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法国大革命与历史唯物主义》节选

2022-06-20 14:01 作者:北風跟太陽  | 我要投稿

政治解放或民主国家的基础是市民社会, 以市民社会状态来理解人性, 在理论上是虚幻的, 在现实上则是反动的。其虚幻性表现为, 各个相同的原子般独立、平等、自由的人只是一种对人的抽象想象, 这样的人以及他们签署的“契约”从没有在事实层面出现过。启蒙思想家、政治经济学家、青年黑格尔派的哲学家还有领导革命的政治家们, 都被马克思指责为“唯心主义的”, 就是因为他们从一种想象的人出发来设定人们的经济、伦理、政治的交往关系。其反动性表现在, 市民社会的人是封闭的、自私的、由于自私而必然相互对抗的, 当市民社会得到解放时, 这种人性被认为是“自然的”, 因而也被看作永恒的; 当市民社会未达成时, 这种人性因其是“自然的”, 所以也被看作正当的和值得追求的。就在对法国史热切阅读的同时, 马克思收获了“新世界观的萌芽”,写下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 该文声明人在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从唯物主义的历史视角洞察到, 任何时代中的人们总是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形成一定的社会交往, 一定的经济、伦理、政治的关系, 这些关系是怎么样的, 人的本质就是怎么样的, 换言之, 人性并非先验的假定, 而是历史活动的结果。政治解放之所以不是人的解放, 就是因为市民社会中的个人仍然被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的“犹太精神”所俘获; 市民社会的关系是疏离的、分裂的、外在于自我的, 人就是残缺的、异化的和压抑的。从历史辩证法的视野来看, 法国大革命既是消极的又是积极的, 它在破除等级枷锁的同时使市民社会的枷锁合法化了,它在制造新的奴役的同时又为人类通向最终解放开辟了道路。由此, 我们才可以理解, 共产主义作为实现人之解放的最后革命, 不是建立新国家, 而是消灭国家以及它的市民社会基础, 亦即资产阶级所有制。

——————

林钊,谢倩. 《法国大革命与历史唯物主义》[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9(1):76-77.


《法国大革命与历史唯物主义》节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