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gros自制导论:表演及特效
标题xjb写的
本人音游打得很菜,自制谱也写的很烂,以下仅是个人的浅薄的理解就,仅供参考。
与其他音游相比(就我玩过的来说),phigros的特色就在于其表演和特效的自由度,而这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在如今的自制谱中尤为突出:特效赘余。
在提及谱面时,应当注意这是用来游玩而非观赏的(观赏谱除外),所以更应注重游玩体验而不是观赏体验。
而游玩与观赏的最大区别就是大脑处理的信息不同:在仅仅是看一个谱面时,无需注意游戏本身的操作,因为有auto帮你打,可以注意到更多边边角角的细节;而在游玩过程中,大脑的大多数精力用于处理手指的操作,而较少注意别的细节,这种情况在游玩较难的谱面时尤为显著。
那么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一个概念叫剩余信息容量,表示游玩音游同时可处理的信息量,显然这个量因人而异,因谱面难度而异,甚至因谱面的各个部分的难度而异。
在看到了超出剩余信息容量的内容后,大脑会自动过滤掉这些信息。比如我在打rrIN时很长一段时间里根本没注意到中间的线的表演,尽管它真的很显眼,而在较为熟练地打这首歌之后才察觉到它采的音。以及在我刚能打13的曲子时,很少能注意判定线的表演,但是休息表演段除外。比如waterIN开头的一段表演给我的印象最深刻,而中间一堆乱的特效线只会让我感觉妨碍打谱,尽管实力水平提升之后就可以边打歌边欣赏表演,但是显然在谱面难度上来后,不是所有人都能从容地面对一堆note同时欣赏表演。
就我个人的感受和经验来看,大脑处理信息有优先度之分,而判定note>表演note>高透明度线>低透明度线。所以在写表演时,可以留意其是否会抢占真正需要表现的焦点。建议多打几次自己的谱子感受一下,就算只是假装要打也可以,让大脑集中于游玩的状态以找到需要改进的地方。
总结一下,在剩余信息容量充足时,可以在符合乐曲感情基础的前提下多写一点特效或表演;而在其较少时,不妨只写一点点缀的特效,在不妨碍读谱的同时增加谱面的表现力。
---------
感觉还有很多想说的但是表述不出来,以后补充
语文没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