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图书馆

2022-08-18 21:16 作者:展开蓝  | 我要投稿

每个人都是一所图书馆,他的图书馆中有着各种不同的书,记录着各种不同的知识。


现实中发生的事实,给予主体书中知识的反映。


主体所有的心理问题,来源于主体中不同书籍的战争,也就是知识的战争。


所有书籍中的知识都是条件性句子,比如“如果...就...”,这样的句子简称“条例”。条例可以通过现实的反映让自己变好或坏,同时也就令主体认为自己变好或变坏。让主体变坏就是否定主体。条例也可以从一本书(或多本)出发使其它书变好或变坏,这个行动简称(使其他书)“鼓舞”或“拖垮”。多本书相互作用,通过现实的反映互相拖垮,就是知识战争。


“现实的反映”是书中知识的用武之地,主体用知识解读现实的反映,并触发条例,鼓舞或拖垮主体。


主体通过自身经验、认知学习、重新演绎来编辑书中的知识。心理治疗就是要通过这三个途径来改变主体的书中的内容(条件性句子),以停止知识战争。


人刚出生,只有《感觉》这一本书,婴儿通过自身感受构建《感觉》,编辑这本书的条件性句子。然后婴儿把《照顾者》从《感觉》中分离。接着创立了《卫生》、《味道》、《竞争者》等多本著作,各自有各种条件性句子。各个书也开始互相建立起了关系,因为它们都是源于《感觉》,所以没有两本书是绝对互相独立的,它们都互相有着联系。


在心理治疗中,我们要:


通过(新的)自身经验、认知学习、重新演绎来改变或添加条例。改变的条例取消了对主体的否定,让主体认为自己是好的。添加的条例可与造成拖垮的条例对抗(鼓舞)。在此过程中可以创建新的书。


主体在经历“知识战争”时,努力使各个书现实反映的解读有利于主体,但也有现实的反映被解读为不好的并拖垮主体的危险。


将条例变得有利于主体,是心理治疗的目标。替换或删除拖垮的条例,加强鼓舞的强度,永远有作用。


图书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