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1中的Rumpler攻击机:兰普勒C.I
战地1中,除了F.2B外,还有一款德系双座攻击机,名叫“Rumpler C.I”。不过,这款游戏中不怎么出名的攻击机,在现实一战中却是很受德国飞行员喜爱的军用飞机,而且其主要用途也不是对地攻击,而是空中侦察。它就是本篇的主角:兰普勒C.I侦察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除了各式D型战斗机和G型轰炸机,所谓的“C型双座侦察机”也是当时德军航空部队装备库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C型飞机往往执行战场侦察、炮兵校射、对地攻击等任务,具有较强的通用性。
一战期间,德国各大飞机制造厂几乎都推出了自己的C型飞机设计,而其中,兰普勒公司的C系列侦察机无疑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这个系列中的最初产品兰普勒C.I是德国第一种真正意义上为战争量身打造的双座侦察机。
兰普勒公司是一名奥地利设计师埃德蒙德·兰普勒(Edmund Rumpler)于1909年在柏林创立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家公司在德国几乎是“鸽子”式单翼侦察机的代名词,因为,这家公司最早和唯一的业务便是生产“鸽子”式。“鸽子”式的发明人埃特里希也是奥地利人,因此身为同乡的兰普勒获得该机在德国的独家生产许可权多多少少是有些近水楼台先得月。不过,这段愉快的合作后来却闹得不欢而散,这件事也成了当时一个著名的公案。

不过,就运营层面而言,兰普勒公司并没有因为多家公司争相生产“鸽子”式飞机而遭受重大经济损失,相反,兰普勒对此局面倒还有些欣然:一方面,军方此前向兰普勒大量订购的“鸽子”式已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另一方面,这种红极一时的飞机在一战爆发时已经落伍,不再具有强劲的竞争力。
当战争的阴云已经密布欧洲上空时,已经在“鸽子”式飞机的制造中积累了足够经验的兰普勒公司于1914年6月推出全新设计的兰普勒B.I型飞机。尽管这种力求成为新一代军用侦察机的飞机在性能上还有不尽完善之处,但仍然在1914年6月23日打破了当时的世界级单引擎飞机续航记录。在经历了短暂而小规模的服役后,B.I被多家飞行学校选为教练机。该机,正是后来将贯穿一战始终的兰普勒C系列侦察机的最初起点。

当吸取了B.I设计教训的全新作品、造型优雅的兰普勒C.I双座单发双翼侦察机在1915年高调亮相时,一时令军方相关人士大有惊艳之感。原来,德国航空队于1915年年中发布新型双座侦察机的标书,内中对飞行性能做出了明确而严格的要求。当年7月20日,(早有准备的)兰普勒公司便递交了自己的新机型报告,并声称这是“完全符合要求的机型”。经过试飞测试,军方大吃一惊,因为从各项主要指标看,兰普勒的新机型不是“符合要求”,而是“大为超过”。具体情况是,送检的兰普勒C.I原型机在满载条件下(带有防护钢板、机枪和炸弹)爬升至2000米高度用时18分钟(标书要求35分钟),爬升至3000米高度用时30分30秒(标书要求60分钟)。军方的惊讶是可以理解的。它的性能不用说是超过了众多的C型同级别飞机,其爬升率和当时担纲德军空战主力的福克和法尔兹的E型单翼战斗机相比,也是不遑多让;至于其最高达到153千米/小时的速度,甚至比这些战斗机还要快。


1915年7月25日,兰普勒公司提交原型机报告仅仅5天之后,军方就向该公司下发了购买C.I的订单,从而展开了这种飞机将一直持续到1918年的漫长生产。这是德国最早的C型飞机之一,也是C型飞机中服役时间最久的机型之一,还是第一种真正符合战争需要的C型飞机。当时,德国航空队所使用的阿维亚蒂克、信天翁,LVG等C型双座侦察机基本上都是战前的设计,它们为了应对战场要求而做的种种改动只能算是临时性的“改头换面”。而兰普勒C.I则与其他这些德国双座飞机不同,设计师骄傲地宣称它就是为战争而全新打造的。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有不少史料将该机归为德军的“第二代”C型飞机。

仅就武装配备这一点来看,其他的早期C型飞机都是临时在无武装的飞机上加装机枪,而“全新”的C.I则是在借鉴了参战人员的经验后,第一种将机枪纳入整体设计的C型飞机。该机的初期型配备了一挺MG-14航空机枪,后期型更在机首左侧增加一挺同步射击的LMG-08/15航空机枪。当客串轻型轰炸机时,C.I还可以携带100千克炸弹上阵。


第一批正式生产型的C.I在1915年底交付部队,到12月底共交付了29架。之后,除兰普勒之外,又相继有7家飞机制造厂按照授权许可加入生产行列,加起来的总产量达到2360余架。该机的子型包括改装180马力发动机的C.Ia、为德国海军打造的6B-1型单座水上飞机,以及去掉了机枪的教练型等。另外,兰普勒公司曾打算对该机加以改进而成为下一种量产型号C.II,但这个方案很快被放弃了。
C.I是兰普勒公司在双座侦察机领域的起步作品,却从一开始就大获成功。该机一到前线,便迅速获得了广泛的好评。飞行员们大都认为,这是战场上最让人信赖和最让人喜爱的飞机之一。该机所具有的良好操控性和易上手性,让没有经验的新人也可以很快自如驾驶。这一重要的人机互动性能,加上优异的机动性能、良好的速度和爬升率,自然使这种C型飞机在执行战场侦察和炮兵校射等任务时得心应手。

在特定场合下,C.I的作战范围还不局限于此。至少有一个飞行单位在1916年6月报告称,该中队将兰普勒C.I用于为其他双座侦察机护航的任务且颇为成功,而这本来是战斗机该做的事。在得到不断的好评报告后,德国航空队高层在1917年7月24日这样总结道:“即便它已经不那么适合主要的战场(西线),在其他战线上的飞行员们仍然非常渴望得到它。”
事实上,在西线、东线、马其顿、希腊乃至盟国土耳其人作战的巴勒斯坦等地,C.I无处不在,并且适应所有不同的战场条件。从积雪的马祖林湖区到热沙飞扬的中亚细亚,这种飞机的表现始终令人放心。它甚至还航拍过金字塔的照片!再没有哪一种一战德国飞机能够做到这一点了。
在1916年2月至1917年8月间,兰普勒C.I在前线的装备数量在所有德军C型飞机装备总量中,达到月均占比10%的规模。其装备数量的峰值记录出现在1916年10月,当时前线德军各型号C型飞机共计1487架,其中兰普勒C.I便有231架,占比达到15.5%。虽然这一装备数字后来逐渐下降,但C.I始终活跃在战场上,直到1918年8月31日前线仍有5架在役。战后,该机还继续被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所使用着……



兰普勒C.I侦察机
原产国:德国
服役时间:1915年
总产量:2360架
机组:2人
机长(chang):12.15米
翼展:7.85米
机高:3.05米
机翼面积:35.7平方米
空机重:793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1330千克
动力装置:1台梅赛德斯D.III型160马力汽油机
最高时速:153公里/小时
最大续航时间:4小时
实用升限:5000米
武器装备:1挺LMG-08/15航空机枪、1挺MG-14航空机枪,100千克炸弹