

通过对《喀什噶尔略节事宜》的梳理,最终形成了无明显重复的文本,字数为35000多字。当然,流传下来的《喀什噶尔英吉沙尔事宜》与《喀什噶尔略节事宜》抄本,不一定是作者范建中或珠克登的原始笔迹,特别是《喀什噶尔略节事宜》一书,明显是多人前后接续抄写,字迹风格完全不同,且里面有明显的错字、漏字,前后在个别衙署的位置描写上还不完全一致,让后人无法判断究竟哪个是正确的方位。《喀什噶尔略节事宜》文中所提到的枪法图、城图等也早没有了踪迹,这些都是文献传承中的历史遗憾,是没有办法的事。

文献整理页面

对《喀什噶尔英吉沙尔事宜》与《喀什噶尔略节事宜》作者的研究,学术界还不算很充分。

从《喀什噶尔英吉沙尔事宜》序言后署名可知,此书为永保修、范建中纂,成书时间为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

永保,费莫氏,满洲镶红旗人。

乾隆三十七年(1772)随父温福从军出征金川,永保负责抱送定边将军大印。第二年,温福在木果木战死疆场,永保冒着矢石夺回父亲温福尸首,并组织兵力打败敌方。战后,永保晋升吏部郎中。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出任贵州巡抚,历任江西、陕西两省巡抚。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永保代理陕甘总督,九月,朝廷授予他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代理伊犁将军。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调任喀什噶尔参赞大臣,授户部侍郎,并留驻新疆。

乾隆六十年(1795年),调任乌鲁木齐都统。

永保一生热衷于地方志修纂,永保在新疆任职10年,辗转到任塔尔巴哈台、喀什噶尔、伊犁、乌鲁木齐,每到一处即组织修纂当地方志,前后主修了《塔尔巴哈台事宜》、《喀什噶尔英吉沙尔事宜》、《伊犁事宜》、《乌鲁木齐事宜》。四部“事宜”的内容多集中于一地一城的地方建置、政事、山川、道里等情况,所采用的资料多是档卷汇抄、办事则例,保留了大部分官牍资料。

《喀什噶尔英吉沙尔事宜》的另一位作者范建中史料较少。范建中,满洲镶黄旗人。清朝大臣范时捷的孙子,乾隆间袭一等男,补世管佐领。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范建中奉旨补雅德所遗喀什噶尔员缺,帮同明兴办事。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因对边卡贸易舞弊一案处理妥当,该案主办之一范建中受到朝廷的褒奖。范建中在喀什噶尔协办任内,曾与参赞大臣永保一起修撰了《喀什噶尔英吉沙尔事宜》一书,他应该是该书的主要纂写者。

《喀什噶尔略节事宜》的作者珠克登,奇塔喇氏,满洲镶黄旗人,生年卒年不详。珠克登在新疆期间著有《新疆纪略》《喀什噶尔略节事宜》。

嘉庆十八年(1813), 授蓝翎长;

嘉庆二十年(1815) 授护军校;

嘉庆二十一年(1816),升任蓝翎侍卫。

道光元年(1821),迁粘杆处三等侍卫。

道光六年(1826),张格尔作乱,珠克登随钦差大臣山东巡抚武隆阿赴喀什噶尔征剿。

道光七年(1827),与张格尔叛军交战于洋阿巴尔,收复喀什噶尔,赏二等侍卫。

道光十七年(1837),珠克登为肃州镇总兵官。

道光二十一年(1841),抵达喀什噶尔,担任换防总兵。

道光二十四 年(1844),喀什噶尔换防三年后,重回肃州镇总兵官。

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京觐见。

咸丰元年(1851),珠克登为甘肃宁夏镇总兵。

咸丰三年(1853),珠克登调任陕西汉中镇总兵官。

咸丰四年(1854),珠克登为甘肃西宁镇总兵官。

咸丰七年(1857),甘肃西宁镇总兵官珠克登年老恩准休致。

与其他方志类图书不同,《喀什噶尔英吉沙尔事宜》与《喀什噶尔略节事宜》的作者,都曾经是喀什噶尔的当职官员,所用的文献都是任职期间的第一手材料,所编纂的文字多为亲历,而不是道听途说或间接引用,可信度极高。

喀什噶尔事宜(之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